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0] 评论[0] 编辑

金融协调

金融协调是指在经济发展变迁中普遍存在的互补性报酬递增的现实条件下以金融效率为中心,运用系统和动态的方法,研究金融

金融协调金融协调
与其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收益——成本风险的分布与变化状态以及由此确定的内部效应与溢出效应。

原则

就金融协调的原则来讲,主要是坚持三个统一。
1.数量发展和质量发展的统一
即在注重金融相关比率、金融资产规模、金融机构扩张等数量型金融发展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金融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金融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注重金融的功能效应及其发展。

金融协调金融协调

2.要坚持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的统一
由于现代经济所普遍存在的互补性关系,研究金融时就不能只研究其微观效率,而必须同时关注金融的宏观效率,及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的统一问题。
3.要坚持金融动态效率与静态效率的统一
金融作为现期货币购买力与远期货币购买力的交易,是一项包括时间过程的经济活,本身就要求考虑未来的各项因素,而成为动态决策过程。而金融协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就是要在动态的变化中追求其效率,它是一种协调中的效率。

方法

金融协调的方式包括市场机制协调、计划和行政制度协调以及网络协调。
1.市场机制协调
主要指经济运行为主体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资本市场中的利率),依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相互竞争的市场中形成的一种协调发展。它也可以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协调。
2.计划和行政制度协调
作为市场机制协调的替代,它包括企业内部的各层组织机构的协调和政府计划手段的协调,这种协调主要依靠行政权威来进行。它可以称为“看得见的手”的协调
3.网络协调
是指经济网络组织理论所强调的介于市场和企业或政府之间的中间力量的协调。它是既不依靠市场机制力量,也不依靠行政权威力量的经济主体间形成的其他特殊关系和制度安排。

层次

金融协调的层次有:金融内部协调,包括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当局金融工融制度等;金融与经济(宏观经济各要素、微观金融要素或全体)的协调以及金融与社会的协调。

内容

金融协调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1.在宏观方面包括:总量协调、结构协调、区域协调、内外协调、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机构间的协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货币供应量与货币创造、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风险控制等问题。
2.在微观方面包括:证券业与银行业的协调、资产结构、银企关系、收益与风险等问题。其研究的重点是在分析金融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解决金融的所有权结构协调、金融与技术效率协调、外部性(溢出)协调、跨企业资金配置协调、跨行业资金配置协调、金融与社会环境制度协调、金融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协调、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的协调等问题。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金融协调政策调控体系。

中的经济学问题

由于金融协调讨论的是金融发展、金融效率、金融安全和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所以金融协调包含了广泛的经济学理论问题,如经济中的互补性、报酬递增、效率与安全、溢出效应、协调与均衡、国际协调等等。
第一,金融协调包含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补性
经济中的互补性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一般规律,由经济发展中分工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

