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9] 评论[0] 编辑

区际产业转移

区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
概述
区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
一般认为,撤退性产业转移是区域问产业竞争优势消长转换而导致的产业区位重新选择的结果,是产业生命周期过程在空问上的表现形式,产业演变的空问形态。两种性质的产业转移有三个共同特点,即:(1)产业转移具有综合性。即产业转移是跨区域直接投资下资本、技术、劳动力及其它生产要素的集体流动,是生产方式的整体转移,具有单个生产要素流动所不具有特征和功能。(2)产业转移具有阶段性。即产业转移是分层次渐进式实施的。从国内外产业转移发生发展的现实看,产业转人与转出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很强一致性。随着转出区域产业结构沿着自然资源密集、普通劳动密集、技能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方向升级,产业转移也从以普遗劳动密集产业为内容,逐步向着以技能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为内容的方向演化。(3)产业转移具有梯度性。即区域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发展梯度,这种经济梯度是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一般而肓,产业转移往拄是由经济梯度较高的发达区域指向梯度较低的欠发达区域。
机制
区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
在研究中最早触及产业转移机制问题的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他通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现象的探讨后认为: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非熟练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这种成本的变化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逐步丧失,最终使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显然。他把劳动密集塑产业作为产业转移的主体,并且把产业转移与比较优势的变化相联系。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根据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指出:产业输出国应该从该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通过产业的空间移动,以回避产业劣势,显现其潜在的比较优势。很明显,小岛清十分强调产业转移的主体是比较劣势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劣势产业仍然存在的某种潜在优势。应该说,小岛清的观点反映了日本战后经历的“BI进现代产业部门——创造了比较优势——失去比较优势——向外转移”的过程。上述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转移的机{6I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其中一些结论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探讨产业转移的机制,至少需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产业转移的主体问题,即什么产业发生转移.

产业转移的原因问题.即产业为什么转移。由于产业转移有扩张性产业转移与撤退性产业转移之分,而且两者的转移机制存在差异.因此,这里就以普遍性与现实性更强的撤退性产业转移为侧进行分析。通常.一个普遗的事实是.一国内部的各个区域不会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梯度上,尤其在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之间,这种梯度更为明显。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差异,蕴含了区域问发生产业转移的客观基础。因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区域间要素价格的差异.而后者是推动产业空间转移的最基本诱因。具体而言,区域产业的撤退性转移机制可作如下说明。

区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
从一方面看,发达区域随着产业的集聚、经济的发展,将必然出现土地、环保、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攀升、产品市场饱和、投资回报率下降等趋势。这种趋势加上来自外部欠发达区域类似产业的强有力的竞争,会使发达区域一些产业或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从而使产业逐步走向衰退。这种产业的衰退态势.最终会形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从另一方面看,欠发达区域刚往往由于基本发展条件已经具备、要素价格低廉、市场广阔、投资回报率较高以及政策性优惠等诸多因素,而且日益成为发达区域一些衰退性产业的新的优势生产区位。这种优势生产区的存在.使得欠发达区域具有吸引产业转移的某种经济“拉力。这样.在内部调整“压力”和外部吸引“拉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发达区域的衰退性产业会出于保持、提升竞争优势的动机而寻求在空间上的迁移、重组,从而发生衰退产生的撤退性、重组性的区间移动,即产业的区际转移。

可以说,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消长转换是衰退性产业空间移动的内在根源,也是其转移的基本动机。上述分析表明,在撤退性产业转移中,发达区域的衰退性产业是其主体。而随产业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形戚的结构调整压力,以及欠发区域新区位优势所形成的拉力,是发达区域衰退性产业进行撤退性转移的主要原因。

效应
区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
区际产业转移对转移区域双方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对发达区域而言。它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对欠发达区域而亩,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起动与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可行方略。由于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中,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更有现实意义。

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要素注入效应。
广义而言,要素是产业可以获得的、能使其有效生产出对消费者有用产品(服务)的有形或无形的统一体。它包括有形要素,如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也包括无形要素,如劳动者技能、知识和生产技术等。欠发达区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然资源、劳动力普通要素丰富而资本、技术、知识等高等要素短缺。这种状况是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资本、技术的转移.也伴随着其它无形要素的进入,具有综合性.因而接受产业转移能够使欠发达区域迅速积累起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为区域经济的起飞剖造条件。

