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金融知识问答   
[0] 评论[0] 编辑

外债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为实现外债管理的目标,对外债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的外债管理机构
,专司外债管理的职能,高度明确外债管理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实现外债管理法制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真正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协调一致
,以避免“多头领导”和“政出多门”的混乱局面。
第二,量力而行。债务国应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科学地论证自身吸收消化外债的能力(包括国内配套能力和偿还外债能力等)以制定出符合国情、国力,既积极而又稳妥的外债规划,使外债保持合理规模。同时,也应注意到一国对外债的吸收消化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该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收支状况的不断改善而不断提高。债务国有必要根据自身吸收消化能力的变化,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可能适时地调整外债规划。
第三,结构合理。外债结构是指外债诸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与相互地位。外债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外债种类
、外债期限、外债利率、外债币种、外债地区及外债投向等六种结构。结构合理就是使外债结构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实现外债结构的最佳配置。要做到外债结构合理,其前提是外债的组成要素应分散化;其核心是确保借债成本实现最低化;外债投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实现最优化。为此,债务国应权衡利弊,根据客观条件变化与实际的需要及时调整外债的各种结构,使之始终保持一个合理的构成。
第四,提高效益。这是外债管理的最基本原则,是外债管理全过程的核心和出发点,也是其他管理原则的最终落足点,是贯穿外债管理诸环节和全过程的主线。虽然外债管理主体本身的管理工作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外债管理主体可以通过其富有成效的管理工作去能动地影响外债管理客体,间接地创造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例如,通过控制外债总量,避免债务危机
,可以防止由此而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众多危害;通过优化外债投向结构,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内经济资源的合理的配置;通过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外债管理客体降低借债成本、防范汇率风险、节省投资及避免投资失误等等。
外债管理的内容比较繁杂 ,但可归结为三大方面
:外债规模的确定,即外债总量管理;外债结构的合理安排,即外债结构管理;对外债借入、使用、偿还全过程的管理,即外债营运管理。通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外债的经济效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80年代债务危机的特点和原因    下一篇 国际银行信贷和银团信贷的货币选择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