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20] 评论[1] 编辑

金融

目录

概述编辑本段

金融货币

金融是从事资金信用、工具、中介等专业工作总称。它是为金融资源在市场上走向需求方提供信用、工具以及融合的作用,从而使得各种资本、资产以及资金根据不同的需要转化为不同的金融资源时提供职业的中介服务。显然,金融就是在为各种资金、资本以及资产在融通、中介以及转化的平台上进行需求性交易、转换和结算的职业性经济活动以及专业性工作。

 

金融的使命:

显然,金融就是在金融资源供需关系中承担信用、工具、中介、融和、转化以及服务的机制,为金融资源在进行跨境、跨区域以及跨领域进行交换、贸易和流通时提供交易的工具、信用的担保以及结算时的便利,最终促使不同的金融资源能够转化、变性,满足不同金融供需方对于金融资源展开流通、回笼以及结算时的诉求。

 

金融的融汇贯通主要内容包括:

金融承担着资金的发行、投放、流通和回笼;各种存款的吸收和提取;各项贷款的发放和收回;银行会计、出纳、转账、结算、保险、投资、信托、租赁、汇兑、贴现、抵押、证券买卖以及国际间的贸易和非贸易的结算、黄金白银买卖、输出、输入等。

由此,基于金融的属性,通过几千年的不断进化,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地分解裂变而形成不同的专业分工。

所以,金融的职能就是使得金融资源能够融汇贯通变成各种金融形态,同时将金融资源作为融汇贯通的载体,并且以此为融会贯通的系统,组织各种金融机构、市场和制度构成金融体系、系统以及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是《金融学》理论所要研究的重要环节。

 

金融机制的现代意义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有了自身的经营制度。而国家现代制度的建立则使得国家在这一领域发展了金融的交换功能,使得金融成为政府干预的、形成以及引导和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和市场机制的一种中介制度。同时,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较人类历史上的经济更为广泛和深入。使得金融在服务于资产和资本以及货币之间不断变换之时,不断地健全和丰富了货币、资产以及资本交易的结构、工具、准则和制度。从而使得市场机制变得更为健康有效和活跃,更大程度的释放生产力,更广泛的解放了人类各种财富。

所以,金融对于个体而言,如何让手中的资产、资本和资金变得更有价值;对于集体而言,则是如何拥有更多的资金流,从而控制更多的资产和资本。而对于国家而言,则是通过资金促使各种资产、资本以及资源不断的进行转化、流通以及被制造,使得各种经济活动更有活力,从而使得各种资产、资本以及资源具有的价值被极大的释放出来。

金融的工作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机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概念新解 编辑本段

宁波大学商学院熊德平教授在其国家社科基金研究报告《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05年6月通过验收鉴定,获优秀等级,并应邀以成果要报形式,呈党和国家领导人,引起高度重视和作重要批示,该成果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该成果出版著作《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P66-80)】,以及论文《农村金融与农村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P8-13;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12期P120-126)全文转载】中,为定义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针对既有定义的缺陷,从重新定义金融概念入手,重新定义了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并基于该定义,形成了系统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构建了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该概念及其基础上的成果,值得农村金融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际部门借鉴和思考。

金融结构编辑本段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的解释,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是由众多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组成的。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组合,构成不同特征的金融结构。

一般来说,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等的综合,形成不同发展程度的金融结构。

金融体系编辑本段

金融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组织体系,即这个国家有哪些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职能作用。

广义的金融体系是由一国的金融组织、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组成。金融市场是以金融组织为基础而形成的,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是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其他社会单位等;由于现代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高风险行业的特点,政府必须对金融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

金融资产编辑本段

金融北京金融街:一条街控制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

总的来说,非人力资产可以以两类形态存在,一类是实物,如贵金属制品、房地产等;另一类则是各式各样的金融工具。持有的实物成为实物资产;持有的金融工具则成为金融资产。一个人或者企业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主要就是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的。

金融实力编辑本段

金融中美外汇储备

金融实力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通常凡是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金融实力也较强。金融实力的强大对于一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反映一国或地区金融实力的指标至少应该包括:
(1)货币的国际可接受程度,即是否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被国际广泛接受的货币;
 (2)外汇储备的规模;
(3)金融市场的完备程度和规模;
(4)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数量和质量;
(5)拥有的国际金融中心数量及其影响;
(6)所持有的外国资产数量;
 (7)在外国市场发行的金融工具数量;
(8)金融市场环境安全和稳定程度;
(9)金融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

金融监管编辑本段

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职责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又包括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分业监管体制。监管主体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组成,三个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金融业的监管职责。

