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成本理论
显现成本是指计入帐内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例如支付的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等,因而其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会计计算出来的成本都是显现成本,销售收入减去显见成本以后的余额称为帐面利润。从某种角度讲,显现成本反映的是实际应用成本,诸如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企业的成本主要反映的是其在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占用情况。这类成本对于产品使用价值的形成具有或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而总可以在产品价值中得到反映并具有可直接计算的特点。马克思对这类成本是这样描述的: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产品中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
这就告诉人们,传统成本(即显现成本)是由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的价格所组 成。经济学原理表明,在一个存在竞争的市场中,产品的交易价格的确是必须依据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这 就是说,价格不是某个企业可以自由决定的变量,企业欲在市场产品交换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唯一能做的是努力降低成本,使其低于社会水平成本。因此,降本增效是传统成本理论的核心,本利互逆是传统成本理论立论的基石。 作为与显见成本对称的潜成本是指企业为纳入传统成本范围的,并常处于潜在状态的,对企业竞争力有极大拉伸作用的创新成本和开拓经营成本的统称。潜成本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本的主导形式,也是成本管理的核心。知识经济社会,企业仍旧必须有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传统的成本仍旧在起作用。
不过这种作用的重要程度正以惊人的速度减退。因为决定某一产品价值的已不在凭借其内耗自然资源的多少或占用了多少社会必要劳动(即具有某中技能的体力劳动),而是凝结其间的知识含量(亦或智力含量),也就是产品依赖知识所进行的创新,并具有满足社会个性化需求的特殊能力,反映在产品的市场价格上,由于无竞争者或少竞争者,使价格有大幅提升而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所以,对产品价格起支撑的主要是知识性成本或创新成本,这种成本并非是以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直接反映的。这表明在潜成本中,知识性成本是其构成的主要内容。
当然,与传统成本的写实性、计量的直接性等特点相比,潜成本具有它的虚拟性、计量的复杂性、可附加性、增殖性、无极限性等特征。因而,在成本的计量和管理上也提高了市场更新的要求,需要人们去做进一步的创新探索。
与显成本理论的比较
无论是潜成本还是显现成本都是企业 成本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们有其共性的一面。但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它们的个性特征,这才有利于提高我们驾驭各类成本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从它的各自反映的对象看
显现成本主要反映的是企业依靠自然资源的耗用推动物质产品的生产,促进企业经济的增长,实现企业目标的经济现象。潜成本则主要反映企业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自然资源经营运作效率,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效应,大幅度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推动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现象。
2.从它们反映的理论基础看
显成本理论是以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一般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它研究的是产品在其价值形成过程中,物化劳动及活劳动(更多是体能)的耗费和占用对利润实现的此长彼消的关系。传统成本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本利互逆”,因而,反映在成本管理上,逻辑的结论便是只有“降本”才能“增效”。而潜成本则不然,它是以当代发展起来的广义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边际成本与效益递增规律以及知识经济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的。它尤其强调智力成本的投入对产业经济可持续的作用。潜成本的投入决不同于显现成本简单的自然资源转换,它是利用智力资源的叠加和创造,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化的新格局,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大幅提高 .潜成本理论的重要前提是“本利同增”。因而,反映在成本管理上,逻辑的结论上便是“ 大投入”、“大产出”。
3.从它们的管理思想看
由于两类成本的理论基础不同,决定了它们在管理思想上也存在质的差异。 显现成本就其构成而言,大多是以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耗用占用为主导的,相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和无限的财富扩张动机而言,在成本管理上也必然要求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为求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地位,拼命地扩张生产规模,增大生产批量,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企业赢利水平。所以“少投入、多产出”是其管理思想。
潜成本作为现代企业成本的主导形态,在其构造上,是以人的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投入为主的。这样投入大多先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或独立于生产流程之外,不是直接转移到产品价值中的成本形态,但是其投入追求的是企业产品的创造性-一种相异于社会一般产品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社会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并且其投入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创造性的多少和大小,决定了价格拉升的程度。所以,在其管理思想上,追求的则是“大投入、大产出”。当然,投入的前提是成本耗用对象的创造性 和增殖性。 通过上述了理论比较,完全可以看出,企业显现成本代表了传统工业经济的成本理论-“本利互逆,降本增效”;企业的潜成本代表了当代的知识经济的成本理论“本利同增,增本增效”。
