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货币市场
所谓欧洲其他货币,有欧洲英镑、欧洲德国马克、欧洲法国法郎、欧洲瑞士法郎、欧洲荷兰盾等等。它们的性质也与欧洲美元的性质相同,都是指在本国境外的该国货币资金。比如,日本银行存放在法国银行的英镑存款或德国银行对瑞士公司提供的英镑贷款,就叫做欧洲英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通过对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各国的援助与投资,以及支付驻扎在西欧的美国军队的开支,使大量美元流入西欧。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刺激战争带来的经济萎缩,企图重建英镑的地位。1957年英格兰银行采取措施,一方面对英镑区以外地区的英镑贷款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却准许伦敦的商业银行接受美元存款并发放美元贷款,从而在伦敦开放了以美元为主体的外币交易市场,这就是欧洲美元市场的起源。
到了60 年代,欧洲货币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1)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这是欧洲美元迅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欧洲美元存在的形式首先是美元存款。私人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在欧洲银行存入一笔欧洲美元,归根到底,只能是把原来在美国银行里的一笔活期存款转存到欧洲银行里来。同样,一家欧洲银行贷出一笔欧洲美元,也只能是把这笔原来存在美国银行里的活期存款转贷给借款人。所以欧洲美元的根于是美国银行对外负债的转移。没有这个根子,欧洲美元是无从产生的。这种对外流动性负债的转移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有着直接关系。
(2)美国政府对资本输出入的限制措施促使大量美元外流。由于美国国际收支不断出现逆差,趋势日益恶化,所以从60 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美元外流的措施。如美国政府从1963 年起实施利息平衡税,对外国政府与私人企业在美国发行的债券利息,一律征收平衡税,借以限制美国企事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时限制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银行对外信贷。1968 年美国政府的金融管制当局正式停止美国企业汇出美元到国外投资。还有,根据在30 年代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制订的Q项条款规定,美国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不付利息,并对定期与储蓄存款利率规定最高限额,而在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不受此种限制。另一个联邦储备银行的M条款规定,美国银行对国外银行的负债,包括国外分支行在总行帐面的存款,必须缴存累进的存款准备金,而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可以不缴存任何存款准备金。这些措施引起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满,纷纷向国外寻求吸收存款的出路。全世界的跨国公司也不得不转向欧洲货币市场,以满足其资金融通的需求。这些因素都大大地促进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
(3)欧洲一些主要国家解除外汇管制,并实行各国货币自由兑换。西欧主要国家从1958 年12 月开始,允许出口商和银行拥有外币资金,主要是美元资金。当时,美元是国际间主要的支付与储备货币,西欧各国解除对外汇的管制,就意味着各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美元。这些措施使得欧洲银行的美元存放业务迅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美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大量增加。
进入70 年代以后,欧洲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无论从该市场上的资金供应方面,还是从资金需求方面来看,都在迅速增加。
从资金供应方面来看,有以下因素促进了欧洲美元的发展:
第一,美国巨额和持续的对外军事开支和资本输出,使大量美元流入外国工商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手中,它们把这些美元存于欧洲各国银行中套取利息。特别是1971 年8 月15 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后,促使更多的美元流入欧洲市场。
第二,石油生产国的美元。1973 年10 月油价提高,石油生产国的石油美元收入急剧增加,这些国家将美元收入的一部分存入欧洲货币市场。
第三,经营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各国商业银行的分行,为适应业务的需要,常将其总行的资金调至欧洲市场,以便调拨使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为促进其业务的发展,便于资金的使用,也增加在欧洲银行的投放。
第四,派生存款的增加。欧洲银行在吸收一笔欧洲美元存款后,留存一定的备付金,将剩余资金贷出,而接受贷款的惜款人,又将所得贷款存入欧洲银行,这样就像在国内银行体系中所发生的存款派生过程一样,在欧洲货币市场上,也会发生类似的存款派生过程。而且,由于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其派生存款的倍数往往要高于国内派生存款的倍数。
从资金需求方面来看,60 年代到70 年代欧洲货币市场以短期贷款为主,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所贷款期限多在1 年以下。但在70年代后,发生了一些变化。
(1)自石油提价后,1974 年以来,西方工业国及第三世界非产油国出现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举债。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也到欧洲货币市场举债。
(2)1973 年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后,一些银行与工商企业,为了减少汇率风险并投机牟利,增加了外汇买卖,从而扩大了对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需求。
其他欧洲货币是在美元危机中逐渐形成的。从60 年代以来,美元的霸权地位日益衰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其他硬通货的风潮频繁发生。而各国的企业与投机商,以及西方各国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外汇储备,绝大部分是美元。因此,它们就不得不按照在金融业务中要谨慎行事这一个最简单的原则,使它们的储备构成多样化。这种储备多样化的过程,必然导致美元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下降。美元价值下降,又会使大量持有美元的外国企业以及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头寸价值低落。由于在储备多元化的过程中,导致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动摇,致使当时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如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身价倍增,成为抢购的对象,再加上有些国家对非本国居民存户存入所在国货币施加种种限制,而对外国货币则不加限制或限制较少,这就形成了“欧洲德国马克”、“欧洲瑞士法郎”等其他欧洲货币。最初的欧洲美元市场,也就逐渐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市场了。
