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财务管理   
[0] 评论[0] 编辑

收益质量

概述
收益质量收益质量
收益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从信息角度看,收益主要是指会计报表上揭示的收益信息,是由企业提供并用来满足使用者需要的。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信息产品,并且这种产品会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既然收益信息这种产品是用来满足一定需要的,那么它就存在质量问题,收益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信息的质量特征是有用性,为了满足有用性,信息必须具备两个主要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其次还有可比性。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看,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报表使用者利用收益信息的主要目的也是评价企业的收益状况,预测企业获得收益的前景。既然收益是指经济利益的增加,那么就有收益多少之分,相应地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强弱之别,因此也存在质量问题。所以,收益质量也应该包含收益在经济层面上的含义,此时收益质量是反映企业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尺度。

收益质量高的公司具有以下特点:

1、持续的、稳健的会计政策,该政策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净收益的计量是谨慎的。

2、公司的收益是由经常性的与公司基本业务相关的交易所带来的,而不是一次性的。

3、会计上反映的销售能迅速转化为现金,企业的债务水平适当,收益趋势是稳定的、可预测的。

4、在收益创造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维修良好并保存至今。每股收益质量低的公司具有相反的特点。

基本内容
收益质量收益质量
收益质量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规定性。收益质量的“质”,侧重于收益质量的信息层面,是指收益信息的品质,体现为收益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说明会计报表上的收益数据与企业实际的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接近程度,以及报表数据与报表使用者所需信息的相关程度;收益质量的“量”,侧重于收益质量的经济层面,是指收益的多少,体现为衡量企业的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尺度。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收益“质”的保证,“量”就没有意义;没有收益“量”的保证,“质”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1、具体来说,收益质量的“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在企业遵循财经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企业如果充分考虑了资本的保全,比如在资产发生减值的时候及时在当期计提减值准备,或在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时持谨慎态度,如在物价上涨时存货的发出采用后进先出法,以及及时确认成本费用,那么企业的收益质量就比较高;如果企业为了使会计报表显示出较高的收益水平,而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成本费用,或是当企业资产发生减值时不计提减值准备,那么企业的收益质量就比较低。

2)收益的确定性。收益的确定性,也可称为风险性,是指企业确认的收益是否包含了不确定性因素,如果有,这种不确定性有多大,或者说所确认的收益在多大程度上是有真正的经济利益流人的。如果企业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和良好的销售市场并能及时收回货款,则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就很小,企业的收益质量就高。但是,如果企业为了增加销量而一味地放宽赊销条件,相应的货款不能保证及时收回,那么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就很大,企业的收益质量就比较低。

2、收益质量的“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收益水平。收益水平,是指企业当期取得了多少收益。为提高可比性,可采用比率进行评价,如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如果企业当期的收益比率指标较高,则说明企业当期的收益水平较高,企业的收益质量也较高。

2)收益的稳定性。收益的稳定性,是指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有没有能力保持稳定的收益水平和平稳的增长速度。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新率较高,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较强;企业保持了较优的资本结构,使其财务风险适中,有较强的筹资能力;企业在科研开发、广告等方面有较大的资金投入,说明企业注重保持和提高企业长期发展的能力。

3)收益的结构。收益的结构,是指企业的收益中,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比例关系。如果在企业的收益当中经营收益占有很大的比重,说明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具有最主要最稳定的收益来源。而非经营收益具有偶发性,它只可能在某个期间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却不能经常性地带来收益。所以,经营收益在收益中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收益质量就越高。

影响因素

收益质量收益质量
1、企业的资产状况

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与收益质量的优劣是互为影响的。一方面,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收益质量的优劣,另一方面,低质量的收益也会降低因净收益而增加的资产的质量。资产的本质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资产不具备这项特征,那么它便是一项劣质资产,最终会转作费用或损失,导致企业收益减少,从而降低收益的质量。比如,大量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最终会降低企业的未来收益,而这些应收账款的产生可能正是以前收入虚增的结果;再比如,资产负债表中大金额的待摊及递延、准备项目,均会降低未来的收益,同时这些项目的产生也可能正是当期收益高估的结果。

2、收入的质量

收入是一个公司经营现金流入与产生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收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收益质量的好坏。如果当期收入与现金流入同步,说明收益质量较高;如果当期的收入是建立在应收账款大量增长的基础之上,则其质量不得不令人怀疑。在进行收入分析时,可将关联收入及非常收入(如“非典”时期药品企业非正常增加的收入)剔除,防止人为调节与偶然因素的影响。

3、主营业务的鲜明性

企业的利润一般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损益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同时也是企业自我“造血”功能的保障。营业利润主要由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重复性、经常性的特点,因此由主营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续性。而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损益具有偶发性、一次性的特点,他们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贡献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营业利润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与稳定程度,如果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具有持续稳定性。而营业利润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主营业务越突出,营业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就越大。因此,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其收益质量应较高。

