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借贷是指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基于通过" />
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金融   
[0] 评论[0] 编辑

关系型借贷

什么是关系型借贷
  关系型借贷是指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进行。关系型借贷的基本前提是银行和企业之间必须保持长期、密切而且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即企业固定地与数量极少的(通常为一至两家) 银行打交道。

  根据美国学者伯林和麦斯特(Berlin and Mester)的分类。商业银行的借贷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交易型贷款”(transactional lending),一种是“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交易型贷款所依据的是企业的“硬信息”,比如财务报表、抵押品的质量和数量、信用得分等,这些信息容易数码化,不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可以很方便的在所有人员之间传递;交易型贷款多为一次性或短期交易行为,信用需求不会反复发生。关系型贷款与交易型贷款相对,其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称为“软信息”,也称为意会信息。它是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广泛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比如财务和经营状况、企业行为、信誉和业主个人品行等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具有模糊性,难以用书面报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归纳和传递。
">编辑]关系型借贷的需求分析
  从需求的角度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积累较小,内源融资无法满足自身资金需要,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方式更是由于资本市场容量小、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和信息披露要求等因素而受到制约,所以从长远看银行仍将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由于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小、稳定性不够、管理能力弱及信用观念淡薄等原因,银行常常选择交易型贷款。中小企业必须着眼于持续发展策略,主动与出资者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以此改变出资者对自身风险的判断。

  (一)关系型贷款适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其失信率,提高信用等级

  目前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失信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资金链紧张,利润率下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频频爆发,失信率也在逐步上升。同时我国的信用中介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也存在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运作机构和信用产品,但规模较小,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缺少独立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这样银行贷款一般将会发放给一些规模较大、管理更加规范的大企业。但在银行与企业建立关系型借贷的基础上,银行通过委派代理或参与企业董事会等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报告与财务管理制度,协助企业做好资本管理,从而提高其还贷能力,降低失信率;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而言,确立一家主关系银行,不断与其开展业务上的联系,既向外界展现了自己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

  (二)关系型借贷能提高中小企业即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的贷款可获得性

  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基本原因。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由于它们规模小,内部透明度低,信息壁垒严重,导致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常对它们实施信贷配给。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由于信贷风险加大且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有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受到严重的影响,此时如果企业与银行建立起较稳定的长期关系,他们获取关系贷款,获得银行救助的机会将会明显增加。

  (三)关系型借贷能极大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Petersen和Rajan认为,在对借款者不太了解的初期,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较高,随着对贷款者比较了解,银行会将提供的贷款利率将逐步降低,资金可获得性增强。另外,关系型贷款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抵押担保可以减轻贷款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无法提供不动产等容易监督的抵押品,而只能提供诸如存货或应收账款等价值易变、不易监督的抵押品,这样贷款人就不愿贷款,但在关系型借贷中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不过是银企合作关系的副产品,关系银行可以很方便的从企业的银行帐户上及时的了解抵押品价值的变化,因而能够实现对抵押品的监督。同时Boot和Thakor也指出,对抵押的要求与合作关系的长短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一个企业与银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那么银行要求其提供抵押的要求会比较低。
">编辑]关系型借贷的供给分析
  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国内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如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推出诸如“小康贷款”、“便捷贷”、“展业通”、“好易贷”等创新产品等措施,充分表明银行越来越重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一)向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可以拓展银行业务。增加利润增长点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国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的挑战,也要面对全球各个国家金融机构的竞争。在此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及各家股份制银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及稳定的收入来源,信贷市场上的惜贷及信贷配给等问题也丞待解决。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蓬勃发展的势头及旺盛的投资需求背后隐藏的巨大收益无疑将成为中外银行争夺的焦点,建立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融资迫在眉睫。国内银行应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把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作为自身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积极的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本土优势,在外国金融机构尚未完全进入之前抢占市场份额,开拓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增长点,以迎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转

  (二)关系型借贷能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避免不良资产率的上升

  当前时期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利润下滑而难以归还银行贷款,甚至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命运,而一旦企业因无利可图或亏损退出市场,将对银行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也因此不断攀升,但在中小企业中,也不乏大量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或者项目,因此银行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在执行信贷政策的时候一刀切,将所有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银行应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从中筛选出有良好收益的项目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关系型放贷,不仅有望开拓自己新的利润增长点,更能因此避免出现新的呆账坏账,控制银行不良资产率。

  (三)从长远来看,长期租金的存在是银行发放关系型贷款的主要动力

  在商业信贷市场上作为贷款人的商业银行向借款人提供关系型贷款,其主要的动力是获取长期关系租金,在关系型借贷的具体实践中,租金来源比较广泛,具体包括如下几种:

