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证券   
[0] 评论[0] 编辑

股本

基本简介
股本股本

股本指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权益,多用于指股票。   

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上市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标。股份总数为股本,股本应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为了直观地反映这一指标,在会计核算上股份公司应设置"股本"科目。   

公司的股本应在核定的股本总额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与股本总额往往不一致,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溢价发行;小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折价发行;等于股本总额的,为面值发行。我国不允许公司折价发行股票。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公司应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概念分类

额定股本:公司章程设定的可以合法发行的最高股本数额。

已发行股本:公司已经依法向股东发行的股本数额。

发行在外股本:公司已经依法向股东发行的并一直持有股本数额。

库藏股:公司已经依法向股东发行但由公司收回尚未注销的股本数额。

已认股本:投资者根据合同分期认购但股款尚未全部缴入的股本。

无忧会计:股本(capital stock)或实收资本(paid-in )2005-5-5

http://www.51kj.com.cn/news/20050505/n5939.shtml

基本关系

额定股本≥已发行股本≥发行在外股本

已发行股本=发行在外股本库藏股

所有者缴入的资本,在金额上与注册资本一致。与股份公司的股本的性质相同。

实收资本的计价以所缴入的资产的价值为基础,其本身无法单独计价。参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

换算
股本股本

总股本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全部股票所占的股份总数,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全流通股份来说总股本=流通股本。   

比如外国有些股份公司的内部职工股或管理层持股在一定的期限内可能是限制流通的。   

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总股本中,一般有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社会公众股、外资股(B股)等。2008年前,考虑到二级市场扩容不能过快等因素,国家股、法人股一般不得上市,内部职工股也只有在社会公众股上市半年后才能上市流通。   

流通股是指已上市流通的股数,它主要是指社会公众股,已上市的内部职工股。   

总股本-非流通股本=流通股  

其中非流通股即是上述所指的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社会公众股、外资股(B股)等。   

总股本的大小与股价的关系:总股本大的话,而且非流通股本小的话,庄家就不易控盘。该股不易成为黑马。相反,总股本小,而且非流通股本相对来说占有较大的比例,那么庄家很容易吸筹建仓,能快速拉升股价,成为黑马的机率较大。如果在没庄家的介入的前提下,股本大的价格波动相对股本小的价格波动要小一些。

组织管理
股本股本

一、公司的股本,应按以下规定核算:
(一)公司的股本应当在核定的股本总额及核定的股份总额的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公司发行的股票,应按其面值作为股本,超过面值发行取得的收入,其超过面值的部分,作为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二)公司境外上市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按确定的人民币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作为股本入账,按收到股款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按人民币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二、公司的股本除下列情况外,不得随意变动:

(一)符合增资条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增资的,在实际取得投资者的出资时,登记入账。

(二)公司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的,在实际发还投资时登记入账。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在实际购入本公司股票时,登记入账。公司应当将因减资而注销股份、发还股款,以及因减资需更新股票的变动情况,在股本账户的明细账及有关备查簿中详细记录。

投资者按规定转让其出资的,公司应当于有关的转让手续办理完毕时,将出让方所转让的出资额,在股本账户的有关明细账户及各备查登记簿中转为受让方。

三、公司发行股票,收到现金等资产,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做以下账务处理。借:现金或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股本(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四、分配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按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做以下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
贷:股本

五、公司境外上市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收到股款时。
借:银行存款(收到股款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
贷:股本(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六、公司将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本时。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未摊销的溢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已提的利息)
贷:股本(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
现金等(用现金支付的不可转换股票的部分)
应付债券─债券折价(未摊销的折价)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七、公司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应在办理减资手续后做以下账务处理。
借:股本
贷:现金
银行存款

八、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时:
(一)支付款超过面值总额的部分,依次减少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时。
借:股本(股票面值)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现金
银行存款

(二)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时。
借:股本(股票面值)
贷:现金
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 [1]

来源

公司刚成立时,股本的来源都是原始股东,这些人有的出钱,有的出力(技术或无形资产入股),刚起步时都是胼手胝足奋力打拼。经过一段草创期后,有些公司经营错误产生亏损,有些公司则是平安度过危险期,但不管是赚是赔,通常都会采取相同的行动–现金增资增强体质。这时的股东多为自己人,所以现金增资多是以面额认购,由于公司的前景未明,所以股本的变化没有好坏问题。   

草创期后公司能稳定生存,下一步就是筹资扩大经营,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把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如果是有前途的好公司,发行的股票都有内部或特定人士认购,一般人要买到不容易。另一种情况是公司经营并不理想,公开发行只是想股票换钞票,等钞票换到差不多的时候,也是公司结束的时候,这种股票有时会用老鼠会的方式营销,所以购买来路不明或亲友转卖的未上市股票要特别小心。

分析
股本股本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即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收益与股份数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 比率越高, 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

每股现金含量:
即经营活动产生的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每股现金流量与每股净资产无关。经营活动产生的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股本。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股本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股本总额。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

