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0] 评论[1] 编辑

交换

交换(exchange)
目录

什么是交换 编辑本段

  交换,是指人们相互交换活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通常说的交换,是指人们在等价基础上的商品交换。

交换与生产的关系 编辑本段

  交换与生产的关系是: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起反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一)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

  1、生产的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由于社会分工,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单一性和需要的多样性之间形成了矛盾,由此才出现了各个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性。并且,分工愈细,交换越频繁,交换的数量也越大,交换因此而更加重要。如果没有分工,不论这种分工是自然发生的或者是本身已经是历史的成果,也就没有交换。而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分工,分工的结果又产生了交换,从而生产为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一定的交换的方式、方法。在人类历史上,由产品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又由简单商品交换发展到简单商品流通,进而发展到发达的商品流通,都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

  3、生产发展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交换的深度和广度。所谓交换的深度,是指社会经济生活对交换的依赖程度。一般地说,生产越发展,社会分工越复杂,越细密,从而需要交换的商品品种、数量就越多,社会经济生活就越离不开交换。所谓交换的广度,是指交换的范围。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交换的范围也是一定的,生产越发展,交换的范围就越广阔。

  4、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着交换的社会性质。马克思指出:“私的交换以私的生产为前提”。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生产的性质不同,交换的性质也就不同。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交换过程既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又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二)交换对于生产具有反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1、交换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条件。社会再生产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为了进行生产,生产企业必须购入相应的生产资料和雇佣一定的劳动力,这种表现为购入的交换行为,使得货币转化为商品,实际上成了生产的前提条件。在生产过程完成以后,生产者生产的商品能否销售出去,即商品的价值能否实现,对于生产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商品销售不出去,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进而就会造成再生产过程的中断和企业的破产。可见,如果没有生产资料的购入和劳动力的雇佣,生产则无法开始;如果没有售卖实现商品价值,再生产过程也会就此中止,交换就是这样制约着生产。

  2、交换的规模和速度,直接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是交换的物质基础,交换的发展又是进一步扩大生产的重要条件。当交换的范围扩大,市场容量增大,特别是当新市场开拓时,生产就会受流通的刺激迅速扩张。流通时间是社会再生产总时间的组成部分,它的多少决定着流通速度,又直接影响着生产时间的多少和社会再生产速度的快慢。

  3、交换对一定生产关系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着一定的交换关系,交换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交换的发展又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有着重大的影响。如,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公有制的瓦解和私有制的形成;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交换的发展,对于加速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瓦解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4、在一定条件下,交换对生产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一般条件下,生产表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交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双方是相互转化的,即交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当生产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而造成中断时,供应生产资料的交换就成为发展生产的关键;当产品无销路而将窒息生产时,开拓市场,打开销路就对生产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交换与分配的关系 编辑本段

  交换与分配,都是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总的说来都为一定的生产所决定。但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交换对分配的制约作用

  1、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交换的形式决定分配的形式。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采取的是实物分配形式;在交换采取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形式时,分配则采取货币形式,或者是货币形式与实物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形式。

  2、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交换的状况也直接影响积累和消费的比例的实现程度。

  3、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交换双方经济利益的分配,进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当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销售价格不变,则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增加;如果销售价格也相应提高,则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城镇居民生活费用开支。这实际上调整了国家同农民、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二)分配对交换的制约作用

  1、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分配的数量和结构制约着交换的数量和结构。这里分配主要是指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社会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并不能全部纳入个人消费的范围,必须作相应的扣除,才能进入个人消费领域。而这些扣除是由社会进行的,是社会分配职能的具体体现。只有在作了扣除之后,才谈得上在集体和个别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而进行分配的这部分消费资料的数量和结构直接决定着可供交换的产品的数量和结构。

  2、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制约着市场的商品需求。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复杂运动过程,最后归结为积累基金消费基金两种用途。积累的比例制约着生产资料商品需求的份额;消费的比例制约着生活资料商品需求的份额。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条件下,积累和消费的增长,完全取决于它们在国民收入中占有的比例。所以,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分配比例,决定着交换的物质对象的结构。

交换与消费的关系 编辑本段

  交换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介,不仅取决于生产,同样也取决于消费。消费决定交换,交换对消费有反作用。

  (一)消费决定交换

  1、消费为交换提供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交换的根本目的。交换不是为交换而交换,而是为消费服务的。没有消费需求,也就没有交换的必要。人们有吃穿用等消费的需求才会去购买粮食和衣服,引起生活资料的交换。同样,生产的需要,决定生产资料的交换。

