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体系
什么是ESG体系 编辑本段
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三个方面,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ESG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ESG信息披露标准,对企业ESG表现的评估评级方法,以及ESG评级结果对投资的指引和参考作用。国际经验表明,ESG信息披露是前提条件,ESG评估评级提供了具体方法论,两者共同从系统化、流程化以及定量和可比的角度,为关注社会责任投资(SRI)的投资者提供更为明确的投资信号,是一个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整体。
ESG体系评级的理论依据编辑本段
环境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程度正在日益加深,企业的环境表现已经开始影响投资者预期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此外,许多研究也表明企业的社会表现、公司治理情况对企业绩效也有较大影响。目前,研究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015;雷立钧和高红用,2009)。该理论认为,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经济可持续是社会可持续的前提,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单位,只有在自身效益、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之间做出平衡,才能实现自身以及整个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弗里曼,2006)。该理论认为,影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也包括了雇员、上下游客户、自然环境等。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社会责任的缺失、公司治理的不健全都将损害员工、所在社区、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绩效,降低企业估值。
三是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波特,1997;于武等,2002)。该理论认为,由于企业短期行为现象的存在,一个企业的潜在竞争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利润,还取决于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以及风险应对能力,这其中包括应对环境风险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理论研究表明,企业的绩效不仅与实现利润目标及股东价值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能否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较多的考虑了财务因素,较少考虑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尤其是缺少对环境因素的考量,这导致传统评价方法不能够全面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综合评估企业环境、社会、治理方面表现的ESG 企业评级方法应运而生。
ESG体系的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编辑本段
一是ESG框架体系的构建充分借鉴了国际评级机构的经验、结合国内绿色信贷和风险识别的 实践,保证了评级体系的可靠性和针对性。整个框架体系涵盖三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采用国际通用的概念框架,包括环境表现(E)、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三类大项;第二、第三层级,则充分借鉴了传统的绿色信贷和风险识别经验,并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筛选确定了17 个维度和32 个关键指标。
二是数据来源多元、可靠,提升了评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充分挖掘内部客户数据信息,利用公司提供的环境数据及客户公开披露数据,弥补了目前企业ESG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
三是结合中国国情突出了环境因素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兼顾环境、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的同时,结合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环保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环保信息披露程度、环保违规处罚及重大安全事故等指标赋予了相对较高的权重,使得评级结果对企业环境表现的敏感性较强。
四是同时开发了指数运行管理系统和数据来源系统。为了配合ESG 评级和指数项目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开发一套系统,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运算,评价结果的结构化展示和输出,以及对重点行业的项目立项、运营关键数据进行录入收集,包括环境、能效等关键指标数据,为ESG 评级在所有客户的应用准备相关数据,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环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得性。
五是评价结果对银行识别客户和引导可持续投资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ESG 评级作为传统信用评级的有效补充,为银行识别、选择客户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助于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推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绿色化。此外,课题组基于企业ESG 评级分别开发了绿色投资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前者为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者提供了资产配置的依据,能发挥引导绿色投资的作用;后者能为监管者判断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变化走势,以及制定相应的行业政策导向提供参考。
