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收益递增
边际收益递减一直被奉为经济学的金科玉律,然而自扬格1928年的《收益递增和经济发展》一文算起,收益递增经济学也有7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此现象的突破性论文层出不穷,也算异军突起,自成一体。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所谓的边际收益递增呢?
假定边际收益递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稀缺性。既然资源是稀缺的,那么就会引出争夺资源的竞争,而在竞争之下收益就会递减,直至与边际成本相一致从而达成所谓的均衡。而收益递增说所强调的是胜者通吃(winner—take—most),也就是领先者更领先,并最终一统市场。这种情形即一般所形容的“锁入效应”。最经典的例子是80年代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之争,在技术上领先的苹果公司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却远远不如DOS/IBM。阿瑟在他的《收益递增与两个商业世界》一文中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马歇尔的稳定、缓慢、连续因而是收益递减的世界;和当代不稳定、不可预测并且有多种可能结果并且收益递增的世界。然而,一个无限递增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熊彼特曾经推测由于官僚体制的膨胀最终将抑制资本主义的创新可能,于是他所设想的那种社会主义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垄断的国家企业将取竞争性的私人企业制度而代之。但人们看到这个现象了吗?没有,至少今天还没有看到。同样如果人们假定收益是递增的,那么由于边际的下一个投资就会产生比前一个更高的回报,因此投资将无限持续下去,人们看到这个现象了吗?没有。一个最生动的例子是,50年前的五百强企业还剩下了多少?从控制论上说,正反馈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
阿瑟对此的解释是所谓的锁定只是暂时的,会被一波接一波的新技术发展所取代。可如果是这样的话,所谓的收益递增就只能是一个短期或者说服从于收益递减的现象,因为它最终走向了收益递减。设时间为横轴,边际收益为纵轴,人们所看到的就会是一幅拱形图。打个比方的话,收益递增就像是一股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典型的自组织:Autocatakinetic),从一个角度看它不断地从外部吸入资源(收益递增)。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则有着非常明确的边界,也就是说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稳定的现象是无法观察的,也因此人们不会看到它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稳定性开始崩溃,最终走向了递减的宿命。
生产要素的改变
知识资源的积累性
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均是物质资源依赖型经济,物质资源具有明显的排它性特征:其使用价值在某一时刻只能被一个使用者所占有和使用。同时物质资源是稀缺的,使用时必须消耗它,随着其使用量的增加,成本越来越高。最终导致生产者收益的递减。知识性资源具有共享性,同一知识可以被多个人同时占有和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消耗它,只是利用它,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知识。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在使用时还是一种积累和开发的过程,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成本递减。从而会带来递增的收益。
知识依赖型经济中的学习效应
知识依赖型经济的主要投入要素是知识和技术,而技术的进步又依赖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随着积累产出的增加,生产的边际成本降低。生产者往往由于开发一种产品而积累经验,这种经验可以用于生产或开发相关或相似的新产品。在原有的要素投入基础上,增加研发的投入,使收益递增。
知识依赖型经济的产品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边际收益递增
首先,这些产品有一重要特点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呈递增性质。这种特性被称之为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导致同类产品的市场扩大,从而使领先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递增。其次,产品深度的顾客适应性。知识产品通常在使用时,用户需要大量的前期培训才能掌握它的使用技巧,一旦用户选择了某种产品并在培训上花了大量的投入时,由于这种适应性,用户不会轻易地更换产品。未来的消费者受现在消费者的影响,强化了领先生产者的市场优势,边际收益递增。再次就是注意力与锁定现象在高科技产品中的大量存在。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与他的最先注意有关,一般消费者都会注意到同类产品的顶尖竞争者上,因而领先生产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形成强的正反馈效应,这种效应为领先生产者赢得进一步的优势,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的生产者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锁定了顾客,从而使收益递增。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并不是完全递减,而边际收益递增现象在知识依赖型生产中的出现也不排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不同类型的生产这两者所产生的主导作用不同而已,收益的递增不是无限的递增,它将会受到市场的有限性的约束,同样也会出现递减,只是递减出现的时间推迟。