  2、消费的水平、结构决定着商品交换的规模和结构。消费水平愈高,需求量越大,这种需求同时也越刺激着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反之,消费水平越低,交换的规模就越小。因此,在经济工作实践中,必须合理安排交换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既要注意交换的发展不能低于消费的发展速度,以保证消费的实现,进而提高消费水平;又要注意交换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越过消费水平的提高幅度,以防止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进而影响生产的发展。消费结构是指人们的消费对象的构成比例(吃穿用等的物质内容的比例,物质内容与劳务内容的比例等)。消费结构规定了商品交换多层次、多样性、多形式。商品交换的结构必须以消费结构为转移,才能满足人们的多层次、多样性需求。

  3、消费方式的改变是交换方式改变的客观依据。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的方法和形式。消费方式反映着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消费形式可以划分为两种:公共消费形式和个人消费形式。前者是指满足人们的公共需要,如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等;后者是指满足个人需要。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当前个人消费是我国人民消费形式的主体,而个人消费又主要是通过家庭来实现的。消费方式的这一现状,决定着与其相适应的交换方式。一方面,必须有一定量的商品和公共劳务,满足公共消费的需要,并随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另一方面,商业网点的设置,商品的规格、品种、包装、式样等等,都应与家庭消费为基础的个人消费形式相适应。

  (三)交换对消费的反作用

  1、商品交换是实现消费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消费资料,必须通过交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在一定的消费水平条件下,消费的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交换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2、交换对于创造新的消费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所创造的新的生产需要,是通过交换体现出来的。执行交换职能的商业部门,通过购销活动,把消费市场新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这样,一方面可以创造出新的消费对象,另一方面促进商业的繁荣

  3、交换对于促进消费结构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由于某种商品供应不足,商业部门可以采取提高消费品价格,限制该商品的销售量,并推销可替代用品,以满足消费需求,从而改变商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反之,可以采取降低价格、减少供应量、限制供应等措施,改变消费的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4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交换,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地位。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交换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中介地位,说明商业是社会再生产的中介。商业的这种中介地位,把社会再生产的4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交换的定义
词目:交换
拼音:jiào huàn
基本解释:
  [exchange] 彼此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互换
  我希望我能与你交换位置
详细解释:

  1. 各自把自己的给对方。
  《通典·兵十》:“其虞候军职掌准初发交换。”《水浒传》第八八回:“俺明日取小将军来到阵前,两相交换。”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七:“她们彼此交换着一些邻居的新闻。”
  2. 指以商品换商品或买卖商品。
  洪深 《青龙潭》第二幕:“公路造好,农村的物产,都市的资本,彼此可以流通交换。”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拿这些东西去同农民的商品粮食和轻工业原料相交换。”
  3. 交替轮换。
  张天翼 《包氏父子》三:“他拿两盒胰子交换闻了一会儿,就用了黄色的那一块。”
  指两个对象的某样属性发生转移.
  交换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交换协议阶段
  指实行交换之前,双方必须在口头或书面上达成协议.即决定交换对象的属性,以及该属性的值。
  2.对象属性转移阶段
  根据协议对双方的交换对象属性进行转移。
  必须按照1,2阶段的顺序进行转移的行为才能叫做交换。
实例:
  买卖苹果:
  卖家在苹果拥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之前就定下了价钱2元1斤,当一个买家走过来跟卖家说买2斤的时候,买家与卖家在口头上已经达成了协议,即卖家两斤苹果的拥有权,与买家4元的拥有权进行转换.然后买家会选取两斤苹果,并付与卖家4元,这时候交换过程才叫结束。
  相反地,如果卖苹果的人没有与对方达成协议,就把苹果的所有权交给对方,这样的行为叫做送。就算对方之后再给多少钱给他,行为的性质是没有改变的。这时候双方进行活动不属于交换。
  所以要判断对象是否发生交换,关键取决于对象属性转移之前双方是否已经达成协议。经济学
  exchange
  人们相互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人们在生产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
  从总体上看,交换可分作4类:①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在分工和协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和能力的交换。②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交换。例如,在同一生产单位内,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之间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交换。③产品在最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各个不同生产单位之间在产品生产 、运输、包装、保管等过程中的交换。④直接为消费而进行的交换,即产品进入最后消费领域的交换。第一类交换属于直接生产过程;后三类交换则是联结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交换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联结生产及由生产决定的分配和消费的桥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交换的性质、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性质、发展水平和结构决定的。例如,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决定了交换也必然是私人之间的商品交换;生产的发展水平比较低,决定了交换的方式也比较简单。但是,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它会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下一篇 交易成本理论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