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金融理论   
[0] 评论[0] 编辑

信用媒介论

什么是信用媒介论
  信用媒介论又称自然主义信用论,创始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该理论的观点是:

  1、货币只是简单的交换媒介和一种便利交换的工具,这是信用媒介论的全部理论基础;

  2、信用仅仅是转移和再分配现有资本的一种工具,并不能创造出新的资本;

  3、银行的作用在于媒介信用,而不是创造信用;

  4、银行必须在首先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放款;

  5、银行通过充当信用媒介,发挥着转移和再分配社会现实的资本,提高资本效益的作用。

信用媒介论概述
  正如信用媒介论的代表人物约翰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论述了信用的性质,信用如何促进生产,信用可以节省货币的使用。他说“信用只是使用别人资本的许可,人们不能由此增加,而只能转移生产手段”。信用媒介伦认为货币只是简单交换媒介和便利的交换工具,此为信用媒介伦全部的理论基础,银行的功能在于媒介信用,而非创造信用。

  约翰.穆勒还认为信用是一种购买力,“具有信用可以用来购买货物的人,其所创造的对货物的需求,及其所引起物价上涨的趋势,有信用的人,可用信用购买货物,由此创造货物需求”。穆勒看到信用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亚当·斯密认为,银行通过贴现和放款,只起着将死资财转化为活资财的作用,而不能额外增加一国的资本,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只不过起媒介作用,银行通过信用方式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也只能起着媒介工具的作用。

  大卫·李嘉图认为,信贷可以用来购买机器,但不可能创造机器,信用能够使资本转移,能够改变资本的用途,这种改变既可以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信用媒介论的评价
  信用媒介论把经济关系中相互信任和经济交换安全作为信用依据,从而使信用在生产、交换过程中发生积极的媒介作用,有其正确而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从研究信用媒介伦的许多观点中,分析可以发现,信用媒介伦的主要缺陷是,只看到银行信用的媒介作用,认为信用仅仅是转移和再分配现有资本的一种工具,尽管所创造的资本不是真实资本而是虚拟资本,而否认创造资本的作用。

  信用媒介论的出现是由当时客观经济基础决定的,有它合理的成份。但是它排除了银行超过其吸收的存款数量而进行贷款的可能,这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就不十分正确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由普通的中介者变成万能的垄断者。面对这一现实,简单朴素的信用媒介论无法解释。于是信用创造论便应运而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鞅定价方法    下一篇 信用创造论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