金融协调金融协调
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互补性指出了分工经济最本质的方面,即强调市场的相互依赖性和技术的外部性。20世纪5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合理化之初的产业间相互关系充分表明了由于生产过程的分解和扩张——增加了间接生产链条的长度——而形成的分工,使得一个企业或产业的发展,更多地受到与其相关的一系列企业或产业所形成的整体网络的发展状况的影响和约束。经济中的互补性问题不仅体现在一般企业或产业之间,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很明显。金融业的产生本身就是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的,是企业财务的延长,金融业的独立发展和不断创新,不断地节省着流通费用,降低着全社会的交易成本。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等方面的金融创新,如NOW帐户、信用卡、ATM和全球金融市场等,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发展的物质支持。金融业与非金融产业有着明显的互补性。
第二,金融协调是引导报酬递增的一条途径
关于报酬递增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从分工的角度说明了报酬递增产生的过程,并提出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的定理,即分工和专业化是财富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分工和专业化又取决于市场范围的扩大。
斯密在报酬递增问题上的研究体现在两个层次:
其一是微观层次的分工。“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其中技术变迁以分工加速知识积累的形成,成为报酬递增永不枯竭的源泉。 其二是宏观层次的分工因果累积。分工既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又是其结果,这个因果累积的过程所体现出的就是报酬递增机制。在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的基础上,杨格提出了迂回生产和社会收益递增概念,认为最重要的分工形式是生产迂回程度的加强及新行业的出
金融协调金融协调
现。使产业链延长,也使得市场规模扩大,而扩大的市场会促使分工和专业化的进一步扩大。这是市场规模与迂回生产、产业间分工和专业化相互作用、自我演进的报酬递增机制。
这种报酬递增的来源有两种
一是对于某一厂商而言进行专业化生产导致的生产费用的节约而实现的报酬递增;
二是产业间分工呈现出社会分工的网络效应,加之供求的交互作用使产业间分工扩大时报酬互补,从而使整个经济呈现报酬递增,因此产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是报酬递增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中的报酬递增,突破了新古典学派以报酬不变为基础的一般均衡,并把动态的、非均衡的经济进化思想引入经济学分析之中。对报酬递增问题的分析表明,分工是导致报酬递增的一个重要源泉。在分工深化和市场扩大的过程中,交易费用的产生和不确定性的增大,都是影响报酬递增的负效应因素。通过金融运行环境的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和金融制度的科学设计,促进金融活动的协调运行,提高基于金融因素的分工深化和市场扩大过程中的交易效率和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导致经济报酬的递增。这可能是我们真正把握金融在现代经济中作用的一条新的途径。
第三,金融协调可以统一金融效率和金融安全
金融效率是金融协调的中心问题。它要求在协调金融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不仅把握金融活动的直接效应,也要把握金融运行的溢出效应,从宏观的系统的角度和动态的长期的观点,保证金融作用于经济的尽可能大的正效应,强调金融效率的宏观性和动态性,避免只重视金融活动的微观盈利和静态效率的观念。在金融协调中将金融效率置于中心地位,这就在研究范畴上涵盖了在现代金融中普遍存在的金融安全问题。金融安全可以说是与金融活动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相关联的。金融脆弱性是由金融业的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这也是金融业的本性,是金融内在的脆弱性,可以称为狭义上的金融脆弱性。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中可能出现风险积聚,以至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于是金融脆弱性也就会由过去狭义上的内在脆弱性转为广义上的脆弱性。与金融脆弱性相对应的就是金融安全。在金融脆弱性伴随着金融和经济发展而频繁演化为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强调金融安全并把它提升到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也就成为金融经济社会的突出问题。在实践中,强调金融效率,常常容易忽视金融风险,以至产生风险积累效应,影响金融安全;强调控制金融风险,常常容易影响金融业的经营效益,导致金融效率降低。而金融协调的根本目的、手段以及协调的过程,正在于提高金融效率,降低风险,保证金融安全。可见金融协调兼容了金融效率金融安全两个方面。
第四,金融溢出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
金融活动的溢出效应比其他经济活动的溢出效应更为突出。金融溢出效应是金融系统包括各构成要素在内作为一个整体产业,其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方面不相一致的外部性的关系,根源在于金融活动是一种公共产品;而且也根源于金融活动是在市场中运行的,市场是没有边界的。 金融溢出效应的特征可以举例如下:
(1)货币所具有的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得货币供给者可以获取潜在的铸币税收益,但由此引发的后果却由全社会承担,这是金融活动中因供给货币存在的外部性,亦即溢出效应。
(2)供给货币因存在溢出效应而最终导致由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但与货币发行机构的货币供给过程相联系的商业银行,也由提供信用职能派生出了存款创造与资本分配功能,这就使商业银行提供信用的服务具有了外部性。
(3)金融业在金融活动中的
金融协调金融协调
财务杠杆率,对经济发展有好处,但是也造成潜在的金融风险,使金融业带有脆弱性。以上所说的三种金融溢出效应,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对于金融效应的这种溢出性,只有运用协调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将负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正效应,实现其正效应激励与负效应约束的相容。
第五,金融协调实践推动均衡经济的发展
协调作为一种系统的和动态的发展观,不等同于均衡,它在均衡理论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了质的方面和动态发展。均衡理论主要研究的是量,是量与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协调所研究的不仅包含均衡所研究的量的问题,同时还要研究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无法用量及均衡来分析和反映的许多社会、经济、金融要素及其关系问题。比如,金融资源的流动于配置,包括在各个层次上或相关要素之间的博弈,会推动长期和整体的均衡,使金融与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当外部规则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新的博弈,这又将推出新的均衡,由此也就决定了金融协调不是一种静态的均衡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可能同时包含着整体均衡与局部不均衡、长期均衡与短期不均衡的并存状况。在金融协调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相信会不断地推动均衡理论和均衡经济的发展。
第六,金融协调包括国际金融协调
世界金融的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在增加金融潜在收益的同时也增强了金融脆弱性和金融风险,这是金融溢出效应在国际交往中的反映。国内经济金融活动可以影响外国,外国经济金融活动也会影响到本国来。这是进行国际金融协调的主要原因。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在其与日本金融专家合作的《时运变迁》一书在谈到国际金融协调时写道:“简单地说,协调就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国际磋商的基础上采取行动,而不是按一方之见行事,要预测其他国家可能做出的决定。而决定的时间、程度和实质,会受到其他国家行为的影响,反之亦然。如果各国的行动相互补充,最终所有国家的国内、国际目标相对而言更容易达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金融创新    下一篇 金融危机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