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营销   
[0] 评论[0] 编辑

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的内涵



  达成有效沟通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首先。信息发送者清楚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其次,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两者缺一不可。有效沟通主要指组织内人员的沟通,尤其是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沟通。


  有效沟通能否成立要害在于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有效程度决定了沟通的有效程度。信息的有效程度又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l.信息的透明程度。当一则信息应该作为公共信息时就不应该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必须是公开的。公开的信息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信息传递,而要确保信息接收者能理解信息的内涵。假如以一种模棱两可的、含糊不清的文字语言传递一种不清楚的,难以使人理解的信息。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信息接收者也有权获得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内涵。否则有可能导致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送者的行为动机产生怀疑。


  2.信息的反馈程度。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而双向的沟通对信息发送者来说应得到充分的反馈。只有沟通的主、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才真正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



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治理沟通,从其概念上来讲,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物,是企业治理的有效工具。沟通还是一种技能,是一个人对本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发挥。无论是企业治理者还是普通的职工,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做好沟通工作,无疑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有效沟通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准确理解公司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化解治理矛盾


  公司决策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才能施行,沟通的过程就是对决策的理解传达的过程。决策表达得准确、清楚、简洁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而对决策的正确理解是实施有效沟通的目的。在决策下达时,决策者要和执行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对决策达成共识,使执行者准确无误的按照决策执行,避免因为对决策的曲解而造成的执行失误。


  一个企业的群体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包括相互在物质上的帮助、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信息的沟通是联系企业共同目的和企业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的过滤、保留、忽略或扭曲是由接收人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对信息感知存在差异性,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弥合这种差异性,以减小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时间、金钱上的损失。准确的信息沟通无疑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以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为了使决策更贴近市场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也要分散化,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向下一直到最低的责任层,向上可到高级治理层,并横向流通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群体之间。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阻碍因素,只有在部门之间、职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使工作顺利进行。


  2、从表象问题过渡到实质问题的手段


  企业治理讲求实效,只有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而在沟通中获得的信息是最及时、最前沿、最实际、最能够反映当前工作情况的。在企业的经营治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假如单纯的从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解决问题,不深入了解情况,接触问题本质,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开展积极、公开的沟通,从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那么在治理中就能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在许多问题还未发生时,治理者就从表象上看到、听到感觉到,经过研究分析,把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的闲素扼杀掉。企业是在不断解决经营中的问题中前进的,企业中问题的解决是通过企业中有效的沟通实现的。


  3、激励职工,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在满足其生理需求时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治理者,就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甚至改变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把那些视工作为负担,对工作三心二意的员工转变为对工作非常投入,工作中积极主动,表现出超群的自发性、创造性。在有效沟通中,企业治理者要对职工按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年轻职工和老职工,对年轻的资历比较浅的职工采取鼓励认可的沟通方式,在一定情况下让他们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并与他们经常在工作生活方面沟通,对其工作成绩认可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对于资历深的老同志,企业治理者应重视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与他们经常接触,相互交流,给予适当的培训,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有效沟通对权力作用的影响

  按巴纳德的看法,权力是正式组织的沟通特性。它的效力通过参与行为控制过程的组织成员的认可来体现。以上述对权力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权威的确立主要取决于组织内的信息接收者而非信息发送者。权力不是治理层的所有物。权力的流动不是从上至下的而是从下至上的.要达到这一步除了上述有效信息的透明性和反馈以外.还进一步涉及到信息的合理性。只有公正的、适度的有效信息才是合理的。


  1.信息的公正性。人具有多重特性,作为“经济人”,他要追求最大限度的满足。而在人类资源相对稀缺的前提下,人们对各自利益的追求必然产生一定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只能是公平、公正原则。公正的信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凭着自身的努力获得相对满足的利益。


  2.信息的适度性。适度的信息一方面可以规范组织内个体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能为组织内个体的能力发展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的发挥留下广阔的空间。


  3.此外,合理的信息应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或者说,与组织目标冲突的信息会令组织内个体左右为难,同时。在冲突目标下的个体的不同行为会发生矛盾.甚至可能相互破坏



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分析

  内部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治理者高估了自己的治理权而对权力空隙估计不足.治理者的观念和由此而及的思维方式还固守着旧的习惯。假如治理者仍偏重于以物为中心的重事治理思想,那么传统治理模式的某些特性必然体现出来,其核心强调治理者的权力和威严。治理者在权力幻想之下,其所谓的沟通必然出现以下特征:


  1.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模式刚性


  思维是沟通的基础。任何一个有目的的沟通皆始于自我.因此。自身的思维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过于迷信自身思维方法的治理者既主观又武断,缺乏客观、公正、公平之心.既不能正视自我也不愿正视他人,更谈不上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因此,治理者注重的仅仅是把信息传递出去,忽视了信息接收者的感受,同时对信息接收者是否理解这一信息也不置一顾,显然有效沟通不成立。