同时,欧洲货币市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的地区分布区扩展至亚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因此,所谓欧洲货币,不一定是存放在欧洲各国的生息资本。欧洲货币市场这一名词的含义不断发生变化。这个名词的词头“欧洲”是因为原先的市场在欧洲,但实际上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不断发展,它已不再限于欧洲地区了。
这些欧洲货币的存放借贷多集中于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伦敦市场。1980 年时,它占整个欧洲货币市场的份额的1/3 左右。
现在欧洲货币市场规模已经很大。所谓市场规模,是指某一时点未清偿的欧洲货币存放款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存量。在实际统计时,人们是以银行的欧洲货币负债额而不以资产额来测定欧洲货币市场的规模。这是因为银行的资产除了金融资产以外,往往还包括有形资产。而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存款,从是否存缴法定准备金上就可以辨认出存缴某笔外币存款是不是欧洲货币存款。
目前,关于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有多种统计资料,其中以国际清算银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英格兰银行的统计比较可靠。国际清算银行根据与欧洲美元市场有联系的大多数银行的报告,对这一市场的资金总额和净额进行估计。其总额只限于报告国银行的外币负债的总计,它没有把所有有关国家和地区都包括进去,例如巴林、拿骚等地。而且,它只计算呈报银行对非居民的外币负债,而呈报银行对本国居民,包括本国银行和本国金融当局的外币负债则略而不计。因此,这种估计显然是偏低的。
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的资料,在统计方法上和国际清算银行相同,但范围大。在测度欧洲货币市场总额时,它是将商业银行所有外币负债汇总而得出的,总额中剔除银行间负债的数字就是净额。不过,它用各国官方关于本国银行的外币资产负债的资料对国际清算银行的估计进行补充和核实,差别不太大。
(1)欧洲货币市场经营非常自由。由于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不受任何国家政府管制和税收限制的市场,所以经营非常自由。例如,借款条件灵活,借款不限制用途等。因此这个市场不仅符合跨国公司和进出口商的需要,而且也符合许多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2)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规模极其庞大。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自世界各地,数额极其庞大,各种主要可兑换货币应有尽有,故能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及其银行、企业对于不同期限与不同用途的资金需要。
(3)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调度灵活、手续简便,有很强的竞争力。欧洲货币市场资金周转极快,调度十分灵便,因为这些资金不受任何管辖。这个市场与西方国家的国内市场及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相比,有很强的竞争力。
(4)欧洲货币市场有独特的利率体系,其存款利率相对较高,放款利率相对较低,存放款利率的差额很小,这是因为它不受法定准备金和存款利率最高额限制。因此,欧洲货币市场对存款人和借款人都更具吸引力。
(5)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以银行间交易为主,银行同业间的资金的拆借占欧洲货币市场业务总量的很大比重;它也是一个批发市场,由于大部分借款人和存款都是一些大客户,所以每笔交易数额很大,一般少则数万元,多则可达到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
欧洲货币市场是由一个世界性的广泛的国际银行网所组成。这些银行被泛称为“欧洲银行”。所谓“欧洲银行”与其说是一种机构,不如说是一种职能。
“欧洲银行”以伦敦为中心,散布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它们之间通过信函、电话、电报和电传联系。伦敦有许多金融机构,它们同世界各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伦敦特有的金融地位。这些机构由三类银行组成:A.英国商业银行在伦敦开设的总分行;B.其他各国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伦敦开设的分行、金融公司或投资银行;C.由不同国家大商业银行组成的联合银行集团。
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银行同业拆借;另一部分是非银行之间的交易。就资金的借贷的期限、方式和业务性质而言,可分为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资本市场。
1、欧洲资本市场
欧洲资本市场是指欧洲银行经营的中长期借贷的市场,系由银行中长期信贷和欧洲债券市场组成。
欧洲银行的中长期信贷,最短在1 年以上,一般为1—3 年、5 年、7 年、10 年或更长。资金的借贷者,大多数是世界各国私营或国营企业、社会团体、政府当局或国际机构组织。资金来源,少数为长期存款,多数为较短期存款。办理中、长期信贷,一般都需签订合同,有的合同还需经借款国的官方机构或政府担保。利率一般以伦敦同业拆放利率为基础,根据金额大小、时间长短或借款人的资信,再加上不同幅度的附加利率,一般为0.25%—2.5%。对于金额大、时间长的贷款,往往由几家、十几家甚至数十家不同国家的银行组成银行集团,由一家或几家大银行牵头,向借款人共同提供。
发行欧洲债券是在欧洲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另一种主要形式。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对长期资金需求增加,债券形式的借贷活动发展很快,形成了专门的欧洲债券市场。欧洲债券的特点是债券发行人属于一个国家,债券面值则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标示。例如,日本金融机构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发行的美元债券,则算为“外国债券”,而不能算为“欧洲债券”。
欧洲债券往往由一家大商业银行牵头,联合几家甚至数十家不同国家的大银行代为发行,大部分先由这些银行买进,然后转到销售证券的二级市场或本国市场卖出。现在,欧洲债券在资本市场借贷总额中的比例已超过中、长期银行信贷。