  1.信息垄断租金

  通过长期的银企合作,银行可以创造出有价值的、私有的关于企业的“软信息”。这类信息不仅涉及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包括企业的社会信誉和业主的个人品行,是银行产生的关于特有企业及其业主的专有知识。关系银行凭借此类专有信息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削弱出资者对风险判断而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也可以排除其他行的竞争,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并对借款人和贷款人抵押品和担保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甚至对借款人的管理决策施加影响,使企业朝着有利于银行的方向发展。

  2.业务扩展关联租金

  商业银行借助关系借贷,能够实现业务的扩展和延伸,并获取关联租金。例如:关系银行可以要求关系借款人对获得的贷款实行封闭管理(作为贷款发放的条件),在本行内部建立存款帐户,通过有贷户存款保持其存款市场份额,防止资金漏损。类似的这种业务延伸可以从传统的“存、贷、汇”及中间业务一直扩展到全能化银行的各项金融服务领域。此外,关系银行还可以通过关系借款人的产品价值链路径向其关联方(如供应商、经销商等)实行关系营销,从而为企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金融服务空间,实现关系价值的最大化。

  3.贷款条件的跨期优化

  商业银行在向关系借款人提供关系贷款时,一般会从长远关系出发,考虑均匀分担融资成本。因此,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即使贷款条件并不优惠,商业银行仍有积极性向借款人融资,因为它预期到在长期内其将可以得到借款人一定的补偿,最终获得投资净收益。另一方面,如果关系银行具有垄断优势,那么它也可能在关系初期对借款人收取较高费用,而随着相互关系的稳定发展,再逐渐降低贷款利息,从而达到长期融资成本平均。

  4.相机性治理

  在关系借贷中,商业银行利用在借款人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还可以创造并占用一种特别关系租金。当借款人企业内部出现道德风险问题时,关系银行可以发出“控制权接管”的威胁;当借款人陷入困境时,关系银行可以采取救助行动;而当借款人企业运营良好时,关系银行则不会介入企业治理。这种治理结构模式即为相机性治理。关系银行的相机性治理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确保项目贷款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为关系银行自身也带来了投资收益。
">编辑]发展我国关系型借贷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软信息”和“关系型借贷”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

  “软信息”和“硬信息”一样,都可以作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依据,都可以降低贷款风险,保障贷款安全。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贷款,也可以选择基于“硬信息”的交易型贷款。具体选择那种方式取决于金融机构获得相关信息的成本和贷款对象所能提供的信息两个方面。金融工作者要转变过去的经营理念,避免盲目贪大,在中小企业缺乏“硬信息”的现实下,开发和利用“软信息”、重视和采用关系型贷款技术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关系型贷款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合理的组织架构

  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放贷方面有着大银行不具有的优势,即中小银行的组织结构单一,运营成本低,流程简单,代理成本低,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灵敏的外部反应很容易获取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因此要适时建立中小金融机构,或将现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行作为中小金融机构的某种替代,同时将关系型贷款的决策权下放给掌握着软信息的基层行,减少委托代理和信息传递的层次,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三)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融合银企之间的关系

  银行提供关系贷款的目的在于获得长期收益,只有使关系银行相信中小型市场是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市场,银行才会在现时条件不太理想也会积极提供融资,但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较大,每年破产清算的企业以百万计,加上担保制度的不完善,保证、抵押和质押等担保形式作用有限,严重制约了引起双方的关系型借贷。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银企之间的关系型借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律支持环境;其次,坚持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作用,着重发展商业性质的信用担保公司;再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担保体系是建立在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基础上,没有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也就没有一个健康的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通过信用等级确定贷款和担保,强制中小企业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最后,加强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如建立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增强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变得更加畅通;建立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编辑]关系型借贷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影响
  (一)企业层面

  1.关系型借贷影响企业资金的可获得性

  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长期交易关系和对企业专有信息的掌握,关系型借贷可增强企业资金可获得性。Enrica,Paolo和 Luigi(2000)的研究表明,理论上关系型银行的最佳数目已经形成,银行和企业相互匹配的理论数据已经获得实证检验。根据该理论,单一关系银行虽然有可能由于内部原因无法继续对有利可图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导致企业必须从尚未建立关系的银行进行再融资的情况。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面临逆向选择问题,因为尚未建立关系的银行由于无法掌握企业信息或不了解项目的质量而拒绝借贷。Erik和Doris(2001)的研究也获得了同样的结论。