ESG体系的优势编辑本段
ESG信息披露具有强制性、完整性
ESG 信息披露强制性趋势越来越显著
目前,全球超过30个经济体对企业ESG信息披露提出要求,包括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南非、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并且逐步从“鼓励自愿性披露”,向“不遵守即解释”的半强制,甚至完全强制性信息披露过渡。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的《92 财务告示》,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地披露现存或潜在的环境责任,对于不按要求披露或披露信息严重虚假的公司,将处以50万美元以上的罚款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伦敦证交所要求上市公司不仅披露定性的环境治理情况,还要披露定量的碳排放量化指标。
ESG信息披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影响力较大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四版,以下简称G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 26000 标准等。以G4为例,其环境绩效指标包括12 类34 项,涵盖物料、能源、污水和废弃物、废气排放等领域;社会绩效指标包括30类48项,涉及劳工实践、人权、社会影响、产品责任等领域。总体而言,G4原则清晰、内容丰富,为ESG信息提供了相应的披露标准项和披露方法,但G4不是一套行为守则或评价准则,只是对披露内容的建议。因此,部分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专门的ESG 披露指引,如加拿大多伦多股交所的《环境和社会披露入门》、德国证交所的《ESG实践指引》、港交所的《ESG报告指引》等,使指标更明确、要求更具体,但在主要披露规则、覆盖领域上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ESG评估评级方法已累积成熟经验
2006 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倡议组织(UNPRI)提出ESG框架,但只是提示性地列举了部分考量因素,其中大部分难以直接量化。因此,评级和指数机构通过收集企业环境绩效信息和社会绩效信息,并根据各自对ESG的理解,设计评估方法,对企业的ESG表现进行评级,再以此为基础开发构建ESG指数。具体而言,ESG评估方法基本以综合打分为主,通过企业自主披露、第三方机构提供等方式,收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再针对各项评估内容调研现有的行业“最佳实践”,评估企业在各方面与“最佳实践”的差距并进行打分;最后对各项分值赋以权重,计算综合分值。由于不同机构对ESG框架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对“最佳实践”以及分项权重的设定存在差异,ESG评估方法没有统一标准。基于以上评估,国际主要的指数公司均推出了ESG指数,目前具有影响力的包括MSCI ESG系列指数(全球/美国/新兴市场)、英国富时FTSE 4Good系列指数、标普道琼斯可持续发展系列指数等。
ESG评级结果有助于投资取得良好效果
多年的实践证明,ESG评估评级能够为社会责任投资提供重要指引,相关ESG指数较长时期内表现良好。具体来说,ESG评估评级结果不仅能够使投资组合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小幅度的波动并获得较为稳定的价值回报,还能帮助其规避更多潜在风险,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也是促进绿色金融健康、有序、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提高绿色理念的认识与落实、扩大绿色投资者群体等方面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国际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的趋势报告,2016年初全球在投资中纳入ESG因素的资产总量为22.89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总量的26%,较2012年增长68.3%。其中,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占总量的52.6%、38.1%、4.8%,合计占比达95.5%。
我国发展ESG体系面临的挑战编辑本段
虽然ESG理念植入我国已经由来已久,但我国ESG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ESG相关产品和服务布局缓慢,难以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ESG发展面临缺乏统一的ESG信息披露、评级标准;ESG信息收集、核算难度大,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ESG评级结果差异大;ESG投资策略有待推广等诸多挑战。
(一)缺乏统一的ESG信息披露、评级标准
我国香港交易所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环境、社会、管治报告指引》,并于2019年发布了最新修订版,对港交所上市公司披露建议全面调整为“不披露就解释”。现阶段,我国内地ESG相关监管文件主要集中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单维度的规则,尚未发布统一的ESG相关指引。在环境方面,主要面向重点排污单位、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单位和发生严重环境影响事件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以强制环境信息披露为主。在公司治理方面,为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在社会责任方面,为部分样板上市公司的强制披露,如“深证 100 指数”、“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
当前,ESG相关研究和标准制定尚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部分社会组织发起制定ESG相关的团体标准,金融研究机构、评级公司紧锣密鼓的推出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方法的研究报告,这些成果或许会成为未来制定ESG配套政策的依据。