2、技术溢出效应。
产业转移往往是由经济梯度较高的发达区域指向梯度较低的欠发达区域.具有梯度性。这种梯度性决定了欠发达区域移人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一般要高于当地产业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这样,移入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发生作用。技术溢出效应是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输出的先进技术被输人方消化吸收所导致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转移过程所带动的输入方的经济增长。技术溢出效应产生途径有二:

一是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硬途径,即由于移人产业所包含的技术本身被移入区产业模仿、消化、吸收、导致移入区产业的技术进步,二是软途径,即具有先进技术的移入产业在对移入区相关产业产生前后波及作用的过程中,往往会拉动后者的技术进步。无论哪种途径,都将促进移入区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区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
3、关鞋带动效应。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包括后向、前向和旁侧关联。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实质就是移入产业关联效应的发挥过程.包括:(1)后向关联效应,即移入产业的发展会对各种要素产生新的投入要求,从而刺激相关投入品产业的发展。(2)前向关联效应,即移入产业的活动能通过削减下游产业的投入成本而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或客观上造成产业间结构失衡而使其某些瓶颈问题的解决有利可圈,从而为新的工业活动的兴起创造基础,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可能。(3)旁侧关联效应,即移入产业的发展会引起它周围的一系列变化,如促进有技术性和纪律性的劳动力队伍的建立,促进处理法律问题和市场关系的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以及促进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等。总之,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功能,它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移入区域整个经济的发展。

4、优势升级效应。
欠发达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源、劳动密集而技术层次低的传统产业比重大.先进产业比重小。相应地.区域比较优势主要也以传统要素为依托,体现在传统产业上,因而在区际分工中的地位、层次都比较低。外部先进产业的移入,为传统产业比较优势的升级创造了机会。因为先进产业的移入必然带动着资本、技术等稀缺要素的迅速积累。引起区域要素比重的迅速变化,这种变化将有助于区域新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形成.从而推动产业比较优势的转换升级,提升欠发达区域在区际分工中的地位。

5、结构优化效应。
产业转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欠发达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一方面,先进产业的移入本身将使移入区产业结构中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增加,从而使区域产业结构体现出高级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先进产业的移入,意味着新的生产函数的导入,这种蕴舍新技术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会作为“扩散源”。对原有的相对处于较低层次各等级的产业发生“升级转型”运动,对其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逐步提高整个产业整体的技术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结构向着高级化方向演进。

区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
6、竞争引致效应。
移入产业与当地产业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营销手段等方面往往占据着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使当地产业卷入竞争之中。有可能使移入产业打破欠发达区域原有产业的低效垄断局面.改善区域产业的市场结构;另一方面.在竞争压力下,当地产业要在移入产业的阴影中生存发展,将不得不采用先进技术.或进行技术创新.遥过新观念、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等拓展市场.创造新的消费取向,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因此,与产业转移相伴随的内外产业闻竞争.是欠发达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7、观念更新效应。
观念落后是欠发达区域一笔沉重的历史遗产。其传统观念突出表现为小富则安的思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思想,平均主义和“等靠要”依赖心理与懒惰思想等。这些都是欠发达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欠缺的重要根源。来自发达区域的产业移入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因为先进产业的移入必然伴随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即产业转移带来的不仅是品牌、资金、技术等有形资源.更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和新的管理方式等无形的资源。这些无形资源将对欠发达区域传统观念起着融合、更新、改造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相关词条

业务流程再造

生产控制

休哈特控制图

薪酬管理

临界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

战略规划

制造资源计划

精益战略

精益管理

卓越绩效模式

管理创新

企业核心能力

信息管理

战略联盟

服务链管理

生产管理

精益质量管理

外包

知识管理

精益供应链

企业远景

精益六西格玛

5S管理

忠诚管理

信息管理

薪酬管理

忠诚管理

生产管理

临界管理

参考资料

(1)《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工会财务会计百科全书》

(3)http://www.ccidconsulting.com/insights/content.asp?Content_id=15284

附件列表


9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区域经济学    下一篇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