  2.关系型借贷对企业投资和现金流的影响

  通过运用详细的数据,Joel和Christopher(2001)对1980年至1983年期间250家公开交易的美国公司的债务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一家依赖银行融资的企业通过内源融资资金进行投资的敏感度更高,同时也具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和较低的分红派息率。对于银行依赖型企业而言,现金投资敏感度高的主要是资本支出。对于大多数的投资支出和消费, 银行依赖型企业与通过公共债务市场融资的非关系型借贷企业相比,现金流的约束条件较少。

  3.关系型借贷影响企业价值和财务状况

  Kee-Hong Bae, Jun-Koo Kang和Chan-Woo Lim(2002)运用1997-1998年期间对韩国银行产生负面影响的大样本事件,分析了持久性银行关系的价值。研究表明不利的外部冲击不仅对银行本身价值,而且对银行客户企业的价值具有负面效应,同时认为这种负面效应对于银行及其客户的财务状况具有递减效应。

  4.关系型借贷对贷款利率、抵押品要求的影响

  Erik和Doris(2001)认为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德国,银行和企业之间密切的借贷关系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阐述银行和长期客户关系的交易特征外,还考虑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变量,并试图衡量企业经理与贷款经理之间的关系。通过银行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借贷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变量对贷款价格、抵押品要求产生实质影响。

  David和Drew(1997)研究表明通过与银行建立并保持密切的关系可以显著地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银行对企业的监管最终会对贷款利率的降低产生实质影响。

  Janne Peltoniemi(2007)研究表明关系型借贷中银企关系的密切程度与企业的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并且当关系成熟时,高风险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的幅度高于低风险企业,即长期的借贷关系对高风险企业尤其有利。

  5.关系型借贷影响企业的债务结构和对承销商的选择

  Yasuhiro和Hideaki(2005)的研究以20世纪80 年代末到90年代日本大型企业债务结构的详细的数据集为基础,检验关系型借贷下,混合银行贷款和债券的假说。研究表明企业的债务选择会受主导关系银行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与银行具有强大关系的企业更有可能发行公共债券,而非向银行借贷。

  Ayako Yasuda(2007)研究了1993年取消监管后日本公司债券市场上银行企业关系对承销选择的影响。关系银行对企业承销商的选择具有显著正效应,企业将获得小额但意义重大的费用折扣,并减轻竞争对后续成本的负效应。

  (二)银行层面

  Gabriel和Jesus(2004)分析了银行贷款违约概率(PD)的决定因素。在其他解释变量可控情况下,重点研究了一系列受限制变量的作用(如抵押品、贷款者类型以及银行和贷款人关系)。研究发现有抵押品的贷款具有较高的违约率,由关系银行的关系型借贷具有更高的风险,当与企业保持密切借贷关系时,银行实际上具有承担更多风险的更强意愿。

  Roman和Holger(2007)认为不完全竞争的贷款市场,当地关系银行比外地交易银行具有信息优势。来自外地交易银行的竞争压力阻止当地银行低效率地拒绝微利可图的项目,也使当地关系银行无法从项目中提取全部盈余,当地关系银行一般通过增加抵押品提高可赢利项目中的回报来减轻这种低效率。

  该模型预测,当可控制借款企业的风险时,抵押贷款更可能存在违约风险,这与检验证据保持一致。该模型预测认为,企业在面临同样高的抵押品要求时,当地关系银行仅仅具有相对较小的信息优势,但是技术创新在不断缩小这种信息优势。
">编辑]关系型借贷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经济周期

  William, Daphne, Robert和Heechun(2008)对宏观经济周期对关系型借贷的影响予以研究。强调了银行-企业关系的机会和限制的重要性,并提出它是关系型银行业绩表现的决定因素,并利用日本银行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社会交流和关键理论,研究发现在日本宏观经济膨胀和紧缩时期,拥有雄厚社会关系的银行表现与众不同。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交流与关键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在国内宏观经济扩张时期,银行关系型借贷受益于母国社会关系的国际化,受到的制约较多,而在国内宏观经济的紧缩时期,在国际业务中关系型借贷所受的制约相对较少。

  (二)抵押品组合的形式

  Ivan和Darius(2008)研究了借贷关系对具体贷款利率和抵押品,以及贷款利率和抵押品之间关系的影响。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抵押品对关系型借贷中贷款利率存在200至400个基点的统计上的显著正效应。

  研究还发现,以个人(或外部)抵押的组合正效应超过以企业自身资产(或内部抵押品)进行抵押的效应。最后,研究发现当延长关系持久期时,经济对借贷关系的影响以21个基点为一个标准差。