知识依赖型经济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现象,所以竞争上较传统的物质依赖型生产有了新特点,从竞争的范围来看,
物质资源的竞争地位下降,人力资源、顾客竞争和产品的技术标准是其竞争的主要内容。竞争的目标表现在技术开发的领先性,前期顾客和知识资源抢占。技术标准的竞争
收益递增具有放大作用,这种正的反馈机制在市场的作用下,产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的技术兼容性成为产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各国政府和企业把技术标准作为竞争手段,实行相应的产业战略和专利法规来促进技术开发的领先性。含新技术标准的新产品开发在技术标准的竞争中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手段。
客户与服务的竞争
“忠诚顾客战略”是激烈的客户竞争中的营销战略:企业为激励顾客重复购买或是为了拉动顾客需求,对顾客采取购买达到一定数额给与折扣或附加服务。同时对顾客资源进行管理,根据积累购买数提供额外服务。忠诚顾客战略实际上实行的是竞争对策是通过额外服务与优惠待遇增加顾客的转移成本,从而锁定顾客。另外潜在顾客的竞争也相当激烈。
人力资源和知识性资源的竞争
知识依赖型经济的核心要素已从物质性资源转向知识和智力资源,物质资源竞争也就转变为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竞争,竞争的战略重点是无形资产和人才。英特尔的未来教育计划目标是:“今天的教师和学生要为明天做好准备”。高科技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人才和知识资源的争夺。知识资源是通过人才为载体,所以人才的竞争就是知识资源的竞争。
在信息产业领域中移动通讯关于技术标准与市场客户的竞争说明了知识依赖型经济的竞争特点。移动通讯技术从第一代模拟移动技术到第二代数字移动技术以及当前向第三代以码分多址宽带数字传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系统技术的标准与市场方面的竞争相当激烈。第一代移动电话技术上分三种互不兼容制式:AMPS、TACS和NMT,这一发展阶段的市场比较分散,主要在欧美国家,并且兼性要求不高,三种制式平分当时的市场。第二代数字技术移动电话主要三种技术标准:PDC、DAMPS和GSM,其中欧洲国家通过协调,使欧洲开发和生产的GSM成为统一的欧洲标准,这样GSM用户在欧洲市场出现了惊人快速的增长,同时许多其它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欧洲市场的影响相应采用GSM,特别是中国移动采用了这一标准对GSM成为第二代的主流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一标准竞争的结果第二代移动通讯使欧洲生产商如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欧洲公司迅速发展,而美国由于三种标准并存影响了用户的使用,美国公司业绩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一竞争格局还使美国的其后推出的IS95在向世界市场推广中面临极大困难,原因就是欧洲和中国市场已被锁定在GSM的技术标准上。美国公司动员各种力量,突破锁定,向中国推广IS95CDMA(被称之为第二代半技术),1999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允许中国联通采用IS95CDMA标准开展移动通讯业务,这一举动不仅使美国生产商生机重现,而且将会深刻地影响到第三代移动通讯的发展和竞争格局。
而所谓的动态也可看作是两个变量之下的分析。资源如果不能即定,再说它是否稀缺就毫无意义了。因为连资源有多少都不知道,又何谈稀缺与否。这里所说的资源,指的就是小系统所需要的东西。没有当代工业,石油、天然气有什么用处?一百年前谁会想到硅这种元素有如此魅力?难处在于几个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变量之间是没有办法分析的。这是人的问题,因为思考的过程需要一个支点。
既然在静态即稀缺性分析中不容许研究收益递增。而在动态下没有办法深入研究收益递增(可以初步讨论,却不能给出具体的性质)。由是在笔者看来,想要研究收益递增,一种可能是将动态的性质归入到静态当中来。比如在小系统和大系统之间确立一种可能的必然联系,从中入手将问题简化。举个例子的话,人们可以设想小系统的收益递增和大系统的扩张之间的简单关系,通过把一个变量重新固化,化动为静,将所有动态问题重新归结为静态下的讨论。然而这条路可以说基本不通,因为这之间简单的线性关系不太可能存在。而如果是复杂的相互关系,也就不可能化动为静了。
因此人们可以断言,如果要研究收益递增,再沿老路即资源稀缺假定下的边际分析是不太会有什么成果的。事实上,在我看来问题并不在于凸性假设,而在于原先的二维结构图。收益递增不应该被理解为二维图下的上升曲线,而是三维图下的自组织。[1]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