公司净资产代表公司本身拥有的财产,也是股东们在公司中的权益。因此,又叫作股东权益。在会计计算上,相当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减去全部债务后的余额。公司净资产除以发行总股数,即得到每股净资产。例如,上述公司净资产为15亿元,它的每股净资产值为1.5元(即15亿元/10亿股)。

净资产收益率:
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还以上述公司为例。其税后利润为2亿元,净资产为1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就是13.33%(即<2亿元/15亿元>*100%)。

总股本,流通股本:
看了股本以后就可以知道此股的大小了,一般小盘股容易炒上去,而大盘子的股票很难炒,一般流通股本在1个亿以上的个股称为大盘股; 5000万至1个亿的个股称为中盘般;不到5000万规模的称为小盘股。就市盈率而言,相同业绩的个股,小盘股的市盈率比中盘股高,中盘股要比大盘股高。特别在市场疲软时,小盘股机会较多。在牛市时大盘股和中盘股较适合大资金的进出,因此盘子大的个股比较看好。由于流通盘大,对指数影响大,往往成为市场调控指数的工具。投资者选择个股,一般熊市应选小盘股和中小盘股,牛市应选大盘股和中大盘股。

每股公积金:
每股公积金是公司的“最后储备”,它既是公司未来扩张的物质基础,也可以是股东未来转赠红股的希望之所在。没有公积金的上市公司,就是没有希望的上市公司。每股公积金就是公积金除股票总股数。

市场变化

上市上柜都是经由券商辅导,券商会依据公司情况及经营者的想法,厘定股票换钞票的方法及过程,最终的目标–钞票换到,老板还是他。有些公司采取上市前先印股票,也就是上市前大幅的盈余或公积转增资,有时还同时办理现金增资,上市初期想尽办法冲出业绩获利,股价拉到最高点,等股票换到差不多时,随即自由落地回到基本面,由于上市前股本扩充太多,股价几年内都不会再有起色。   

另一种情况是先高价上市,上市后以高获利搭配高配股吸引投资人,然后利用除权后投资人对股价的错觉,逐步将股票换成钞票,投资人股票越分越多,但一直处于被套的状态,要解套不容易。上市前后如果股本大幅增加,很容易造成股价下跌的恶性循环,这种公司最好不要看到新闻就去追高买进,不小心会套牢一辈子。

市场操作
股本股本

股本就渐趋稳定,在景气不好股价较低时,很多公司股本甚至于几年都不改变,但如果遇到景气大好股价处于高档,很多公司也会以配股或现金增资调整体质或扩大规模,只要股本不膨胀太多,都属正常的情况。

股本有时也会以不同的形式显现,现金增资溢价及保留盈余是有实际的现金增加,有需要也可配股,所以有时跟股本没什么差异。资产重估转资本公积只是账面数字,虽然也可以配股,但只会膨胀股本,拖累稀释盈余,对股价是一种伤害。如果更仔细深入的探究下去,原来股本跟净值、账面价值、真正的价值,都有直接的关系,了解股本的变化,其实就是认识价值的变化。

一家有责任心的好公司,经营者除了努力创造获利之外,也会考虑到所有股东的权益,他们的部份想法,就会透过股本的变化告诉股东。就散户来说,买股票不只是买公司的前途,你买的同时是老板的信用及公司的商誉,当然要花点时间探听他们的“名声”,观察这家公司股本的改变,就是认识他最好的方法。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己知彼已经是很容易的事,投资会不会成功,就看你是不是知道的比别人多、比别人快。散户可能没办法跟人比快,但只要方法对多花时间,比多是可以做到,懂得多自然就会反应快,获胜也就不是难事。

买股票如果担心害怕,那一定是对这家公司的认识不清,重新去检视他的股本形成过程,就可以在买与卖之间做出最适当的判断。

如何看待
股本股本

当前在一级市场,不少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虽然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但在对拟上市公司估值时,往往抓住“小股本”题材,偏执地认为其未来成长空间大,发展能力强,而高估其价值,从而对其过分炒作、虚张声势,近期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发行的几只股票更是反映了这种现象。在二级市场,“高送转”题材仍是市场炒作热点,这一点可以从众多上市公司披露2009年报前期的市场反应中可以看出。实际上,以上“小股本”、“高送转”炒作的现象实际上带给投资者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景象和根本不存在的财富。

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投资者在给公司估值时往往特别关注股本扩张的因素,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决定其价值最根本的因素取决于盈利能力及成长性,而不是其“股本”大小。例如:二级市场的股本扩张——“高送转”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盈利能力、资产规模、杠杆水平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都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化。换句话说,“股本”大小并不决定企业价值,也不影响给投资者带来多少现金回报。美国“股神”巴菲特直言:“股票分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此举只会增加交易成本,引起投资者对旗舰伯克希尔公司进行更多的投机交易。这好比吃不了整块比萨,而将它切成5块,饼的大小并没有实际变化。

一、一级市场的误区:拟上市公司股本较小时,可以给投资者留下“成长能力强”的想象空间;拟上市公司股本较大时,留给投资者想象的空间就小了。

目前市场上存在这样一个非理性现象,即“股本”较小的拟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发行股票时,往往较容易受到机构投资者的特别青睐,因为这类公司可以给机构投资者留下一个“未来成长空间大”的想象题材。相比上海“主板”,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的公司由于其股本规模较小,往往会得到一个较高的发行市盈率,从而得到一个非凡的超募价格。如近期市场热捧的某只股票,发行价定为150元/股左右,刷新了A股上市公司发行价的最高纪录,同时创造了高倍的超募纪录,从而引发市场各方热议。相比之下,到上海“主板”上市的公司因股本规模较大,从一开始就被扣上了“较成熟公司,发展空间有限”的帽子,殊不知,公司刚刚上市,又怎会发展空间有限呢?