欧洲债券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种是普通固定利率债券,即在发行时,利率和到期日均有明确规定,不再改变。另一种是浮动利率债券,即利率按约定时间调整,多数为半年调整一次,以6 个月期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或美国商业银行优惠放款利率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附加利率计算。还有一种是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购买者可以按照发行时规定的兑换价格,换成相应数量的股票。
2、与出口项目相结合的资金借贷
根据使用出口信用的对象不同,在出口贸易中,使用欧洲货币市场资金的形式有两种:
A.卖方信贷。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常常采取延期付款的方式,进口厂商除支付一部分订金外,等到出口厂商全部交货后,再分期偿还成套设备的出口货款,并随同利息一并支付。出口厂商为继续进行正常生产,常与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商业银行签订协议,商借出口信贷。进口商偿还货款后,再归还其从银行所借得的出口信贷资金。由于这种信贷是由出口商方面的银行提供给出口商(卖方)的,所以叫做卖方信贷。
B.买方信贷。上述成套设备延期付款的交易,不是由出口商向其往来银行商借资金,而是由进口商(买方)向出口商方面的银行商借资金,用以向出口商偿付成套设备的货款,这也是利用欧洲货币市场资金的一种形式。由于信贷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给买方的,所以叫做买方信贷。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由进口商方面的银行向出口商方面的银行商借资金,用以偿付出口商成套设备的货款,这也是买方信贷的一种形式。
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特点是:
第一,国际借贷业务趋向分散,国际金融垄断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渗透。
在以伦敦为主体的欧洲货币市场之外,卢森堡金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长。此外,像香港、新加坡、巴拿马等也都经营各地区的“亚洲美元”或“拉美美元”业务,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资金市场。
第二,银行资金来源由零星转为大宗,由零存整放转为整存整放。
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源逐渐由吸收短期资金到发行大额可转让的存单来吸收资金。在资金运用上,中长期贷款、买方信贷及欧洲债券的业务量急剧增加。
第三,中长期贷款额度不完全以存款及营运资金大小为依据,常常先贷放后借入,贷款利率也随借入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经常是先与借方签订贷款合同,以后再从其他地方设法借入资金。
第四,综合货币单位在国际借贷与债券发行中开始作为计算单位,如欧洲货币单位(ECU)及特别提款权(SDR)。
(1)欧洲货币市场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
欧洲货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各国间货币金融关系的相互隔绝状态,它将大西洋两岸的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了国际资金流动。因为欧洲银行的套利套汇活动,使两种欧洲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别等于其远期外汇的升水或贴水,超过这个限度的微小利率差别都会引起大量资金的流动,于是这个市场所形成的国际利率,使各国国内利率更加相互依赖。它促进了国际金融的一体化,这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的。
(2)欧洲货币市场促进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欧洲货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西欧和日本恢复它们的经济并使其得到迅速发展。欧洲货币市场是日本60 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发展所需巨额资金的重要补充来源。发展中国家也从这个市场获得大量资金。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73 年到1978 年6 月底,两年半时间内发展中国家从国际货币市场上借进621 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从欧洲货币市场上借来的。第三世界运用这些资金加速了经济建设,扩大了出口贸易。因此,它加强了第三世界和第二世界的经济力量。
(3)欧洲货币市场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不少国家,对外贸易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60 年代中期以来,如果没有欧洲货币市场,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是不可能的。
(4)欧洲货币市场帮助了一些国家解决了国际收支逆差问题。欧洲货币市场方便了短期资金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石油美元的回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1974—1981 年,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总额高达8100 亿美元,但各国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筹集的资金总额即达7530 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世界性的国际收支失调问题。在这期间,欧洲货币市场所吸收的石油出口国的存款就达1330 亿美元,从而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当然,欧洲货币市场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低估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银行风险增大。欧洲美元等货币的拆放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借款人除了本国客户外,尚有外国客户,或虽系本国客户,但又转手再放给外国客户,所以,它具有国际间极其复杂的连锁关系;B.借款金额巨大,而又缺乏抵押保证;C.由于借款人有时把资金转借出去,几经倒手,最后甚至连借款人是谁也不能完全掌握。
(2)影响各国金融政策的实施。对参与欧洲货币市场的国家来说,如果对欧洲美元等资金运用过多,依赖过深,或这种资金流入流出过于频繁,数额过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到该国国内货币流通的状况。
(3)加剧外汇证券市场的动荡。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金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每当某一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出现动荡将贬值下浮时,它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加剧。
(4)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这是国际性通货膨胀加剧的一个因素。 [1]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