  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迷信自身思维方法的治理者其认知模式往往具有剧性化特征,以静态的思维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久而久之,治理者非但不了解别人.甚至都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身与现实的差距有多人。另一方面,面对具有较强等级观念的权威性治理者。下属出于自身前途的利弊考虑,发送的信息可能更倾向于附和治理者的愿望以回避风险。治理者接收了此类信息后在一定程度上更强化了其认知模式的剐性。如此之沟通只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治理者更固守于传统的思维,被治理者更热衷于传递失实的信息,最终结局只能是组织内部人心涣散,更可悲的是治理者自身甚至还未意识到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2.沟通呈现静态特征


  如前所述,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而双向的沟通应得到充分的反馈,只有沟通的主体、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才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因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组织内部多样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之间的依靠也越来越强,各种对目标、职责、利害关系等熟悉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只有在增强主客体上下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如此才能使组织成为一个相互依靠的合作整体。从而顺利达到组织追求的目标。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威型治理者发送信息时漠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从而使沟通仅局限于从上到下的单向沟通。


  3.沟通缺乏真诚之心


  真诚是理解他人的感情桥梁。而缺乏诚意的交流难免带有偏见和误解。从而导致交流的信息被扭曲。在治理关系比较简单的传统治理模式下。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彼此缺乏相互的渗透。缺乏情感的互动效应。实际上.沟通中信息发送者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完全取决于信息接收者。因此治理者只有在转变观念,弱化自己的权力。把对方看成合作伙伴的前提下才能与被治理者进行心理沟通。


  4.沟通渠道相对闭塞


  自由开放的多种沟通渠道是使有效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从治理的角度考虑。沟通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因此,沟通不仅仅是治理中的技巧和方法,更是一种组织制度。在我国,开会可能是传递、发送信息的一个最常见的场所。一个具有实质内容的。安排妥当的会议将是同时完成意见沟通和治理目的的有效工具。但假如会议的召开只是为了满足权威型领导展示其权威的欲望,或者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沟通,只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显然违反了有效沟通的本意。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在团队里,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明确目标。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目标治理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治理中,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整个团队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使沟通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即便团队领导不能接受下属成员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假如绩效评估也采用类似办法的话,同样也能改善沟通。


  在团队中身为领导者,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沟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等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创造一种让团队成员在需要时可以无话不谈的环境。


  对于个体成员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假如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把握好沟通的时间。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把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


  三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四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把握沟通的方法。你知道应该向谁说、说什么,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你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是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而你要学的就是透过对这些沟通语言的观察来有效地使用它们进行沟通。


  以上四个“简单”问题,可以用来自我检测,看看你是否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有效沟通的四个法则

  法则一: 沟通是一种感知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假如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能力。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假如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定,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


  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


  对治理者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或者是否需要用“孤独感的震撼”与“唤醒”来突破接受者的期望,并迫使他领悟到意料之外的事已经发生。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一名主管去治理一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治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假如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治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假如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精简人员,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法则三:沟通产生要求


  一个人一般不会做不必要的沟通。沟通永远都是一种“宣传”,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发号施令,指导,斥责或款待。沟通总是会产生要求,它总是要求接受者要成为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理念,它也经常诉诸激励。换言之,假如沟通能够符合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目的的话,它就具有说服力,这时沟通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价值、信仰与渴望。假如沟通违反了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动机时,可能一点也不会被接受,或者最坏的情况是受到抗拒。


  宣传的危险在于无人相信,这使得每次沟通的动机都变得可疑。最后,沟通的讯息无法为人接受。全心宣传的结果,不是造就出狂热者,而是讥讽者,这时沟通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家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而产生不满情绪,纷纷怠工或预备另谋高就,这时,公司治理层反而提出口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更加招致员工反感。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数字是信息,但在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的讲话则是沟通。当然这一沟通是建立在年度报表中的数字之上的。沟通以信息为基础,但和信息不是一回事。


  信息与人无涉,不是人际间的关系。它越不涉及诸如情感、价值、期望与认知等人的成分,它就越有效力且越值得信赖。信息可以按逻辑关系排列,技术上也可以储存和复制。信息过多或不相关都会使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是中性的,而沟通的背后都隐藏着目的。沟通由于沟通者和接受者认知和意图不同显得多姿多彩。


  尽管信息对于沟通来说必不可少,但信息过多也会阻碍沟通。“越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陷入到了铺天盖地的数据中。信息就像照明灯一样,当灯光过于刺眼时,人眼会瞎。信息过多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法律顾问    下一篇 绩效管理体系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