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失衡后,有时并不需要政府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消除。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往往能够使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乃至自动恢复均衡。这种功效在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分别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在不同货币制度下的特点分别予以考察。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就是大卫.休漠所揭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造成的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这里所指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当局通过外汇储备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在这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整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一些。国际收支失衡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等变量,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张、利息率上升,利息率上升会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息率下降导致本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外国资本流入的减少,使盈余减少或消除。这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
2.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的水平,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同时,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而国内支出的一部分是用于进口花费的,这样,随着国内支出的下降,进口需求也会减少。这是现金余额效应或者收入效应。同样,盈余也可以通过国内支出增加造成的进口需求增加而得到自动消减。
3.物价的变动在国际收支自动恢复调整中也发挥作用。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的下降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支出下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产品相对价格下降,会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这便是相对价格效应。同样,盈余通过物价的上升也得以自动减少。
(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给或任凭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的上升和下降。在这种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的价格即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币的价格就会下跌。通过汇率随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根据弹性论的分析,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外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带来出口数量的增加,进口数量的减少,只要一国贸易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或梅茨勒条件),国际收支赤字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通过本币汇率升值也会自动减轻或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顺利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绝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途径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因为汇率自由变动的结果,是贸易差额自动趋于平衡。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就是大卫.休漠所揭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造成的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这里所指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当局通过外汇储备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在这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整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一些。国际收支失衡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等变量,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张、利息率上升,利息率上升会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息率下降导致本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外国资本流入的减少,使盈余减少或消除。这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
2.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的水平,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同时,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而国内支出的一部分是用于进口花费的,这样,随着国内支出的下降,进口需求也会减少。这是现金余额效应或者收入效应。同样,盈余也可以通过国内支出增加造成的进口需求增加而得到自动消减。
3.物价的变动在国际收支自动恢复调整中也发挥作用。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的下降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支出下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产品相对价格下降,会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这便是相对价格效应。同样,盈余通过物价的上升也得以自动减少。
(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给或任凭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的上升和下降。在这种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的价格即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币的价格就会下跌。通过汇率随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根据弹性论的分析,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外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带来出口数量的增加,进口数量的减少,只要一国贸易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或梅茨勒条件),国际收支赤字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通过本币汇率升值也会自动减轻或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顺利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绝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途径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因为汇率自由变动的结果,是贸易差额自动趋于平衡。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下一篇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