  (三)组织结构

  一般的理论分析中,学者们对关系型借贷中关系组织结构因素对关系型借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已形成共识,如日德企业对银行依赖程度远远高于美国企业。但是实证检验显示,不同国家中组织结构的三个因素对关系型借贷影响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Doris, Maurice和Solvig(2008)认为瑞士是具有高集中度的银行客户关系的国家之一。因此研究目的是否可以将高集中度的银行企业关系解释为该国的企业结构、关系银行行业结构或市场组织结构。研究运用中小型企业1996年和2002年的调查数据,关注企业、贷款和银行特征等具体变量对关系型借贷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结构和银行业组织结构有最大的解释力,而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发挥着次要作用。此外,国立州银行和区域性小银行具有增强关系型借贷集中度的倾向。

  而Allen和Gregory(2002)运用模型研究美国关系型借贷的内部运作、银行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小型企业在经济环境冲击下的关系型借贷的可获得性的影响时,得出的结论是关系型借贷取决于一段时间内银行对软信息(soft information)的积累和银行的组织结构,银行通过对软信息进行处理,构建小型、具有较少管理层、紧密合作的银行组织是解决组织创造过程中所产生的代理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

  (四)技术创新与变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对企业业务效率的提高、融资渠道多样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技术创新与革新是否会降低传统的关系型融资方式的影响力也成为近期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Ana和Raoul(2007)对技术变革对关系型借贷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通过运用意大利制造业企业的样本数据,发现这种积极效应从经济和统计学而言,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比企业创新更为显著。关系型借贷中银行在创新中的作用相当简单,它并未推动企业的内部研发,而是对引进和购置新技术予以资金支持。

  Liang Han(2008)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数据取自2004年英国的统计调查结果,样本包括2005年公司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网上银行行为和关系型借贷同时缓解了企业家意识到的严重融资问题。与运用传统方法与银行保持沟通的企业相比,经常运用网上银行方法的企业在关系型借贷上的影响效应并不明显,而业务和企业家特点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同时从企业和业务角度对资讯科技的应用对企业融资的正效应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支持。研究还确定了企业网上银行行为和关系型借贷之间的替代关系,尽管这种关系与现实证据是自相矛盾的。

  (五)借贷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

  从理论上分析,银行和企业之间关系存在的时间越长,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就会降低,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增强、贷款利率下降和抵押品要求降低,但是对于该影响因素对关系型借贷的实质影响,学者们研究的实证结论差异较大,主要存在四种研究结论:

  首先是下降论。Petersen和Rajan(1995),Boot(2000)研究发现银行和企业关系存在的时间越长,信贷的可获得性就越高,贷款利率和抵押品要求就会降低。Howard(2003)的研究也表明稳定而持久的银行企业借贷关系对双方都十分有利。

  其次是无效论。Blackwell和Winters(1997)的研究却认为银行和企业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对企业贷款利率的高低不存在实质性影响。

  再次是阶段论。Cole和Rebel(1998)的研究指出银行在信贷市场上倾向于对现存关系的企业发放贷款,但是当借贷关系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时,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并不随两者关系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最后是上升论。Sharpe(1990)研究指出关系持续时间越长将强化银行对企业信息的占有,企业将被锁定(locked in)在与关系银行的关系中,关系银行就可能利用这种锁定提高或变相提高贷款利率。

  Hans(2000)运用欧洲小企业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认为当关系持续期和范围作为解释变量引入Berger and Udell(1995)的研究模型时,贷款利率将随着关系持续期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

  (六)银行企业多元化或一元化关系

  所谓多元化或一元化关系指企业与多家银行还是一家银行保持关系。多元化或一元化关系对关系型借贷中企业是否能获得信贷支持将产生一定影响。

  Cole和Rebel(1998)研究结论表明潜在关系银行不可能对具有多种金融服务来源,即多元化关系的企业扩大信贷,因为当企业具有多元化关系时,金融机构所产生的客户私人信息的价值是有限的。他们的实证研究同时显示对于大银行而言,企业与多家银行保持关系对信贷可获得性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小银行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在统计上不具有显著性。

  但是Enrica,Paolo和Luigi(2000)的实证研究却表明多元化关系型银行可以减少企业项目早期被否决的概率,增加获得信贷支持的可能性。

  而Ayako Yasuda(2007)的研究结论是当企业发行债券时,多元化关系比一元化关系的企业获得折扣比例更为显著。

  (七)其他影响因素

  市场体制的影响。Lukas和Chodechai(2007)的研究显示信用档案是研究泰国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的决策的主要因素,与成熟的市场体制相比,审慎关系型借贷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罗建华,申韬.国外关系型借贷理论的文献述评.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 第1期
  2. ↑ 2.0 2.1 2.2 朱博.张媛媛.关系型借贷:金融危机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赢之路.现代经济信息.2009 第16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公债融资    下一篇 利率敏感比率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