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学校介绍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
山东理工大学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之优秀人才为根本使命,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在中国率先实行了按文理大类招生为特征的招生制度改革和以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自主选择为特征的完全学分制改革,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明事理、有教养、能干事”的创新型人才。
山东理工大学校徽
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校风:无私奉献,追求卓越
学风:德业双修,学而不厌
山东理工大学把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引进、培养、聘用并举,有国际享有盛誉的动力机械和汽轮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理工大学前校长姚福生先生,中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创始人、中国最早从事编码学和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先生,中国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力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先生,中国海底科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先生,中国精细化工学科带头人和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锦宗先生,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先生,中国最早从事快速成型与制造(RP%26amp;M)技术的知名专家和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先生等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拔尖人才。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重点、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方针,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品牌学科。现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文化厅确立的文化艺术类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校级特色学科。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不断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实施《山东理工大学服务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选定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和依托设立在山东理工大学的中国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综合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承担了一批大项目、大课题。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设立了山东省数控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汽车研究设计院汽车研究所、淄博市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机械研究所、山东省汽车工业总公司车辆测试中心、中国五征产品设计发展中心等10余所科技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解决科技难题,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历史沿革
山东理工大学由山东工程学院、山东建筑材料学院(博山分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山东工程学院原名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文革”前山东省13所本科高校之一。淄博学院是1998年合并组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山东理工大学。
教学资源
校园雪景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2185人,其中研究生513人,本科生28566人。设有63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治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山东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师资概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2622人,专任教师1848人,其中教授204人、副教授497人,博士232人、硕士89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非凡津贴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前校长姚福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另聘有6位院士担任山东理工大学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
山东理工大学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立校之本,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坚持培养、引进、聘用并举,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教学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48人,其中,教授204人,副教授49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聘有6名院士分别担任学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此外,还有96位国内外学术造诣精深的学者和知名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潜心教学科研,形成了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校园占地240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相隔2600米。校舍建筑面积109.6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30.92万册(种),其中电子类图书186.86万册(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中心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6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6个。多媒体教室208个。先进的校园网络覆盖全校。运动场面积17.57万平方米,体育教学设施齐全。设有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各类教学基本设施很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院系设置
机械工程学院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轻工与农业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美术学院
法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国防教育学院
音乐学院
经济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体育学院
治理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优势专业与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匹配情况
校园风景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山东省精密模具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76年设置。
2、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58年设置。
3、车辆工程专业,车辆工程学科,山东省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78年设置。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77年设置。
5、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山东省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4年设置。
6、交通运输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与安全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76 年设置。
7、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山东省先进复合材料实验室,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8年设置。
8、生物科学专业,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1 年设置。
9、国际经济与贸易,山东省产业经济研究基地,1990年设置。
学术成果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山东理工大学作为山东省教育厅确定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于2002年起实行按高考文理科类不分专业招生和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本科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0%以上。“十五”以来,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一等奖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试点课程8门;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试点专业5个;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8部。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2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60项,省部级项目280项。获各类科研奖励68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65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检索收录422篇,出版专著、教材3740部。编辑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社会科学版)、《管子学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管子学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建立经常性的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互派访问学者与留学生,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
所获荣誉
山东理工大学鸿远楼
学校被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相关高校成功更名以及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
社会声誉
山东理工大学经过建设和发展,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提高。自2002年以来,山东理工大学生源充足、质量高,山东省理科生源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2006年理科录取分数线高出山东省本科二批分数线19分。广大毕业生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心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对山东理工大学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2004年,山东理工大学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国内受理专利量高校排名”中列中国高校第85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2004、2005年,在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排序”中,山东理工大学分别列中国高校第119位(山东省属高校第4位)和第93位(山东省属高校第3位);在2006年中国校友会和《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公布的“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中,山东理工大学列中国高校第90位;在“中国高校奥运冠军校友榜”中,山东理工大学列中国高校第18位;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位次,山东理工大学由2003年的第15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45位,2004年至2006年的排名稳居山东省高校前10位。2008年山东理工大学为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33名。
