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Level Of Consumption)
什么是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是反映社会成员通过支出个人收入,使用和消耗社会产品和劳务,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素质的行为的综合性指标。它反映满足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需
要的程度,是社会成员实际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质量与数量的规定或表征。消费水平的确定是编制居民生活消费规划的起点。
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
一是价值消费量。常用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消费基金拥有量”。
二是实物消费量,它可用当年消费的物质资料总量、质量、品种、结构表示,也可用人均拥有消费品数量、结构表示。
三是劳务消费量,它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享受劳务的种类、范围以及它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享受劳务的种类多、范围广,占的比重大,消费水平就高;其次是消费者自我承担的劳务和社会提供劳务的比例。
一般来说,自我承担的劳务少,社会提供的劳务多,消费水平就高。除了按人口平均的实物消费量和劳务消费量之外,还有闲暇时间的多少,在劳动条件和实际收入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闲暇时间增加,反映消费水平的提高。
制约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消费水平的确定不是可以偏好而随心所欲的,它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制约。
(1)从经济因素看,主要有:①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水平及增长速度。从这个方面说,是受生产因素的制约。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生产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成正比;②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及积累基金内部的比例。从这个方面说,是受分配因素的制约。在同一国民收入条件下,消费水平是由消费基金的数量和积累基金中非
生产性积累的数量决定的;③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从这个方面说,是受流通因素制约。实际消费水平的变动与价格水平的变动成反比。
(2)从社会因素看,主要是受人口数量与劳动就业水平的制约。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的速度对社会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在同一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人口多、
增长速度快,社会消费水平就相应降低,两者的变动成反比。人口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和科学文化素质结构)对社会消费水平也有影响。就业人口比重高,社会劳
动女人就多,且劳动者赡养系数相对低,社会成员平均收入相对高,因而消费水平也高。在经济和社会因素中,还有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产品生产结构、产品质
量、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翻消费政策,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也会影响消费水平。
(3)从自然条件看,居民生活地的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如生活地的自然资源、交通、工业基础、商业活动等,是形成消费水平地区差别的主要原因。
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发展社会生产,增加国民收入。这是提高社会成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2)控制人口增长,提商人口素质,增加劳动就业。这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措施;
(3)摆正各类产业的关系,把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发展消费资料的生产,增加扩大生活消费资料的产品,保证提供提高消费水平的物质基础;
(4)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劳务供给,增加收入和满足社会成员对非物质产品的需求,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5)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调控物价总水平,促进社会消费结构合理化;
(6)提倡和发扬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用好每一个消费品,充分实现其价值,反对浪费;
(7)加强对生活消费资料的流通和储存的管理,提高其完整率、鲜活率,保证消费品质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