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学
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理论体系,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同时又以微观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为基础,关注微观物流活动的经济问题,为企业微观物流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是以物流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动中如何遵循经济规律,依据经济目标而对物流行为进行优化的学科。 物流经济学具有一般经济学的特点,即最佳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对于物流经济学而言,研究的是实施物流活动所必需的物流资源包括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最佳的物流经济效果。
方法是进行物流经济分析的重要手段。出于物流经济活动的需要,本书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并会运用这些方法做好物流经营管理的决策。
(二)物流经济学的内容
物流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是物流理论与物流实践相结合的经济学科。 物流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市场机制与供求关系分析 2.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决策分析 3.物流成本分析 4.时间效益分析 5.空间效益分析 6.规模效益分析 7.创新效益分析 8.物流宏观效果分析 。
1.实物流通的产生和发展;
2.实物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实物流通部门的所有制形式;
4.实物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5.货物储运的规划;
6.仓库网点的配置;
7.储运手段的运用及建设规划;
8.订货的处理;
10.流通设施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11.流通环节的专业化协作;
12.实物流通的综合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等。
根据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将其定位在对两个方面内容的研究:一是对从事物流活动主体的研究,包括国家与企业、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相互关系;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等;二是对物流活动客体的研究,包括:物流活动内在运行的规则、物流经济活动所反映的客观经济规律等。
物流的经济问题可分为宏观经济问题和微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主要研究物流与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微观经济侧重于研究企业物流管理中的经济决策问题。 是解决物流活动如何取得决策者所期望的最佳经济目标,其研究的动因主要是由人们在物流活动中遇到的一系列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推动的。经济目标是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而经济目标的实现又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条件的限制。
降低流通费用
减少物品库存
降低资金积压
节约运输能力
一般来讲,企业经营者的知识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业务知识,如成本会计,应用的重点在于依法决策,照章办事;中层的方法知识,如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应用的重点在于需要与可能、范围与条件之间的平衡;高层的哲理知识,应用的重点在于把握实质,随机制宜、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在经营决策中能高瞻远瞩,提高以“理”来“管”的水平。
物流经济学作为一门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物流企业实践的基础性理论课程,学习和掌握物流经济学知识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素养。物流经济学从众多有关业务知识、方法知识中综合交叉中升华、提炼出来的思想,它可提高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决策过程中,理性思考和理性创新的能力与水平。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正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从资本导向型向智本导向型过渡,物流经济学是培养造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本家的第一课。
二、有利于实现物流产业宏观管理的科学化
物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型经济学科,是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物流经济和物流理论的总结与升华。 现代物流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和很强的产业联动效应。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的经营企业,而且还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通信等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经营的企业;不仅涉及第一、二和第三产业中的所有行业,还涉及到国家财政、税收、海关、检疫等管理部门。
三、有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
物流产业的发展很快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动脉。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利润的最大化等问题的解决,都要使用边际分析法。
二、供求分析法
供求分析方法的核心是要说明“价格是怎么决定的”。供求分析方法认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 需求是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的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供给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厂商对某种产品每一可能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销售的数量。
三、成本收益分析法
经济学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学可以用它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发,总要力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追求利润极大化,是传统经济学对企业目标的一个基本假定。而且不仅仅是企业,经济分析比其他方法更明确更全面地假定最大化行为,假定个人、家庭、工会或管理当局的效用或福利函数都能够极大化。
四、贡献分析法
(一)贡献分析法的概念 贡献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即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利润。一个方案的贡献是指该方案能够为企业增加多少利润,其实就是增量利润,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
(二)贡献分析法的应用 贡献分析法为探讨各种不同的价格、产量决策提供了方便,它在企业短期决策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下面介绍几种运用贡献分析法进行决策的情况: 1.是否接受物流任务 2.是自置还是租赁 3.开展何种新物流服务 4.有限资源如何最优使用 5.亏损物流服务是否继续生产或转产 。
五、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保本点分析或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产品的业务量(产量或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分析盈亏状况及其条件,判断经营状况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是一种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的决策分析方法。
最初的物流概念主要侧重于商品物质的移动,是单向的物资流通过程,即商品从制造商手中转移到客户和最终用户手中,而没有考虑商品消费后包装物或包装材料等废弃物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物流只是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手段,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从而忽视了物流对生产和销售在战略上的能动作用。现代物流的概念强调物流是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流动经济活动过程。它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物流的使命是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在准确的时间、以良好的状态(高效率、低成本)送达客户要求的地点,实现客户和企业双赢的价值贡献。
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源自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为保证全球作战的需要,对军用物资的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管理,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物流科学的萌芽,也是物流系统的发展和巨大成功。二战后,物流管理的方法被引入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其范围涉及原材料的流通、分配、运输、采购与库存控制、储存、分销、顾客服务等方面。先进的工商企业愈发重视加强物流管理,并视之为“第三利润泉”。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和传统企业回归主业、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中,大量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产生并发展起来。
[1] 人大经济论坛 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64&id=272829
[2] 企业大学网 http://www.study365.cn/BaiKe/search.asp?keyword=%CE%EF%C1%F7%BE%AD%BC%C3%D1%A7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