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43] 评论[0] 编辑

林业经济学

(图)林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
发展简史
(图)相关书籍相关书籍

林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产生于19世纪的瑞典。当时欧洲林业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由于把森林作为商品木材采伐和林产原料基地来经营,需要计算费用与效益,进行市场预测,从而推动林业经济的研究,逐步形成林业经济学的原理。20世纪初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林业经济学著作,如瑞典帕特森的《瑞典的林业》(1912)、哈密尔敦的《瑞典森林经济对策》(1915)等。随着林业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林业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节省费用,从而推动林业经济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出现了如林政学、森林较利学林业经济与组织学,以及木材税收、木材流通等各方面的著作。在欧美,形成了以德国为代表的森林永续经营利用学派,在亚洲形成了以日本为代表的永续经营保护学派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对林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如《礼记·月令》中写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孟夏之月毋伐大树;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孟子提到:“斧斤以时入山林,则材木不可胜用也。”公元前1世纪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列传》中已有人工经营用材林、经济林的论述。11世纪宋代陈翥的《桐谱》,论述了植桐的经济效益,韩彦直的《橘录》,论及柑橘的生产和运销。14世纪明代俞贞木(一作俞宗本)撰写的《种树书》中,也有对林业经济问题的论述。17世纪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论述了森林植物的经济价值。但是,历代虽有不少专题著述,却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林业经济学科。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西方林业经济学著作才开始传入中国。

研究内容

中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林业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及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林业中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及其他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林业生产部门的结构、林业生产布局与林业区划 ;林业规划和计划;林业投资效果的分析和评价;林业产品贸易与价格,林业财政、信贷及贸金的运用;林业中产品和收入的分配及林业职工的生活消费;森林生态及社会公益经济效益等。

加强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正确处理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正确处理技术和经济的关系,运用社会主义的经济手段,协调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各个环节,使生产者的责、权、利结合兼顾,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
(图)相关书籍相关书籍

林业生产建设活动和林业再生产各环节(生产、分配、流通)经济关系的总称。包括培育 森林,木材、多种林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等生产建设活动及其经济关系。

林业经济的特点:
①培育森林近似农业种植业,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培育森林的生产过程,是人的劳动过程与林木生长发育的自然过程相互交织;而木材生产则是林木的采伐和运输过程;木材及林特产品加工,又是加工工业的性质。

②培育森林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木材及多种林特产品的生产与加土利用,都直接或间接受它的制约。

③培育森林生产时间长而劳动时间短,劳动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作业之间的相互继进性。

④培育森林多在山地、滩涂等农业难利用的土地上进行。 而且,在森林环境持续保持的条件下,具有生产木材产品和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

⑤木材商品非标准化。木材流通和市场交易规范性差,木材市场价格信号对培育森林树种、材种规格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由于上述特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在林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与林业生产力的 合理组织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特殊的经济问题。林业经济与林业技术是林业生产建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技术不能脱离经济,林业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林业经济条件下实现的,而任何一项林业新技术只有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方能得到采用推广和发展。经济也不能脱离技术,任何一项林业经济计划,它的实现必须采用一定的林业技术,采用新技术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完成和超额完成林业计划任务,推动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 而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林业经济的繁荣,又能够为林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中国林业正处于旧的林业经济体制向新的林业经济体制,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双重转换之际,随着这一转换的完成,中国林业经济必将更加繁荣,林业将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现状
(图)林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联林业经济学传入中国,中国的林业经济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开展了对中国林业经济的研究。林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经济学科,迄今尚在形成过程中。中国林业经济学的任务是,阐明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林业中生产关系的正确处理和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为国家制订林业方针、林业长远规划和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林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和林业经济研究队伍的扩大逐步增多。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的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研究木材采运经济和林业企业管理。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林业中经济与技术得以相互配合,使林业生产建设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发展起来,相继开发和建设了东北、内蒙古、西南和西北等国有林区,以及南方九省(区)的集体林区。截止1993年,中国共建立国有林业局(大型林业企业) 138个,国有林场(中小型林业企业)4217个,乡村集体林场 14.8万个,中国山区农村共约有林业专业户4以〕万户。1950--1993年,中国新造幼林保存面积共达3粼X)万公顷,国家森林覆 盖率为13.92%,比第一次(1973~1976年)中国森林资源清查 的12.7%提高 1.22个百分点。中国计划内共生产木材约18亿 立方米,竹材约35亿根;与此同时,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学工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主产品已达12类120个品种。1993年,中国林业系统全年的木材林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总产值(按1990 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21 .8亿元,全年林区开展多种经营生产的林特产品总产值为48.5亿元。

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内容已扩展到许多方面,主要有森林资源的再生产、林业中的所有制和经营形式、林业再生产的合理组织、林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林业经济效果评价、林产品贸易、林产品价格、林业中的收益分配等。

发展

根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林业的要求,林业发展战略及科学预测、山区林业经济、林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林业商品生产及流通、林业资金筹集及合理使用等问题将成为深入系统研究的重点。

参考资料

[1] 大科普网 http://www.ikepu.com/biology/agriculture/forestry_economics_total.htm
[2] 泽泽网 http://www.zzgwu.com/wiki/index.php?doc-view-134431

附件列表


43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杜邦比率分析    下一篇 个人境外直接投资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