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
(2)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3)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
(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
也有的认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多种所有制的生产主体同时并存;成本的涵义应与目前的经济体制相适应,采用如下的多种理论成本。生产主体是小商品生产者的,只有生产资料需要购买即势支费用,所需要的劳动就是生产者本身,不需付给资,可以用C作为其理论成本;生产主体是国有企业的,以社会作为主体,商品生产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都可看作社会的耗费,是社会生产成本,可以用C+V+M作为其理论成本;其他生产主体一般用C+V作为理论成本。
①原料、材料、燃料等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
②折旧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
③工资,表现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企业厉行节约,减少损失,加强企业的经济责任,对于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工业企业里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也列入产品成本之中。此外,对某些应从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中进行分配的部分(如财产的保险费用等)也列入产品成本。这说明产品成本的实际内容,一方面要求反映成本的客观经济实质,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国家的分配方针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把某些不属于C+V的内容列入成本,而把某些属于活劳动耗费性质的费用列为营业外支出或从留利中开支。
成本作为资本耗费,发生于生产过程,而补偿价值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范畴;作为商品的所有者的经营者为首,常常会对分配领域的一些支出,列作生产成本,导致实际补偿价值和已经消耗的C+V+不一致。
(15)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
为了便于进行成本管理,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安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等等。
(2)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但在现阶段,人们还不能直接地准确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计算成本。成本作为价值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能反映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因而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制订产品价格的重要基础。也正是如此,需要正确地核算成本,才能使价格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水平,从而接近价值。当然,产品的定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国家的价格政策及其他经济政策法令、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及市场竞争的态势等等。
(3)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企业只有当其收入超出其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支出时,才有盈利。成本也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因为成本规定了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所占比例越低,企业的纯收入就越多。
(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企业要努力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首先必须进行正确可行的生产经营决策,而成本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因素。成本作为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是决定企业有无竞争能力的关键。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的实际内容就是成本竞争。企业只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5)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 ,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如产品设计好坏、生产工艺合理程度、产品质量高低、费用开支大小、产品产量增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衔接协调状况等等。正因如此,可以通过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改善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