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1] 评论[0] 编辑

中欧投资协定

目录

协定过程编辑本段

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第一轮谈判于2014年1月21日举行。2014年进行了3轮谈判,2015年进行了5轮谈判,2016年和2017年,各进行4轮谈判,2018年进行了3轮谈判。进入2019年后,谈判的步伐明显加快,2019年共进行了6轮谈判。到目前为止,2020年已经进行了6轮谈判。第32轮谈判于(2020年)9月21日至25日举行。中欧双方自第4轮谈判开始进入正式的文本谈判阶段。在第9轮谈判中对协定的范围达成一致,开始以合同文本为基础来推进实质性文本谈判。

2020年12月3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核心内容编辑本段

(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

(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

(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协定意义编辑本段

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中欧投资协定将带来哪些利好?何时生效?商务部负责人解答→

答: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平衡主要体现在,一是双方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二是双方既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也强调投资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双方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达成了高水平的谈判成果。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

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也都是双向适用的,将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

问:请您介绍一下协定对双方企业将带来哪些利好?

答:刚才提到,协定着眼于制度型开放。高水平的市场准入承诺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高水平的公平竞争规则将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市场准入方面,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我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

  此外,针对本身不歧视外资、但对企业设立运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场准入限制,双方还将承诺在大多数经济领域不对企业数量、产量、营业额、董事高管、当地研发、出口实绩、总部设置等实施限制,并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

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双方立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共识。

问:刚才您提到协定还包括可持续发展议题,能否介绍一下有关内容?

答:中方一贯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纳入与经贸有关的环保、劳工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际经贸协定的重要特征。基于上述考虑,协定对与投资有关的环境、劳工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双方将促进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处理好吸引投资与保护环境和劳动者权益的关系,并遵守相关国际承诺。

问:请问协定将于何时生效?

答:下一步,双方将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力争推动协定早日签署。此后,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中欧双向投资迈向“深耕细作”新阶段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11月,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1179.8亿美元,累计设立投资项目数量超过3.8万个。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疫情没有动摇欧洲企业对华投资信心,89%的受访欧洲企业愿留在中国,2/3的受访欧企将中国列为前3大投资目的地,德国大众、巴斯夫、宝马、安联保险等欧洲企业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中国对欧盟投资从无到有,年投资额已跃升至近百亿美元规模。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对欧盟27国累计直接投资超过800亿美元。

  中欧共建“一带一路”结出丰硕成果,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正在建设中的匈塞铁路成为深化中欧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欧国际交易所等扩展了欧亚资金融通渠道,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项目引领三方合作新模式。在疫情背景下,“钢铁驼队”中欧班列开出“新速度”,2020年以来开行已突破1万列,成为中欧互联互通的大通道,抗疫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贸易“含金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中欧务实合作动力足、势头好、成果丰硕。目前,欧盟仅次于东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跃升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最新数据显示:面对疫情冲击,今年前11个月,中欧双边贸易额5812.8亿美元,逆势增长3.5%,显示出强大韧性。欧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在英国2020年1月31日脱欧之前,欧盟曾连续16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欧货物贸易从766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7051亿美元,现在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超过100万美元。

  中欧贸易“含金量”不断提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对欧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51%和19%上升至2019年的61%和28%。同时,中欧服务贸易蓬勃发展,2019年达140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进博会、广交会和服贸会等重要展会成为欧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有力平台。以进博会为例,欧洲在参展面积、500强和龙头企业、签约金额占比方面均在1/3以上,成为进博会的亮点。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消费升级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