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资源管理
企业家资源治理概述
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下,企业家资源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调整当前产权结构,强化对企业家资源的积极治理,为开创我国现代企业的新格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家是指具有企业治理素质的经营者,在一家企业中其作用是突出且不可替代的。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中,企业家资源是企业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有时是决定性的。
对企业而言,先进技术很重要,但仅有先进的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高素质的企业家来经营治理。每个企业的经营者都有一定的营销和治理方面的经验和常识,也同样遵循趋利避害、量力而行等行为法则,但只有那些眼光锐利,分析计算准确的经营者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种高素质的经营者即企业家。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家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企业家资源治理的前提
当前环境下,企业所有权人对企业家资源熟悉不足,企业家没有被给予恰当的地位。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向来重视具体劳动,轻视抽象劳动;重视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重视生产性劳动,轻视经营性劳动。企业的产权是以企业成立时法定货币资产的出资为标志和起点的,即出资方依各自出资多少拥有企业产权,而包括企业家本人也只是资方的雇佣劳动者,只能按工作量取得相应的报酬,并没有企业的产权,也就没有对企业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在这种产权构造中,货币资本是主动方,而企业家们是处于一种被动、受支配的地位。
企业家资源的价值得不到承认的后果是拥有经营治理企业的人缺乏动力,难以为企业继续工作,从而导致企业凝聚力下降,甚至造成人才流失。国有企业受传统观念影响深,因此企业家资源流失问题也最为严重。流失的人员绝大多数是经验丰富的企业治理人才,这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带着治理经验、营销网络倒向其它企业或是另起炉灶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调整的要害是处理好货币资本和企业家资源的关系,要改变以往那些只有实物资产才能拥有产权的条规限制,答应运用资产的人尤其是企业家以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折作股份,拥有一部分的产权。
企业家资源治理策略
作为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要害,人们开始关注企业家资源,并研究企业家资源的治理和使用,希望能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效益。所以,必须改变原有对企业家的态度和看法。
第一,强调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很大。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能力差异,每个人的贡献大小仅是由分工决定的。因此,把个人视为螺丝钉,拧到哪里就在哪里出力。但新的企业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上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的幅度可能很大,正是能力的差异导致了分工的不同,进而导致对企业贡献的不同。
第二,强调对企业家的收益方式应有不同。
由于员工间的能力差异很大,由此导致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大小、贡献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其收益方式也不同。对于一般雇员来说,仅根据其劳动量和契约获得劳动收益,而企业家们不仅要获得劳动收益,而且还要获得相应的产权收益,产权收益的大小以其自身价值折价入股来计算。
第三,强调个人之间收益差距很大。
个人能力的不同,收益方式的不同,都会导致收益大小的不同。差距之大,有时可能超出了想象。亚洲的工资差别(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比值)是700倍,美国是1300倍,我国则只有5~6倍。企业家们必须得到相应的报酬,假如报酬不足以补偿其损耗,或是不足以体现其价值,那么,他们就没有动力去全身心地投入经营活动。当然,报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美国收入最高的经理拿到的并不是现金,其中很大部分是公司的股权价值,这一点值得借鉴。
第四,强调企业讲求效率,不讲求公平。
企业注定是要以利润为最终目的。在企业中,衡量一切人力和物力贡献大小的标准,不是其自身价值的大小,而是其对于企业利润产生的作用。只有讲求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才能为股东赢得更多的利润。至于公平,是社会的目标。政府通过向高收入者征收累进制的所得税和强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来控制贫富差距的过于扩大,维护社会的公平。企业是企业,社会是社会,二者的功能和目标定位决不能错位。
总之,企业家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企业应充分熟悉企业家资源在企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变传统观念,对企业家资源进行有效积极的治理。给企业家们发挥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并给予对等的收益和待遇,必将使我国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奋力搏击,开创我国现代企业的全新格局。
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下,企业家资源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调整当前产权结构,强化对企业家资源的积极治理,为开创我国现代企业的新格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家是指具有企业治理素质的经营者,在一家企业中其作用是突出且不可替代的。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中,企业家资源是企业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有时是决定性的。
对企业而言,先进技术很重要,但仅有先进的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高素质的企业家来经营治理。每个企业的经营者都有一定的营销和治理方面的经验和常识,也同样遵循趋利避害、量力而行等行为法则,但只有那些眼光锐利,分析计算准确的经营者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种高素质的经营者即企业家。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家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企业家资源治理的前提
当前环境下,企业所有权人对企业家资源熟悉不足,企业家没有被给予恰当的地位。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向来重视具体劳动,轻视抽象劳动;重视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重视生产性劳动,轻视经营性劳动。企业的产权是以企业成立时法定货币资产的出资为标志和起点的,即出资方依各自出资多少拥有企业产权,而包括企业家本人也只是资方的雇佣劳动者,只能按工作量取得相应的报酬,并没有企业的产权,也就没有对企业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在这种产权构造中,货币资本是主动方,而企业家们是处于一种被动、受支配的地位。
企业家资源的价值得不到承认的后果是拥有经营治理企业的人缺乏动力,难以为企业继续工作,从而导致企业凝聚力下降,甚至造成人才流失。国有企业受传统观念影响深,因此企业家资源流失问题也最为严重。流失的人员绝大多数是经验丰富的企业治理人才,这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带着治理经验、营销网络倒向其它企业或是另起炉灶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调整的要害是处理好货币资本和企业家资源的关系,要改变以往那些只有实物资产才能拥有产权的条规限制,答应运用资产的人尤其是企业家以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折作股份,拥有一部分的产权。
企业家资源治理策略
作为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要害,人们开始关注企业家资源,并研究企业家资源的治理和使用,希望能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效益。所以,必须改变原有对企业家的态度和看法。
第一,强调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很大。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能力差异,每个人的贡献大小仅是由分工决定的。因此,把个人视为螺丝钉,拧到哪里就在哪里出力。但新的企业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上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的幅度可能很大,正是能力的差异导致了分工的不同,进而导致对企业贡献的不同。
第二,强调对企业家的收益方式应有不同。
由于员工间的能力差异很大,由此导致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大小、贡献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其收益方式也不同。对于一般雇员来说,仅根据其劳动量和契约获得劳动收益,而企业家们不仅要获得劳动收益,而且还要获得相应的产权收益,产权收益的大小以其自身价值折价入股来计算。
第三,强调个人之间收益差距很大。
个人能力的不同,收益方式的不同,都会导致收益大小的不同。差距之大,有时可能超出了想象。亚洲的工资差别(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比值)是700倍,美国是1300倍,我国则只有5~6倍。企业家们必须得到相应的报酬,假如报酬不足以补偿其损耗,或是不足以体现其价值,那么,他们就没有动力去全身心地投入经营活动。当然,报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美国收入最高的经理拿到的并不是现金,其中很大部分是公司的股权价值,这一点值得借鉴。
第四,强调企业讲求效率,不讲求公平。
企业注定是要以利润为最终目的。在企业中,衡量一切人力和物力贡献大小的标准,不是其自身价值的大小,而是其对于企业利润产生的作用。只有讲求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才能为股东赢得更多的利润。至于公平,是社会的目标。政府通过向高收入者征收累进制的所得税和强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来控制贫富差距的过于扩大,维护社会的公平。企业是企业,社会是社会,二者的功能和目标定位决不能错位。
总之,企业家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企业应充分熟悉企业家资源在企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变传统观念,对企业家资源进行有效积极的治理。给企业家们发挥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并给予对等的收益和待遇,必将使我国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奋力搏击,开创我国现代企业的全新格局。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