4、营业杠杆财务杠杆

营业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导致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变动率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营业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活动引起收益的变化也越大;收益波动的幅度大,说明收益的质量低。而且经营风险大的公司在经营困难的时候,倾向于将支出资本化,而非费用化,这也会降低收益的质量;财务杠杆则是由于负债融资引起的。较高的财务杠杆意味着企业利用债务融资的可能性降低,这可能使企业无法维持原有的增长率,从而损害了收益的稳定性;同时较高的财务杠杆也意味着融资成本增加,收益质量下降。故较高的财务杠杆同样会降低收益质量。

5、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收益是会计人员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而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因此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会产生差异。例如对存货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进行核算,在物价发生变动的时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不相同,有时甚至可能出现性质上的差别,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对收益的质量会产生影响。一般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助于提高收益质量,消除潜亏

6、会计准则的影响

会计准则对会计收益的确定起指导作用,它对收益的影响是直接且显而易见的。例如,中国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以后,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蓄意操纵盈余,从而提高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再例如,中国会计制度规定“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制度,挤压了资产的水分,提高了股份公司的收益质量。因此会计准则的完善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收益的质量。

7、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含义是指一整套控制和管理公司的制度安排,它是关于公司内部各种权利的一种约束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对收益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能使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虚构经营业务或者滥用会计政策,对收益进行操纵;而好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约束经营者,使其与股东的目标一致,从而抑制经营者降低收益质量的行为。因此,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会计收益质量的提高。

质量评估

收益质量收益质量
1、分析公司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后得出的结论,是投资人对企业收益质量能得到的唯一公正的评价。如果审计报告中含有异常的措辞,如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等,就表明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在报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报表收益质量令人怀疑。如果审计报告公布日期比预定的晚,或审计人员发生变化等情况,则暗示注册会计师和公司管理当局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有可能影响到收益质量。另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将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对公司报表进行公允的评价。丧失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通常会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审计报告,投资者有必要对此保持关注。

2、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分析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尽管会计收益和经营现金流量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也不大可能相等,但从长期来看,只有带来持续稳定现金流入的会计收益才是高质量的。可以说,收益与现金流量匹配的程度决定了公司的收益质量。由于现金流量的计算不涉及权责发生制,公司很难对此进行操纵。比如虚假的合同能签出利润,但签不出现金流量。所以,在评价公司收益质量时,现金流量分析是非常有力的工具。现金流量与利润之间的差异往往可以暴露出公司收益质量的低下。

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也可以伴随对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可以通过简单的财务指标反映。由于企业的偿债能力来自于企业盈利而获得的现金。因此,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其偿债能力也应该强。如果企业盈利能力强而偿债能力弱,有可能是企业在盈利转化为现金的过程中出了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3、分析公司的收入来源

在进行收入来源分析时,应首先看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经常性业务收入还是一次性收入。健康的企业其收益应主要来自于经常发生的主营收入,而不应依赖于一次性收入。由于一次性收入缺乏连续性,不会对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所以如果一次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过大,将影响企业的收益质量。其次,要看来自关联企业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可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收益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投资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低于公允价值的方式与关联方发生交易,从而导致企业收益质量的低下。

4、分析敏感账户

敏感账户是指一些有可能被用于操纵利润的账户,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各种准备金账户等。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账户的分析应着重于其列支项目的合理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操纵利润,不把当期费用计入损益而将其资本化——列入无形资产或递延资产。因此,该账户中不合理的列支会影响收益质量。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应注意其增长与过去的经验是否一致。为了达到利润目标,公司可能放松信用政策,或者将以后年度的销售提前到当年,这些都可能影响收益质量。对其他应收、应付款账户的分析应注意其余额大小。正常情况下,账户的余额应该不大。如果出现这二个账户余额过大,一定是发生了某些异常情况。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其他应收款往往用于隐藏潜亏;而其他应付款往往用于隐瞒利润。对各种准备金账户的分析应注意准备金的计提是否足额,有无大额的转回。准备金的计提不充足会造成当期利润虚增;而发生大额转回时,则有可能是公司将以前年度收益转到当年,这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5、分析公司的会计政策

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对收益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收益质量高的企业,其会计政策应该是持续、稳健的,该政策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净收益的计量是谨慎的。投资者在分析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会计政策的变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才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2)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实际情况中,上市公司为了调节利润,往往以各种理由变更会计政策。投资者要依靠自己的分析,判断公司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满足上述两项条件,是否会对收益质量造成影响。

收益分析
收益质量收益质量
收益质量分析,主要包括净收益营运指数分析与现金营运指数分析。

1、净收益营运指数分析

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与净利润之比。净收益营运指数越低,经常性收益所占比例越小,利润越不稳定,潜在的投资风险自然就越高,投资者选择时要认真研究。

2、现金营运指数分析

现金营运指数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经营现金毛流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所得现金。式中:经营所得现金是经营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

现金营运指数是反映企业现金回收质量、衡量现金风险的指标。理想的现金营运指数应为1,小于1的现金营运指数反映了公司部分收益没有取得现金,而是停留在实物或债权形态,而实物或债权资产的风险远大于现金。

进行收益质量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收益质量的分析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活动,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客观、可以量化的统一评价方法。因此,风险偏好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公司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而且收益质量分析仅仅是对一个上市公司整体投资质量评价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将收益质量和自身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整体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恰当的决策[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收益    下一篇 收益分配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