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财务模型   
[0] 评论[0] 编辑

本量利图

本量利图(CVP Map)

目录

什么是本量利图? 编辑本段

  将成本、销量、利润的关系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即成为本量利图,因其能清晰地显示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时应达到的产销量。用图示表达本量利的相互关系,不仅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

本量利图的形式分析 编辑本段

  1、基本的本量利图

  图1是根据有关数据绘制的基本的本量利图。

  (1)基本的本量利图绘制步骤

  1、选定直角坐标系,以横轴表示销售数量,纵轴表示成本和销售收入的金额。

  2、在纵轴上找出固定成本数值,以此点(0,固定成本值)为起点,绘制一条与横轴平行的固定成本线F。

  3、以点(0,固定成本值)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绘制变动成本线V。

  4、以坐标原点0(0,0)为起点,以单位为斜率,绘制销售收入线S。

  (2)基本的本量利图表达的意义

  1、固定成本线与横轴之间的距离为固定成本值,它不因产量增减而变动。

  2、变动成本线与固定成本线之间的距离为变动成本,它随产量而成正比例变化。

  3、变动成本线与横轴之间的距离为总成本,它是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之和。

  4、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P),是盈亏临界点。它在横轴上对应的销售量是250件,表明企业在此销售量下总收入与总成本相等,既没有利润,也不发生亏损。在此基础上,增加销售量,销售收入超过总成本,S和V的距离为利润值,形成利润区;反之,形成亏损区。

  图1中的销售量(横轴)不仅可以使用实物量,也可以使用金额来表示,其编制方法与上面介绍的大体相同。通常,这种图画成正方形,见图2。

  在绘制时,销售收入线S为从原点出发的对角线,其斜率为1;变动成本线V从点(0,固定成本值)出发,剩余为变动成本率。这种图不仅用于单一产品,还可用于多种产品的情况,只不过需要计算加权平均的变动成本率。

  2、边际贡献式的本量利图

  图3是根据以下资料绘制的边际贡献式的本量利图。

  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1000元,生产一种产品,单价10元,单位变动成本6元,本月计算销售500件,问预期利润是多少?

  这种图绘制的特点,是先画变动成本线V,然后在此基础上以点(0,固定成本值)为起点画一条与变动成本线V平行的总成本线T。其他部分,绘制方法与基本的本量利图相同。

  这种图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表示边际贡献的数值。企业的销售收入S随销售量成正比例增长。这些销售收入首先用于弥补产品自身的变动成本,剩余的是边际贡献即SOV围成的区域。边际贡献随销量增加而扩大,当其达到固定成本值时(到达P点),企业处于盈亏临界状态;当边际贡献超过固定成本后,企业进入盈利状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鲍摩尔模型    下一篇 巴恰塔亚模型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