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百科分类 >> 经济理论

该分类下有691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经济理论" 分类下的词条

斯密的分工理论
编辑:0次 | 浏览:1124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斯密的分工理论

摘要:   1776年3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斯密说: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阅读全文:]

弱平衡理论
编辑:0次 | 浏览:1672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弱平衡理论

摘要: 对比 弱平衡理论传统的决策理论,多以静态的运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在以静态运动为决策对象的情况下,决策目标表现为 平衡。在平衡的情况下,多种因素的合力为零。因此,静态决策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使各种因素形成影响力上的平衡。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在现实中,平衡是很难达到的。因此,人们经常面临着决策与实践之间的差别,并由此导致对决策的怀疑。但如果把决策对象变成动态的运动,则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动态的决策对象表现为决策目标上的不平衡,也就是说,如果把不平衡作为决策对象,决策的结果是不平衡的。 [阅读全文:]

圈层结构理论
编辑:0次 | 浏览:2733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圈层结构理论

摘要: 圈层结构理论--主张以城 圈层结构理论市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主要观点及内涵 圈层结构理论最早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城市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与空间距离成反比,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层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 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动着的区域实体,从外表形态来说,它是指有相当非农业人口规模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范围。城市和周围地区有密切的联系,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受空间相互作用[阅读全文:]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
编辑:0次 | 浏览:3958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

摘要: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的定义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期望效用函数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不过, 该理论是将个体和群体合而为一的。后来,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eu)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阅读全文:]

契约理论
编辑:0次 | 浏览:2749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契约理论

摘要: 概述 契约理论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学分支之一,也因为如此,契约理论一直处于不停的整合过程之中,中国部分学者在介绍该理论时,将代理理论列为传统理论,但这种归类可能产生一些误导,使人感到代理理论是一种过时的理论,已被不完全契约理论所替代。中国部分经济学者对交易成本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关系也存在误解,如杨其静(2002)认为,“具有讽刺性的是,对GHM上述观点(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批评首先就来自于交易费用学派。”[1] 主要分类 契约理论契约理论究竟包括了哪些理论流派。按照Brou[阅读全文:]

拍卖模型
编辑:0次 | 浏览:1528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拍卖模型

摘要: 拍卖模型(Auction model) 拍卖模型简介   Cournot模型和Bertrand模型研究的是竞争的均衡结果,而不是竞争过程本身,而拍卖模型研究则是出价者在拍卖规则约束下的相互作用。William Vickery(1961,1962)最早给出了竞买者集合的分析框架,而Milgrom和Weber(1982)则给出了有关的详细说明,Klemperer(2004)对拍卖理论进行了很好的综述。   不同的拍卖规则具有不同的模型形式,常用的有递增的口头竞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如果拍卖人从竞买[阅读全文:]

偏好颠倒现象
编辑:0次 | 浏览:1659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偏好颠倒现象

摘要: 产生背景 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克(Paull Slovic)和萨拉·利切坦斯泰因(Sarah Lichtenstein)。他们把其发现过程说明如下:“促使人们进行这项研究的动力是人们1968年发表的文章中的观察结果:在成对赌局之间的选择似乎主要受输赢的概率之影响,而买卖价格却主要是由输赢的货币数额决定的⋯⋯。让受试验者对一个有吸引力的赌局确定一种价格时,他们好像是从可赢得的数额开始考虑,进而往下调整,考虑到输赢的概率和可能输的数额。这种调整过程较含糊,让价格反应在很大程度上[阅读全文:]

泡沫理论
编辑:0次 | 浏览:1558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泡沫理论

摘要: 泡沫理论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可以定义为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一般均衡稳定稳态状态价格)的非平稳性向上偏移,这种偏移的数学期望可以作为泡沫的度量。导致价格泡沫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与预期相关联的过度投机行为、幼稚投机者交易行为、规范失灵,诈骗行为和道德风险等都可能成为导致泡沫现象的原因。   理论概述 泡沫理论“泡沫”一词是人们对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繁荣,然后又急剧下滑,最后像肥皂泡一样破灭这一兴衰过程的生动描绘。但学术界对于“泡沫”含[阅读全文:]

拍卖理论
编辑:0次 | 浏览:2372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拍卖理论

摘要: 拍卖理论的概述   1961年,威廉·维克瑞(Vickery, W.)开创性地提出了拍卖理论。在详细分析了英国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Vickery auction)和第二拍卖等四种拍卖方法后,他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拍卖制度,总是满足出价最高者中标,并且支付的价格是出价第二高竞标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换句话说,中标者的最优的出价策略是令第二个最有竞争力的投标者刚好出局。一般来说,只要弄懂四种基本拍卖形式和一条基本拍卖定理,大致就可以明白所谓的拍卖理论。 四种拍卖方法   第一种形式[阅读全文:]

帕累托改进
编辑:0次 | 浏览:2185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8 15:44
标签: 帕累托改进

摘要: 概述  所谓“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上述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 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在经济政策中为了改善某些人的利益而损害另外一些人,这就不是帕累托改进。 最好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政策,对一部分人有益,同时不损害任何人。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我国在经济改革中就大量地应用了帕累托改进的理论,使改革能够比较顺利 地推进。因为谁也没有受损,改革的阻力就比较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