金融风险编辑本段

有人将金融风险与不确定性相联系,认为某种金融活动或金融产品的风险由其收益的不确定性来决定;也有人把金融风险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相联系,认为某种金融产品或金融活动的风险既应当与不确定性相联系,又应当与相应的不良后果相联系,认为只有这种不确定性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时才构成金融风险。因此,一般认为,金融风险应当是经济主体在从事资金流通过程中遭受资产或收入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风险的形式众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分类方法不一,如按风险的大小,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微观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发生资产或收入损失的可能性
(2)一般性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内部某一特定行业存在或面临的风险
(3)宏观金融风险:指整个金融业存在或面临的系统风险。
 这三个层次的风险是互为导火线的关系。任何一个层次的风险都可能导致高层次或低层次的风险。如不增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最终将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危及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乃至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金融组织编辑本段

金融组织是金融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同时又是金融交易关系的主体和信用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载体和形式。金融组织制度决定着金融产权信用制度、各种金融主体的行为及金融市场机制等方面的状况和运作质量。

金融秩序编辑本段

 金融秩序是有关金融方面的法律调整、规范下的法律秩序,是由几个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体。它主要包括有关证券法律规定调整、规范下的股票发行、交易秩序;有关债券法律规定调整、规范下的债券发行、交易秩序;有关基金法律规定调整、规范下的基金发行、交易秩序;有关保险法律规定调整、规范下的保险管理秩序;有关银行法律规定调整、规范下的信贷秩序;有关民间借贷法律规定调整、规范下的民间借贷秩序。

金融稳定编辑本段

金融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

  欧洲中央银行有关金融稳定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表述为:金融稳定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一种状态。

美国经济学家米什金(Mishkin,1998)认为,金融稳定源于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能有效提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会而不会产生大的动荡的金融体系。

 国际清算银行前任总经理克罗克特认为,金融稳定可包括:

(1)金融体系中关键性的金融机构保持稳定,因为公众有充分信心认为这些机构能履行合同义务而无需干预或外部支持;
(2)关键性的市场保持稳定,经济主体能以反映市场基本因素的价格进行交易,并且该价格在基本面没有变化时短期内不会大幅波动。

 大多数的观点是将金融稳定看作金融机构的稳定、主要是银行的稳定,或者可以理解为金融体系中主要和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经营稳健而不影响市场信心。金融不稳定往往以金融中介的脆弱性或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为表现,这也正是监控金融稳定状况的主要依据。金融稳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动态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种金融运行的状态,体现了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要求,服务于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金融是信用交易
-------------------------------------------------------------------------------------------------------------------------------------------

(1)信用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

(2)信用交易的应有特点
a.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
b.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c.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
2.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
3.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

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编辑本段

金融学发端于经济学,但如今已经从中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学科.现代金融学也象经济学一样,从微观主体的理性行为入手(行为金融学考虑了非理性行为),构建考虑时间和不确定因素的市场均衡体系,考察金融系统在资源跨期配置中的机制和作用.但是金融学有区别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比如说金融资产定价中常用的无套利分析,实际上比经济学中的供求定价分析更具有一般性,在市场中更容易实现.金融学区别与经济学的另一个的特点是前者考虑了市场中的随机因素,因此市场主体的预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经济概念比金融广得多

金融是经济的一小个分支,只是有自己的侧重点。

经济学是一个一级学科,金融学是一个二级学科,在经济学之下,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方式、道路等。是比较宏观的了,它对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业、农业等。金融只是对一个国家经济领域中的金融方面进行研究,比如货币、证券、金融市场等。

金融的特征编辑本段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
  (2)信用交易的应有特点
  a. 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
  b. 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
  2. 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
  3. 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场学(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学(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学(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资学(en:Investment )
  货币银行学(en:Money and Banking )
  国际金融学(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财政学(en:Public Finance)
  保险学(en:Insurance)
  数理金融学(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取自烽火猎聘资料

主要研究分支编辑本段

     金融市场学(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学(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学(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资学(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货币银行学(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国际金融学(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财政学(en:Public Finance) 
     保险学(en:Insurance Insurance)
     数理金融学(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中国金融发展编辑本段

金融金融中心

一、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当一个城市由于历史的积累或现实的机遇而成长为金融中心之际,它就必然会成为一国市场版图中的核心区域,借助金融领域的主导话语权,不仅城市自身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将赢得重大机遇,而且其影响力将伴随金融市场的跨越式发展而迅速幅射。正因如此,当中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为部分城市提供了成为金融中心的机遇时,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打造金融中心就成为它们的愿景和新的发展动力。