其实这是一种表象,在上述表象驱动下,一些拟上市公司在改制时与保荐机构协商设置较低的折股率,人为地“压低”发行前总股本,以图获得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时的“溢价”,并继而获得较高的资本公积金,为日后用资本公积金大比例转增股本埋下伏笔,进而提升股价。上述人为压低发行前股本规模的做法使得原本可以在上交所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纷纷改向深圳中小板,此举将不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也不利于证券监管部门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采取差别的风险监管。

高度关注上市公司股本扩张能力可以说是我国股市的特色之一,纵观世界各国股市,唯有我国股市如此高看股本与股价和成长性的关联,也唯有我国股市如此热衷于上市公司股本扩张能力和炒作“高送转”题材。

传统估值理论和理性的资本市场认为,公司估值取决于盈利能力的大小和成长性,而成长空间与行业的发展趋势、自身的资产结构与质量、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等高度相关,而与股本大小几无关联。在决定股价因素方面,“小股本”、“高送转”只能显一时之效,却无长久之功,本文第三部分的实证检验将充分说明这一点。

股本股本

不仅如此,由于贪图一时之效,人为“压低”上市前股本规模的上市公司的大量存在,也严重扭曲了市场的估值体系。在当前的发行体制环境下,由于对股本规模较小的拟上市公司询价机制并不要求实行“累计投标询价”,这些公司往往与主承销商“协商”定价发行,在发行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环境下,往往按照发行区间的上限发行。发行的价格高了,自然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这样不利于风险揭示,也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另外,在当今资本市场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大的环境下,这种行为还会培育机构投资者滋生过分关注“小股本企业,发展空间大,投资故事多”的投资理念,而不去花大力气认真地研究公司未来的现金分红、行业环境、盈利能力、利润增长率等这些真正的资本市场估值因素,机构投资者这种“短视行为”不利于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估值环境,有悖于构建理性成熟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

二、二级市场的误区:“高送转”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没有建立在经营业绩成长背景上的“高送转”只能是“数字游戏”。固然,企业经营管理层提出的“高送转”方案向市场传达了企业将不断发展壮大的“信号”,但多数“高送转”现象为市场炒作所致,投资者要警惕这类股票背后的“陷阱”。

“高送转”一般是指大比例(50%以上)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它是中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重要投资主题。进入今年一季度以来,随着上市公司2009年报的相继出炉,围绕“高送转”上市公司股票的炒作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一些“高送转”股票价格因“填权效应”而翻番,让投资者获利颇丰,例如2010年3月30日,神州泰岳股价一度突破200元,稳坐A股第一高价股,此前不久,神州泰岳因推出每10股转增15股派现3元(含税)的方案而被称为“史上最牛分红上市公司”。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送转”股票在公告后实际价格持续下跌,让盲目跟风的股民叫苦不迭,例如2010年3月18日,在“中小企业板”宣布每10股送5股转5股派6元的大华股份以大跌收盘。

由于高度重视“高送转”题材,每到岁末年终,市场上都会流传着部分公司“高送转”的传闻,个别机构也会筛选出“高送转”题材股,导致部分公司股价出现异动。“高送转”股票之所以容易受到市场追捧,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采用高比例送转的方式进行分配,能向投资者展示企业高成长性的“假象”,从而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是因为“高送转”公司盘子小,股价易被机构操纵,对于习惯于炒“概念”的投资者而言,“高送转”恰好迎合了其投资偏好。

“高送转”从表面上看,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增多了,但实际既不会给投资者、经济上也不会给上市公司经营层面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公司的市场价值提高肯定不是因为“高送转”而引发股本扩大造成的,“高送转”充其量也只是个“工具表象”而已,实质上影响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因素还是业绩和成长性,而这两者又受到行业发展环境以及产品竞争力、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所制约,没有建立在经营业绩成长背景上的“高送转”只能是“数字游戏”。从短期来看,“高送转”股票可能会让投资者获得一定收益,但从较长期间来看,绝大多数“高送转”题材股票并不能让投资者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

三、来自市场的实证检验: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真的会影响“市场价值”吗?
根据股票估值理论,不考虑其他因素,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股本无关,影响公司价值的根本因素在于其资产收益水平、成长速度、公司规模、杠杆水平以及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等。为此,我们选取2008-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上市公司1个年度的股票持有期回报率代替“市场价值”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高送转”行为作为因变量,同时以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行业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构建资本市场模型,来检验“高送转”行为是否显著影响股票持有期回报率,继而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 [2]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股指期货套利    下一篇 股权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