(二)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ESG信息披露作为ESG生态链的开端,是ESG行业发展的基础,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对ESG发展和市场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据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1年度我国A股共计4643家上市公司,其中仅1399家披露了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不足1/3,且披露质量差异较大。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ESG信息披露整体质量不高,且两极分化严重;定量信息披露少,且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缺乏有效验证,数据透明度、可比性、可靠性不足;企业选择性披露,信息失衡,披露内容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缺乏ESG实践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披露,不足以作为价值投资的参考。在非强监管环境下,我国企业对ESG理念认知不足,自主披露意识不强,且ESG信息披露尚无可遵循的统一的披露标准,导致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三)ESG信息收集、核算难度大
由于ESG覆盖范围广,涵盖企业各业务条线、各部门的战略规划、生产经营、治理结构、治理措施、员工责任、安全生产、供应链管理等信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大型企业控股子公司众多、业务多元化,ESG信息收集工作量大,数据分散,涉及人员庞杂,各部门、子公司协调沟通成本高,ESG数据统计核算难度大,难以保持统一口径,容易出现统计错误。提升企业ESG数据治理能力,保证量化数据的准确性是ESG信息披露提质增效面临的关键问题。
(四)ESG评级结果差异大
我国ESG评级机构依赖于公开渠道获取的数据对企业开展评级,由于基础数据严重缺失,且数据真实性、可靠性难以保证,导致评级结果难以获得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服。除此之外,各家评级机构制定了本土化的ESG评级方法,指标体系、评级方法、基础数据存在差异,导致同一家企业评级结果差异较大。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ESG价值观的逐渐趋同,预测不同机构对同一家企业的评级结果可能会在一定区间浮动,不会偏离太大。
(五)ESG投资策略应用范围有限、规模小
由于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评级机构、数据服务商难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难以做出有效的量化评估,投资机构难以依据评估结果对ESG风险和ESG价值做出全面的分析判断,导致ESG投资策略在我国尚未广泛应用。
据 Morningstar Direct 数据显示,截止 2021 年底,全球 ESG 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 2.74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6%,ESG基金数量超过6000只。美国 ESG 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了 3570 亿美元,规模显著增长。据wind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5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公墓基金数量达9175只,其中以ESG为主题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达2612.22亿元,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基金总数200只。我国ESG投资主题的基金规模虽增长迅速,但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存在投资规模偏小、产品单一等问题。
我国ESG体系发展建议编辑本段
针对上述我国ESG发展面临的挑战,未来,我国ESG建设应在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重点发力,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建立信息披露联动机制、搭建数字化平台等手段,激发企业信息披露驱动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未来随着企业ESG认知的提升,监管政策的加码,ESG信息披露将趋于规范化和统一化。
在EGS评级和投资应用方面,可通过提升ESG评级有效性,培育专业的ESG投资机构、加强市场化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等多途径促进我国ESG的发展。
(一)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建议加快推进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可提升企业ESG披露质量,使ESG披露更加规范化,从而满足外部广大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进而将ESG治理演化为企业内部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即要有自上而下对我国双碳政策、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理念具体内涵、政策的研究,也要考虑我国企业现阶段发展特点,有自下而上体现行业特点的披露要求,同时需对标国际市场主流的ESG信息披露框架。
(二)数字化管理助力企业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
培育市场化专业机构帮协助企业搭建ESG数字化系统,同时加强企业ESG管理相关人员培训,实现ESG信息收集、测算自动化,减轻人工压力,规避数据核算人工错误。同时,数字化管理可对企业ESG绩效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实现ESG管理持续监测,提升企业ESG信息管理能力和ESG治理水平。
(三)建立ESG信息披露联动机制
充分的ESG信息披露能够引导资本流向,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同时促进ESG评级、ESG投资、ESG数据服务发展。目前我国企业ESG披露水平整体较低,可建立信息披露和信贷、评级的联动机制,如将ESG信息披露纳入信贷和评级的调查子项目或关注项目中,通过责任驱动、风险管理驱动、投资收益驱动等市场机制充分激发企业ESG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
