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
期货交易所是为期货交易提供场所、设施、服务和交易规则的非盈利机构。交易所一般采用会员制。交易所的入会条件是很严格的,各交易所都有具体规定。首先要向交易所提出入会申请,由交易所调查申请者的财务的资信状况,通过考核,符合条件的经理事会批准方可入会。交易所的会员席位一般可以转让。交易所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会员大会下设董事会或理事会,一般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聘任交易所总裁,负责交易所的日常行政和管理工作。
(1)提供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交易场所。保证期货交易在"公正、公平和公开"原则下顺利运行。
(2)提供公开的交易价格。
(3)提供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标准,使交易有秩序进行。
(4)提供良好的通讯信息服务。
(5)提供交易担保和履约保证,使交易有保证作用。 交易所实行会员制,交易所经营运作等方面的重大决策由全体会员共同决定。 收入来源于会费。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国际贸易普遍开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市场供求状况变化更为复杂,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场供求预期变化的远期合约交易价格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要求有能够连续地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全过程的价格,以便广大生产经营者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生产,以及回避由于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顺利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期货交易就产生了。 最初的期货交易源于16世纪的日本,大阪。在日本的大米市场得到了发展。直到19世纪,仍是日本独有,后来渐渐被全世界效仿。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正式开始。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为美国国内外贸易的一个中心,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到了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这样,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实践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暴涨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储运设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他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肯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的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讨个好价。一些非谷物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从中盈利。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初,还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还只是一个集中进行现货交易和现货中远期合约转让的场所。 在期货交易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堪称革命的变革,一是合约的标准化,二是结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实现了合约标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标准期货合约。合约标准化包括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反映了最普遍的商业惯例,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非常方便地转让期货合约,同时,使生产经营者能够通过对冲平仓来解除自己的履约责任,也使市场制造者能够方便地参与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合约标准化的同时,还规定了按合约总价值的10%缴纳交易保证金。 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结算出现了较大的困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起初采用的结算方法是环形结算法,但这种结算方法既繁琐又困难。1891年,明尼亚波里谷物交易所第一个成立了结算所,随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算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因此,现代期货交易的产生和现代期货市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1、期货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2)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3)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4)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形成公正价格;
(2)对交易提供基准价格;
(3)提供经济的先行指标;
(4)回避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商业风险;
(5)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6)吸引投机资本;
(7)资源合理配置机能;
(8)达到锁定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经营利润的目的。
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交易所的首要任务
纵观国际期货市场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风险管理是期市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期市不同发展阶段都面临着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艰巨任务。震惊国际金融界和期货界的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案、日本大和银行国债案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1)风险管理的成因与表现 风险管理是包括交易所、经纪公司等社会方方面面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风险来自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总的来讲,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同期货市场正常运作过程中一般情况相联系的那些风险,其集中表现为价格波动的风险。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最基本而又重要的一种风险。从期货市场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又可分为管理风险、操作风险、代理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
(2)风险控制系统的设计 风险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坚持一般原则与具体情况相结合这里所说的一般原则是指国际期货行业在长期实践中已经摸索出来的一些稳定成型的东西,比如保证金制度、逐日盯市、涨跌停板制度和头寸限制制度等。在我国期货市场及交易所的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具体情况是采用计算机集中动竞价交易。
1、资金风险管理 从目前交易所实行的结算制度来看,郑交所会员的资金进入市场后分成两块,一块是必须存放在交通银行郑商所支行作为会员的自有帐户;另一块划入交易所在交通银行郑商所支行的结算准备金帐户,这部分资金决定了会员当日交易可开仓的数量,是交易所给予会员头寸的依据。交易所对会员保证金帐户的资金进行控制,同时对会员自有帐户上的资金变动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
2、涨跌停板制
3、强制平仓制 当会员单位因不能如期追加保证金,持仓量超过最高允许持仓数或发生其他违反交易所规定的行为,对市场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交易所将以市场价格强制平仓。
1、保证金制度 所谓保证金制度,就是按期货交易所规定,期货交易的参与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存入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是用来作为确保买卖双方履约的一种财力担保,其额度通常为合约总值的5-10%。保证金水平随市场交易风险大小而调整,在价格波动较大要求较高的保证金水平,而在价格波动较小时要求的保证金水平较低。
2、每日结算制度 所谓每日结算制度,亦即每日无负债制度,逐日盯市制度,是指在每个交易日结束之后,交易所结算部门先计算出当日各期货合约结算价格,核算出每个会员每笔交易的盈亏数额,借以调整会员的保证金帐户,将盈利作记入帐户的贷方,将亏损记入帐户的借方。若出现保证金帐户上贷方金额低于维护保证金水平,交易所就通知该会员在限期内缴纳追加保证金。以达到初始保证金水平,否则,就不能参加下一交易日的交易。这种结算方式又称为"逐日盯市"。
根据国外的经验,期货市场的管理应由政府监管,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和期货市场内部管理三个层次共同构成完整的的管理体系。
1、政府监管。
2、期货业协会。
3、期货市场内部自律化管理。
交易所内部的管理制度
(1)会员制。
(2)保证金制度。
(3)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4)涨跌停板额制度。
(5)交易头寸限制制度。
(6)定点交割制度。
(7)大户申报制度。
(8)仲裁与处罚制度。
期货结算所的规章制度
(1)登记结算制度。
(2)风险处理制度。
(3)开仓押金制度。
期货经纪公司的管理制度
(1)登记注册制度。
(2)财务制度。
(3)防止欺诈制度。
1.保证金制度在期货交易中,任何交易者必须按照其所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通常为5-10%)缴纳资金,作为其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并视价格变动情况确定是否追加资金。这种制度就是保证金制度,所交的资金就是保证金。保证金制度既体现了期货交易特有的“杠杆效应”,同时也成为交易所控制期货交易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2.每日结算制度期货交易的结算是由交易所统一组织进行的。期货交易所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又称“逐日盯市”,是指每日交易结束后,交易所按当日结算价结算所有合约的盈亏、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税金等费用,对应收应付的款项同时划转,相应增加或减少会员的结算准备金。期货交易的结算实行分级结算,即交易所对其会员进行结算,期货经纪公司对其客户进行结算。
3.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制度又称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即指期货合约在一个交易日中的交易价格波动不得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涨跌幅度,超过该涨跌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
4.持仓限额制度持仓限额制度是指期货交易所为了防范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和防止期货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投资者,对会员及客户的持仓数量进行限制的制度。超过限额,交易所可按规定强行平仓或提高保证金比例。
5.大户报告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是指当会员或客户某品种持仓合约的投机头寸达到交易所对其规定的头寸持仓限量80%以上(含本数)时,会员或客户应向交易所报告其资金情况、头寸情况等,客户须通过经纪会员报告。大户报告制度是与持仓限额制度紧密相关的又一个防范大户操纵市场价格、控制市场风险的制度。
6.实物交割制度实物交割制度是指交易所制定的、当期货合约到期时,交易双方将期货合约所载商品的所有权按规定进行转移,了结未平仓合约的制度。
7.强行平仓制度强行平仓制度,是指当会员或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不足并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补足,或者当会员或客户的持仓量超出规定的限额时,或者当会员或客户违规时,交易所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实行强行平仓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交易所对违规者的有关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