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审计方式   
[0] 评论[0] 编辑

帐目基础审计

帐目基础审计的概述[1]
帐目基础审计是以帐目为基础.直接依据会计资料进行检查验证的一种查帐方法。最初的帐目基础审计一般采取以帐目为基础的详细审计.只是以后随着审计目的的变化。当资产负债表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相继流行起来.由于审计的内容范围的扩展,业务量的增多,逐渐使判断抽样审计代替了详细审计,这时审计的查帐方法开始向以帐目为基础的抽查方向发展,这是帐目基础审计的发展形式。
帐目基础审计的特点[1]
帐目基础审计的特点:
l.在审计对象方面,全部查帐工作都是围绕着经济业务来进行,以会计事项(即每笔交易)为基础。
2.在审计依据方面,直接通过凭证、帐簿和报表的审查,来评价帐目是否正确,有无非法舞弊行为。
3.在审计规模方面,采取详细审查或大量抽查。
帐目基础审计的优缺点[1]
帐目基础审计的优点在于检验方法简单,易于掌握;直接针对错弊事实,结论比较可靠。
但其缺点表现在:
(1)由于对每一笔业务从原始凭证的记录到与业务有关的各种会计资料的形成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审查,工作繁重,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
(2)即使采用有限的判断抽查技术,出于审查的数量很多和对内部控制制度并不了解,存在很大审计风险,往往因判断有误而遗漏有重大问题的事项或个别舞弊事件。
(3)由于审计工作都是围绕个别经济业务(会计事项)而开展的.因此.不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现象也很难发现.即使查出个别错弊情况,却不能明察根源,查清原因。不短做到堵塞漏洞,避免重复发生。
帐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2]
帐目基础审计是将反映经济业务的纸质帐目作为审计取证切入点的审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审计的重心直接放在纸质帐目系统上。因此,历史上也称其为“簿记审计”。在进行帐目基础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大量运用详查法。后来,也逐渐引入了测试技术,发展了抽查法。
制度基础审计是将控制经济业务及其记录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取证切人点的审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审计的重心被前移到内部控制制度,而不是直接放在纸质帐目系统上。制度基础审计是通过对影响帐目正确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测试和评价,来达到检查纸质帐目系统正确性的目的。在进行制度基础审计时,审计人员大量运用了测试技术,发展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方法。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与帐目基础审计模式相比有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它将帐目之外的因素纳入了审计视野,并作为了审计对象,如内部控制制度。这一变化使审计开始脱离审计就是查帐的概念。也正是由于审计概念脱离了查帐范畴,才使得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风险基础审计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它使审计进一步脱离了查帐概念。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详细审计    下一篇 审计报告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