一般而言,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通常需要具备下述条件: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活跃的金融交易、增长迅速的金融需求、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完备的法律和监管环境、高质量的金融人才群体以及宽松的金融商业环境等等。但是实践中,并没有哪个城市会面面俱到的具备全部条件,一个金融中心的成长,往往是历史积累的竞争优势与现实机遇有机结合、互相推动的结果。

二、北京的金融影响力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作为国有金融的核心区域,在自身的历史积累和现实定位下,也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金融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信息优势

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市场大都经历了较长的自发演进历程,在市场主体的互动中逐步形成市场规则、拓展市场深度、提高市场效率。与之不同,中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借助政府主导的市场取向改革来实现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同样是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过程,政府主导使中国的金融市场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西方成熟市场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迅速缩小了与成熟市场的差距。

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模式意味着政府的政策和决策信息对市场的发展方向、路径、节奏以及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等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作为政治中心与决策中心的首都北京,政府首脑机构云集,在政策信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对金融市场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决策和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机构均在北京,使北京成为金融决策信息的集散地。这一优势是其它区域或城市难以匹敌的。

(2)总量优势

得益于北京的金融决策中心地位以及北京市政府大力贯彻的总部经济战略,北京市拥有较多的金融机构总部,其中,实力雄厚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全部在北京,其它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实力较强的银行总行也在北京;此外,北京拥有11家保险公司的总部,其中大部分为“中”字头大型全国性保险公司或集团的总部,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

(3)新增金融机构

北京市新增金融机构的势头也比较突出。2007年一年就有48家法人金融机构在京注册或新迁入京。截至2007年年底,在京注册的各类金融机构已达751家。

总部的云集和金融机构的聚集赋予北京独特的金融总量优势,金融资产和金融交易量与其它地区相比占据明显优势。截至2007年底,北京地区银行总资产达18684亿元,占全国银行总资产的4%;银行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为35380和17842亿元,分别占全国银行存贷款总量的9%和7%。同样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总部的云集,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在债券货币市场交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债券成交15.6万亿元,质押式回购成交44.1万亿元,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成交占比分别达到51%和74%,这其中的大部分成交又由总部在北京的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贡献。随着金融机构资产与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金融业在北京市GDP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至2007年底,金融业增加值占北京市GDP的比重已达12.5%,为中国最高水平。

(4)北京成为金融中心的潜力

发挥比较优势提升金融影响力根据前面所分析的优势所在,除了建造和提供必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外,北京在提升金融影响力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

(1)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规模和实力。北京是中国国内大型银行总行的聚集地,要充分利用这一总部经济的优势,以银行总行为龙头,鼓励成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金融机构规模的指数化扩张。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实践已经表明,金融混业是发展的大趋势,而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还是国内政策的导向性看,银行都将成为混业模式中的主导机构,未来的“金融百货公司”很可能以银行为核心企业,这就为北京借助混业经营趋势扩张金融机构的数量和实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加大力度吸引外资银行的进入。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开放金融领域承诺的逐步履行,外资银行将更多地进入我国开展业务。不少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及其代表处多数设在北京,北京应把握机遇吸引外资银行的进入,借助外资银行的国际影响力实现首都金融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提供北京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3)充分利用政策和决策信息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符合政策导向的金融创新。在现有的金融市场格局中,北京并不占优势。但是,北京是全国的金融决策中心和金融管理中心,对于金融领域的政策导向有更准确的把握和更敏锐的信息来源,因而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在金融创新方面先行一步,通过积极有效的创新来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丰富金融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交易规模,并且借助金融创新来激发潜在的金融需求,拓展北京在金融领域的现实影响力。

二、加速完善资本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发展之快有目共睹,但应加速资本市场完善和法规健全的步伐,包括加快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

北京市政府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有这一提法的还包括深圳上海等城市。
“中国大陆经济的成长速度和发展很快,从来都不敢让人低估,”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财富管理资深副总裁庄怀德表示,“但要塑造金融中心,还取决于法制的建设和市场完善。”

中国因存在资本市场结构的不完善及人民币资本项下兑换仍受限制等,资金流动并不容易。庄怀德称,金融中心要让资金能够自由进出,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设计,而中国在金融方面的限制比较多,包括海外投资标的受限等等。

此外,中国大陆中小企业融资不易,以及缺乏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等,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中国已计划在上半年推出创业板,且已于3月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其中包括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等金融改革试验内容,目标就是能够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定位创业板)共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2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重叠需求理论    下一篇 金融互换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