参考资料
[1] 山东理工大学 http://www.sdut.edu.cn/
[2] 山东理工大学校友网 http://xy.sdut.edu.cn/
山东理工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
山东理工大学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之优秀人才为根本使命,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在中国率先实行了按文理大类招生为特征的招生制度改革和以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自主选择为特征的完全学分制改革,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明事理、有教养、能干事”的创新型人才。
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校风:无私奉献,追求卓越
学风:德业双修,学而不厌
山东理工大学把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引进、培养、聘用并举,有国际享有盛誉的动力机械和汽轮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理工大学前校长姚福生先生,中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创始人、中国最早从事编码学和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先生,中国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力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先生,中国海底科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先生,中国精细化工学科带头人和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锦宗先生,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先生,中国最早从事快速成型与制造(RP%26amp;M)技术的知名专家和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先生等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拔尖人才。
山东理工大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重点、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方针,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品牌学科。现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文化厅确立的文化艺术类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校级特色学科。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不断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实施《山东理工大学服务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选定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和依托设立在山东理工大学的中国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综合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承担了一批大项目、大课题。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设立了山东省数控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汽车研究设计院汽车研究所、淄博市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机械研究所、山东省汽车工业总公司车辆测试中心、中国五征产品设计发展中心等10余所科技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解决科技难题,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历史沿革
山东理工大学由山东工程学院、山东建筑材料学院(博山分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山东工程学院原名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文革”前山东省13所本科高校之一。淄博学院是1998年合并组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山东理工大学。
教学资源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2185人,其中研究生513人,本科生28566人。设有63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治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山东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师资概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2622人,专任教师1848人,其中教授204人、副教授497人,博士232人、硕士89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非凡津贴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前校长姚福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另聘有6位院士担任山东理工大学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
山东理工大学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立校之本,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坚持培养、引进、聘用并举,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教学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48人,其中,教授204人,副教授49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聘有6名院士分别担任学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此外,还有96位国内外学术造诣精深的学者和知名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潜心教学科研,形成了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校园占地240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相隔2600米。校舍建筑面积109.6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30.92万册(种),其中电子类图书186.86万册(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中心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6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6个。多媒体教室208个。先进的校园网络覆盖全校。运动场面积17.57万平方米,体育教学设施齐全。设有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各类教学基本设施很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院系设置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优势专业与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匹配情况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山东省精密模具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76年设置。
2、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58年设置。
3、车辆工程专业,车辆工程学科,山东省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78年设置。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77年设置。
5、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山东省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4年设置。
6、交通运输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与安全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76 年设置。
7、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山东省先进复合材料实验室,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8年设置。
8、生物科学专业,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1 年设置。
9、国际经济与贸易,山东省产业经济研究基地,1990年设置。
学术成果
山东理工大学作为山东省教育厅确定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于2002年起实行按高考文理科类不分专业招生和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本科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0%以上。“十五”以来,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一等奖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试点课程8门;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试点专业5个;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8部。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2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60项,省部级项目280项。获各类科研奖励68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65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检索收录422篇,出版专著、教材3740部。编辑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社会科学版)、《管子学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管子学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建立经常性的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互派访问学者与留学生,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
所获荣誉
学校被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相关高校成功更名以及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
社会声誉
山东理工大学经过建设和发展,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提高。自2002年以来,山东理工大学生源充足、质量高,山东省理科生源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2006年理科录取分数线高出山东省本科二批分数线19分。广大毕业生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心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对山东理工大学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2004年,山东理工大学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国内受理专利量高校排名”中列中国高校第85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2004、2005年,在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排序”中,山东理工大学分别列中国高校第119位(山东省属高校第4位)和第93位(山东省属高校第3位);在2006年中国校友会和《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公布的“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中,山东理工大学列中国高校第90位;在“中国高校奥运冠军校友榜”中,山东理工大学列中国高校第18位;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位次,山东理工大学由2003年的第15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45位,2004年至2006年的排名稳居山东省高校前10位。2008年山东理工大学为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33名。
参考资料
[1] 山东理工大学 http://www.sdut.edu.cn/
[2] 山东理工大学校友网 http://xy.sdut.edu.cn/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