(四)提升ESG评级方法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目前我国对ESG评级方法的研究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公平性、评级结果的有效性有待提升,需要不断优化、调整评估方法、模型,探索特定应用场景适用的ESG评级方法,如探索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ESG风险评估的ESG评级方法,满足投资机构长期收益的ESG评级方法。科学、有效的ESG评级方法有利于评级使用者更广泛应用ESG评级体系辅助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倒逼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未来,随着ESG评级实践的发展和ESG投资策略的应用,ESG评级结果的有效性有待广泛的市场验证,ESG评级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透明度更需要监管机构的统一监督管理。
(五)加强研究ESG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管控的不断完善、信息趋向透明、市场趋向有效,标的定价将更为合理,套利的机会也会逐渐减少。ESG表现优异的企业更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提升ESG评级结果,进而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加强对ESG治理对企业长期价值影响的研究,包括短期股价和长期市值的影响,将ESG投资应用于长期稳健的投资产品中,可从根本上促进ESG投资的良性发展。
(六)培育专业的ESG投资机构
专业的ESG投资机构应将ESG理念纳入到投融资流程管理、内控管理、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具体实践方面,应当将ESG投资策略制定、ESG投资策略执行、ESG信息披露和ESG投资策略复盘与调整等流程应用到投资实操中,实现ESG闭环管理。
ESG投资策略方面包括ESG整合、股东参与、正面筛选、负面剔除、标准筛选、主题投资、影响力和社区投资投资七大方法,其中正面筛选、负面剔除应用较为广泛。ESG投资策略执行方面,通过组建ESG委员会或专业的ESG投资部门,开发ESG风险评估模型或气候风险模型,对特定投资组合开展风险压力测试,根据风险揭示情况采取必要的风险缓释行动。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资管机构可通过公开渠道发布ESG披露报告,汇报ESG管理和实践成果。ESG投资策略复盘与调整主要为ESG投资流程的回顾审视,以验证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如资管机构需要跟踪最新政策要求和市场动态,审视并动态调整ESG投资策略;在ESG策略执行方面,依据ESG策略调整情况组织开展投资组合的风险压力测试,并调整优化投资组合以实现符合当前政策趋势的市场回报。
ESG体系的应用现状编辑本段
随着绿色投资理念受到资本市场追捧,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研发基于ESG 信息的评级产品,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包括明晟(MSCI)、彭博(Bloomberg)、意大利ECPI 和标准普尔公司等。据统计,MSCI公司每年基于全球5 500 多家上市公司编制了100 多只ESG 指数以满足不同责任投资人的需要,欧洲斯托克指数(Stoxx)也与ESG 研究服务机构Sustainalytics 合作,开发了基于ESG 评级的指数系列。
除了针对特定企业的ESG 评级之外,MSCI、Sustainalytics 等机构还开发了针对特定国家和特定行业的评级产品,为地区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评价依据。虽然目前有部分机构已经开始进行ESG 评级方法研究及指数产品研发工作,但从总体来看全球ESG 评级研究的进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第一,由于各个机构对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解的不同,绿色评级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绿色评级指标的构建和评价结果均受到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限制;第三,不同机构ESG 评级的方法学存在一定差异。
隐忧待解
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对ESG表示认可,但一些问题也陆续浮出水面。
2022年5月17日,标普500ESG指数宣布剔除特斯拉公司。这一举动令特斯拉公司创始人马斯克火冒三丈,他在社交平台上炮轰:“埃克森美孚都被标普500排在全球ESG前十,特斯拉却没能上榜!ESG就是骗局,被那些伪装成社会正义斗士的家伙当成枪使。”在他看来,美孚作为一家传统油气业公司,ESG评分却比去年制造全美75%新型电动车的特斯拉高很多,何其离谱?
其实,ESG评分不是单纯看企业所处行业分类,更重要的是要看公司低碳发展战略和商业行为准则。特斯拉虽为新能源车企,却缺少低碳发展战略——其生产所需的锂电池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矿山,这直接导致公司评分大打折扣。加之特斯拉在美国加州的工厂种族歧视、性骚扰问题频发,使其无法满足相应的社会标准。
在ESG的发展过程中,另一个严重问题是“漂绿”行为频现。
某些污染严重的石化企业花重金,和搜索平台进行商业合作,大量购买关键词搜索排名,树立“环保、可持续”形象。这种“砸钱洗白”的行为,被称之为“漂绿”。
英国《卫报》与气候政策类智库合作,在谷歌上分别搜索78个气候相关的关键词,结果显示,高达五分之一的付费广告与石化类企业业务息息相关。其中,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公司名列前茅。在搜索“净零能耗”出现的广告词条中,86%由壳牌公司投放,内容是公司发布的环保承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专家称,壳牌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矿的依赖,到21世纪末都不会改变。
有环保人士指出:“漂绿”极具破坏性,各国应像对待烟草行业那样,立法严格限制该类广告投放。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一些欧美国家重拳出击“漂绿”行为。
5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两项规则变更,旨在防止基金用ESG进行误导性或欺骗性声明,提高基金ESG披露要求,此举可谓严防“漂绿”。
5月31日,德国警察突袭德意志银行和其子公司资管部,针对ESG基金“漂绿”进行搜查,并称掌握了关键证据。这导致德意志银行子公司首席执行官辞职,公司股票下跌超过5%。
由此可见,要将ESG融入企业DNA虽势在必行,却极其不易。如何克服ESG成长的烦恼,强化可持续性、消除泡沫,需要每一个国家贡献经验与智慧。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