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能力
生产经营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和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生产设备、劳动手段、人力资源和其他服务条件,能够生产的各类产品产量或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的能力。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企业自身各种条件综合配置和平衡的结果,也是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
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由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当前经营计划,结合工程、经济和环境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生产经营能力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最大生产经营能力。又叫理论生产经营能力,即企业在不追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百分之百有效利用工程技术、人力及物力资源而可能实现的生产经营能力,它是生产经营能力的上限。
2.正常生产经营能力。又叫计划生产经营能力,即已经纳入企业年度计划,充分考虑到现有市场容量、生产技术条件、人力资源状况、管理水平,以及可能实现的各种措施等情况所必须达到的生产经营能力。
3.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包括绝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和相对剩余生产经营能力两种形式。前者又叫暂时未被利用的生产经营能力,它是指企业最大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生产经营能力之差,属于生产经营的潜力;后者是指由于受市场容量或经济效益原因的影响,决策规划的未来生产经营规模小于正常生产经营能力而形成的差量,也可以理解为因临时转变经营方向而闲置的那部分生产经营能力o
4.追加生产经营能力。它是指根据需要和可能,通过追加资金投人等措施而增加的,超过最大生产经营能力的那部分生产经营能力,具体又包括临时性追加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永久性追加的生产经营能力。前老县指捅付临时批租赁而形成的生产经营能力;后者则是指通过追加固定资产投资而形成的生产经营能力。显然,永久性追加的生产经营能力会改变企业未来期间的最大生产经营能力。。
显然,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受到薄弱生产环节的制约,但其他生产环节,特别是主导生产环节的生产经营能力大于薄溺环节的生产经营能力时,企业便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潜力。这时,若将生产场地、生产设备和劳动力等要素实施优化组合,就能合理的利用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经营能力。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