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百科分类 >> 金融 >> 金融理论

该分类下有340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金融理论" 分类下的词条

分类比率法
编辑:0次 | 浏览:1774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分类比率法

摘要: 什么是分类比率法   分类比率法又称“纽约公式”,是银行资本需要量的一种测定方法。它是指根据资产的风险性或负债的易变性来分类加权测算资本需要量1。   该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设计的一种方法。 分类比率法的操作   分类比率法根据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把全部资产分作六组,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2。 第一组为实际无风险资产; 第二组为稍有风险资产,权数为5%; 第三组资产的风险权数规定为12%; 第四组为较高风险资产,权数为20%; 第五组为“有问题资产”,权[阅读全文:]

风险树搜寻法
编辑:0次 | 浏览:1211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风险树搜寻法

摘要: 风险树搜寻法   这种识别方法是以图解的形式,将银行风险逐层予以分解,使银行可以顺藤摸瓜,最终找到自己所承受的风险的具体形态。鉴于风险分散后的图形呈树枝状,故称 “风险树”。采用这种建立风险树的识别方法,银行可以清晰、准确地判明自己所承受风险的具体形态及其性质,从而简单、迅速地认清自己所面临的局面,为以后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阅读全文:]

费雪利率理论
编辑:0次 | 浏览:1381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费雪利率理论

摘要:   费雪的利率理论又称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   费雪的利率理论是指:利息产生于物品与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它是由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观因素,就是社会公众对现在物品的时间偏好,让渡现在物品,就必须取得报酬即利息;客观因素,就是投资机会,企业家总是选择最好的投资机会,在利润率大于利率时进行投资。他还提出了现实利率与名义利率。[阅读全文:]

差额管理法
编辑:0次 | 浏览:1730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差额管理法

摘要: 差额管理法又称为“敏感性缺口管理法”,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缺口,从而保证商业银行收益的稳定增长[1]。   利率敏感性缺口指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后的差额。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重点是银行的短期净利息收入。缺口为正,利率上升时,净利息收入增加;缺口为负,利率下降时,净利息收入也增加;只有缺口的符号与利率变化量的符号相反时,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化量为负。这为商业银行在预测利率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控制资产负债表中的各个项目,利用敏感性缺[阅读全文:]

补偿性余额借款法
编辑:0次 | 浏览:1491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补偿性余额借款法

摘要: 什么是补偿性余额借款法   补偿性余额借款法是银行要求企业借款对必须按实际借款额的一定百分比(通常为10%一20%)在银行中保留最低存款余额。 补偿性余额借款法的计算   企业借款的实际利率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实际借款利率 = 企业借款实际支付的利息/(企业借款总额 - 补偿性余额)= 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   例:某企业从银行取得一笔期限为一年的100万元借款,借款年利率为10%,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比例为20%,则:企业的实际借款利率=10%(1-20%)=12.5%(这里的实[阅读全文:]

比例管理法
编辑:0次 | 浏览:1336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比例管理法

摘要: 比例管理法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各种比例指标体系以约束资金运营的管理方式[1]。该方法是西方商业银行于20世纪80年代采用的一种资产负债协调管理方法[2]。 比例管理法的做法[2]   为了实现商业银行短期的和长期的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目标,保持银行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做到兼顾资金的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指导、评价和管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促进资产负债管理的开展。   根据资产负债管理的监管性要求及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资金来源项目之间、资金运用项目之[阅读全文:]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编辑:0次 | 浏览:1931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摘要: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 休谟机制概述   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现金(即黄金)的输出输入自动恢复平衡。这一自动调节规律称为“物价–现金流动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它是在175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大卫(Hume David)提出的,所以又称“休谟机制”。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过程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具体过程如[阅读全文:]

马歇尔-勒纳条件
编辑:0次 | 浏览:1526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马歇尔-勒纳条件

摘要:   概念 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揭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  模型  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这里要考虑 4个弹性:①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②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③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④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指他国对贬值国出口的商品的供给弹性)在假定一国非充分就业,因而拥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资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前提下,贬值效果[阅读全文:]

J曲线效应
编辑:0次 | 浏览:4119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J曲线效应

摘要:   J曲线效应 本国货币贬值後,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经常专案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   原因 其原因在於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於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於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从而造成经常专案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顺差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後,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商品逐渐减少,出口商品逐渐增加,使经常专案收支向有利[阅读全文:]

IS-LM-BP模型
编辑:0次 | 浏览:6773次 词条创建者:taobiz     创建时间:03-24 08:57
标签: IS-LM-BP模型

摘要: 简介 IS-LM-BP模型表示,由于外贸余额是收入的函数,资本项目是国内利率的函数,假定国民收入上升,则会引起消费增加,接着进口也会增加。如果出口保持不变,就会产生贸易赤字。为了消除赤字,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必须减少资本输出,增加资本输入,而资本的输入必须以高利率来吸引。因此,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利率必须同国民收入同升降,于是在IS一LM曲线上增加了一条正斜率的国际收支曲线BP。该曲线表明:收入上升,利率也上升,从而使资本流入,由此弥补贸易赤字。 IS-LM-BP模型 图11S--LM-[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