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财务管理   
[3] 评论[0] 编辑

收益分配

(图)收益分配收益分配漫画

收益分配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即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企业对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利益总额在企业内外各利益主体之间分割的过程。广义上是企业收入的分配;狭义上是税后利润的分配。

内容

息税前利润是企业收益分配的主要对象。息税前利润应由企业资本提供者参与进行分配,包括主权资本人力资本债务资本环境资本。息税前利润的分配包括税前、税中和税后利润分配三大基本内容和三个基本层次。

1.税前利润分配,是指对税息前的利润分配,包括债务资本利息的支付和利润总额的计算两个主要内容;

2.税中利润分配,是对利润总额的分配,企业所得税计交与税后利润的计算是其基本构成内容;

3.税后利润分配,是对税后净利润的分配,它包括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盈余公积的提留和股利的分配等内容。

顺序
(图)收益分配基金收益分配顺序

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按规定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然后依照以下顺序进行税后分配:

1. 弥补亏损后形成可供分配利润

五年尚未补足的年度亏损,可供分配利润=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其它转入。

2. 提取公积后形成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

①法定盈余公积:净利补亏后的10%,可用于补亏、分利(补亏后不过股票面值的6%)、投资。累计金额达到企业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②法定公益金:当年净利的5—10%,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按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使用。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的公积金

3. 投资分红后形成未分配利润——分配投资报酬。

当年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加上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即为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总额,公司应按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进行分配。①应付优先股利:据利润分配方案分给优先股东的现金股利;②应付普通股利:据利润分配方案分给普通股东的现金股利;转作资(股)本的普通股利:据利润分配方案分派给普通股东的股票股利。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总额-分配给投资者报酬。

4 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分配在投资者间进行分配。

总之,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按规定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然后依照以下顺序进行税后分配:弥补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原则

1.遵章守纪、依法分配原则(着眼于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遵循国家的财经法规,按程序、按比例进行利润分配。

2.积累与分配并重原则(着眼于处理企业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积累与分配关系,累积优先,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3.利益兼顾、合理分配原则(着眼于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兼顾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职工)利益,保全投资者资本,保障劳动者权益,保证经营者积极性。

4.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着眼于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根据投资主体的投资份额进行收益的分配。

风险
(图)收益分配基金的收益分配

1、无法及时筹集投资所需资金的风险当企

业未能预计投资的时间、所需资金时,可能出现企业过度发放股利,造成企业投资的内部资金不足.使得企业需要放弃投资机会或加大外部筹资额度。一般说来,外部筹资的风险高于内部筹资风险,企业内部收益的风险会传递和加大外部筹资风险,并进一步影响整个企业筹资风险

2、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

企业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当或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虽然账面盈利,但由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当或通货膨胀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实际上是不能够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企业的现金流被永久地侵蚀掉了。此时以账面利润对企业进行分配甚至不能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

3、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

企业过度发放盈余或选择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大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

4、股价下跌影响企业再筹资的风险

企业收益的过度留存,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股价的下跌,影响企业的未来外部筹资,加大企业的筹资风险。再者由于企业收益分配政策选择不当,也会影响企业的股价波动,影响企业的未来筹资。

5、股东员工积极性降低的风险

过度保留留存收益,会引起股东及员工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当企业保留盈余时,其假设前提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未来收益,但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激烈,投资报酬率长期是逐渐下降的趋势。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无法满足股东和员工的最低要求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股东和员工一定程度上更重视短期利益,不分配或少分配更容易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风险控制
(图)收益分配收益分配

收益分配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他既源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又源于客观事实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因此它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又能够根据收益分配风险的一些客观规律,采取特定的措施,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1、改进会计方法,提升会计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能力。

企业会计收益计量的不准确性是造成企业收益分配中过度分配的一个主要诱因,在采用传统会计记账时,要注意各种可选择方法的实用范围,尽量选择能真实反映企业客观收益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引入通货膨胀会计等会计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计算会计收益的同时,注重企业收益质量,现金流量的分析,选用合适的收益分配形式。

2、准确编制投资预算,外部筹资预算。

准确预测投资所需资金,时间,外部筹资可获得的资金数量。资金风险,是正确编制内部收益分配预算的前提条件,依据投资预算和外部筹资预算编制收益分配预算时,要注意预算编制的弹性及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

3、统筹企业的资金安排。

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筹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力争使总的筹资风险在合理控制范围内,注意安排好企业的流动资金,确保企业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不因企业收益分配影响到期债务的偿还。

4、注意收益分配过程中的信号传递作用。

在资本市场环境中,收益分配的方式、时间和稳定性往往向投资者传递着某种信息,影响企业未来的筹资,因此企业在决定收益分配政策时,除要考虑影响收益分配因素外,还要考虑收益分配向资本市场所传递的信号及资本市场可能做出的反应,考虑对企业未来筹资的影响。

5、注意做好与股东员工等员工相关利益者的协调沟通,兼顾相关利益者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

收益分配中的一个重要风险是来自于不能正确处理财务关系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当不能有效处理这种关系时可能会造成企业未来向股东筹资困难,员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在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上应积极的与其进行沟通,既要考虑到短期利益,也要考虑到长期利益,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未来发展。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3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收益质量    下一篇 收帐政策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