提高潜成本理论是时代的要求,它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企业成本理论,使企业树立既要重视对显现成本的管理,降本增效,更要重视对潜成本的管理,增本增效。而且,它对于我国企业传统成本管理的旧观念,“降本难,增效更难”的恶性循环格局,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武器和解决方法,为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有关权威的调查机构表明,到2000年第二季度我国企业亏损面仍达6成,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面达7成以上,这种严峻的格局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忧虑和困惑。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便一直致力于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探索企业发展的途径。为什么收效甚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就是我们相当多的企业仍旧坚持传统成本管理的理念 和方法,只坚持“挖、革、改”,而不去寻求创新。所以在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越显被动。从亏损企业的情况看,大多属于传统工业企业,是耗用自然资源的“大户”,诸如矿产挖掘企业、冶金加工企业、能源生产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为什么这些企业在不断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走降本增效的路子的情况下,却步入“本难降、效难增,亏损日益深” 的困境呢?我们不妨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探找这其中的深层次的原因。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最新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的特点,一方面使得许多企业生产的物耗几近极限水平,靠大幅度降低或减少成本中的物化劳动来提高企业的利润,以无多少潜力可挖,另一方面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工人逐步沦为机器的“附庸”,或正逐步成为多余,生产中效率的提高以很少取决于工人的熟练程度,那种信靠提高工人操作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单位产品活劳动成本途径,已逐步失去威力。20世纪初10个工人中有9个干体力活,到90年代便只有5/10,据保守估计到2010年却占到1/10.这表明社会已进入不再依靠提高体力劳动的生产率创造财富,而是主要依靠非体力劳动生产率创造财富的时代。
再者,在当今文明社会,靠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或降低工人工资的办法来降低企业成本的原始野蛮的做法,也是根本行不通的,企业在只依靠降低显现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已没有多大的回旋空间。以我国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效益显著的典型-邯钢为例,它在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之初降本增效的效应正逐步降低,尤其钢材市场的国际竞争格局,更使它认识到仅死抱住“降本增效”这一“法宝”不放,不去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就会失去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不会有效的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飞机是靠钢铁制造的,美国的波音飞机每吨卖到1/5吨黄金的价格,而我们大量生产并为之自豪 的普通钢却只卖到不足两千元一吨。所以邯钢加大的创新力度,开发出新型特种钢,才保住了效益稳定增长的势头。总结那些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企业的成功经验,无不是加大创新投入,依靠智力开发的结果。换言之,就是依靠潜成本的大量投入,获取更多的“创新利润” .基于对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中,传统企业面临的困惑和现代知识企业屡创奇迹的现实,我们认为,加强对潜成本理论的研究和利用,是时代的必然,也是确保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潜成本理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主导形态,具有“本利同增”的基本属性,应该为广大企业所重视。但我们不能不指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毕竟在理论体系上不够成熟和完善。还有许多并不为我们目前所认识的深层次问题存在着。所以,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业界,在研究和应用潜成本理论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企业成本管理的思维上要有观念的突破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成本占主导地位,一定要坚持创新,努力加大创新投入。
即便是在知识型企业中传统成 本仍然起作用,不能因为强调潜成本对价格和利润的拉升作用,而忽视了显现成本 ( 即传统成本)应有的降本增效的作用。只不过在管理要点的确定上,应偏重于后者而已。
3.由于潜成本并非是一次性的投入,而是有企业长期不断投入而生成的
所以反映在利润的增长上,则遵守着量变引起质变的法则。因而,在成本的计核上、效益测算上,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和摸索适应潜成本特点的计量手段和模型。尤其要注意资料的积累。通过构筑长期趋势线,探索本-价-理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关系,为潜成本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4.基于潜成本具有虚拟性、亲性化的特点
对潜成本投入的决策所承担的风险确实要大于显现成本投入的风险,投入正确则可能获得出乎预料的高收益,投入不当,则可能导致事业惨败。这就要求潜成本管理者有很高的经营素质和系统全面的高科技知识,并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然而现实中许多领导并非符合上述条件,故而在坚持集团决策的同时,要充分依靠企业内外的专家、智囊团的作用,选准潜成本投入的要点,努力减少决策失误,降低成本投入风险。潜成本作为一种成本形态,在企业形成之初就存在于它的经营活动之中,并被那些精明者所利用,使其大发其财。只不过未能从理论上加以提高而已。只是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潜成本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时,才得以被揭示出。我们相信,潜成本作为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人们坚持不懈地去培植和爱护,就一定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中成为顶梁柱。
(1)《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工会财务会计百科全书》
(3)http://news.cnwedu.com/2007_9/d726b778e37cf270.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