摘要: 效应定义 实验表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效应实验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阅读全文:]
摘要: 定律启发 有时候,当我们乐意与某些人沟通时,却发生了困难以致于失败。对方仿佛处于一个作茧自缚的桎梏里,与任何人都格格不入,他的思想显得乖僻,情绪非常不好,拒绝与外界的交流,暂时处于“绝缘”状态,任何信息的输入都被阻挡,他呆若木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任何人都无法访问他的心灵世界,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这种沟通障碍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当一个人遇到重大的不快事件时,当一个人受到强大的外界不良刺激时,比如遭遇爱情、亲情、友情的失落,比如在工作、事业上碰到挫折等等……此时你会觉得他判若两人,表现反常,[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释义 冒进现象:超过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可能,工作开始得过早,进行得过快。 点评:超越不应超越的,反而更容易落后。 城市化冒进 冒进现象陆大道院士以“触目惊心”形容目前各地盲目追求大规模、高标准以及严重浪费土地的城镇化“冒进”现象。他说,03年、04年提出来的“大北京”设想本是希望分散一些首都北京的职能,但导致了地方的盲目仿效。目前,全国上行下效,建设新城之风日益严重,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在搞大新城,遍及各个省区市,如:大沈阳、大济南、大昆明、大兰州、大贵阳、大烟台、大合肥、[阅读全文:]
摘要: 代表人物 迈克尔-波特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他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三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到现在为止,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 (1976)、 《竞争战略》 (1980)、 《竞争优势》 (1985)、 《国家竞争力》 (1990)等。 [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释义 曼狄诺定律:微笑可以换取黄金 提出者:美国作家F·H·曼狄诺 点 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笑比哭也好不了多少。 微笑理论 笑脸曼狄诺定律主张人们应该微笑,微笑拥有巨大的魔力,更重要的是主要真心的微笑。 当前,微笑的作用受到了普遍重视。据报载,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要求管理人员学习微笑,以微笑待人;国内也有很多企业把学习微笑作为员工的必修课,以微笑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服务质量。也有不少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提出了“微笑服务”的要求,以微笑展现良好工作作风。就社会角色而言,领导干[阅读全文:]
摘要: 定理实验 美国的几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第一组学生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增加了24%;第三组进球增加了26%。由此,他们得出结论:行动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要做之事的每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阅读全文:]
摘要: 理论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阅读全文:]
摘要: 理论人物 莱曼·波特莱曼·波特Lyman W.Porter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十一年,并在耶鲁大学管理科学系任访问教授一年。1967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管理研究院任院长和管理及心理学教授,现在是该院名誉教授。他曾任管理学会和工业组织心理学学会会长,获得过两个学会颁发的特别科学贡献奖。他也获得过1994年度管理学会的特别教育奖。他感兴趣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1968年与爱德华·劳勒一起在《管理态度和成[阅读全文:]
摘要: 现象剖析 美即好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很出色--如相貌、智力、天赋等,人们往往认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会自然而然的出色。更有甚者,只要认为某个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跟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错。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而往往是根据已有的对别人的了解而对其他方面进行推测,从对方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一好俱好,一坏俱坏。固然,有些人确实可以在很多方面都很[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含义 布利丹效应,又称布利丹毛驴效应。 布利丹效应是从一个外国成语引申而来的。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在一次议论自由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由这个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布利丹驴”,被人们用来喻指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后来,人们常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 效应特点 布利丹效应-思考决策“布利丹效应”有三大特点。第一,追求最优。这样往往会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