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事件   
[0] 评论[0] 编辑

粮食问题

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50年至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从6.3亿吨增至18亿吨,增长了180%还多。此期间,世界人口从25.1亿增至47.7亿,增长约90%。由于粮食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所以世界人均粮食呈增长趋势。然而,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均。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1/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因此人均产粮少、消费少。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许多国家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又苦于粮食“过剩”卖不出去。
  1970年发展中国家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约为5亿。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又苦于粮食“过剩”卖不出去。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每年需花费大量金钱保管粮食,甚至想法减少粮食生产。据联合国粮食农组织1992年6月2日的新闻公报透露:贫穷困扰着大约10亿人,而约占世界人口的10%的5亿多人营养不足,其中约5000万人面临饥饿。

粮食危机

由于土地沙漠化的不断扩大以及越来越多的灌溉井无水可用,中国“正在输掉”为依靠自身力量养活不断增加人口而进行的长期战斗。

中国西北部耕地的沙漠化以及华北平原地下含水层因打井量不断增加而下降,再加上农业灌溉用水逐渐被引到城市和工厂中,农业用地不断被用来建设高速公路和停车场等居民和工业设施。因此,中国粮食供应已经出现紧张状况,粮食和蔬菜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中国几乎肯定得把寻求粮食供应的目光转向国外,以避免粮价大涨。美国目前每年向国外出口约9000万吨粮食,但是中国的进口需求就达8000万吨,以满足其20%的总需求。
  
现在中国已经是美国的最大债权人,美国将会成为“中国的农夫”。中国依赖粮食进口,而且大多数要从美国进口的这种情形,不仅对中国来说是“最坏的梦魇”,对美国消费者来说也是“催生梦魇的因素”。
  
中国去年从美国进口了约2000万吨玉米和小麦,如果需求量这样大的中国冲进美国粮食市场,美国消费者会面临近“14亿中国人的竞争”。这种情况不仅会抬高以粮食为直接原料的食品价格,比如面包、面食和燕麦粥,而且还会迫使肉蛋奶等以大量粮食为饲料喂养而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上涨。 新兴经济体需求、能源价格上涨、气候变化、粮食出口限制改变粮食供需关系,增加粮价不确定性

世界粮食价格是长期问题

   粮食领域的新供求关系
  粮食价格将可能继续攀升,至少会维持在高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今年1月份预测,今年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将会低于需求量约3000万~4000万 吨,约占全年总产量的1.5%~2%左右。另一方面,全球粮食库存在最近30年间不断下降,2007年已经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供需结构和库存水平共 同决定了2008年粮食价格走势。
  在短期,也有很多因素促使2008年粮价甚至2009年粮价上涨。石油价格已经突破100美元,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就会使得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另外,异常气候的因素可能使粮食短缺问题雪上加霜,可能会使今年的粮食价格产生巨大震荡。
  最后,从长期来看,目前的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将会持续。根据IFPRI建立的模型,在10年之内谷物价格将至少上涨10%,可能达到20%。
  生物能源挤占粮食种植资源
  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供给
  担忧粮食贸易壁垒
  要保持一定的粮食库存
  粮价上涨将影响穷国粮食安全
  四大措施缓解粮食问题
  首先,需要加强对农业的投资,特别是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投入,这种投入要选择那些见效尽量比较快的项目。在加大对农业和农业市场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特别加大对耕地的投资。
  其次,需要开放粮食市场,促进粮食贸易而不是对其加以限制,这样对粮食出口国和进口国都有好处。
  第三,本国政府要利用社会保障体系和其他项目,对本国的贫困人口和家庭进行补贴,或采取其他手段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以保护对粮食价格上涨最脆弱的贫困人群。
  第四,要将农业与粮食问题置于气候变化政策讨论的议题内,通盘考虑生物能源生产与粮食价格的关系。

中国粮价越来越与世界同步

 中国粮食工作将把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切实保障粮油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着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油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同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继续完善和健全体制机制。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 粮食购销政策,更好地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要把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作为今年粮食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通过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中国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时,中国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 势更加复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务仍然艰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粮食质量卫生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粮价上扬成因

  关于粮价上涨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导致产量下降、世界粮食市场供需出现变化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活动增加等。 国际市场油价高企和生物燃料产业兴起也是造成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油价上涨不仅推高了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而且导致运输等农业综合成本上升。正在兴起的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和土地资源的消耗正在加大。

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

  “民以食为天”,粮价飙升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从公众利益讲,粮价上涨将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粮价飙升还会增加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13日在其春季会议结束前发表公报说,粮价大幅攀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世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粮价飙升有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1亿人口陷入更贫困的状态,也可能使一些国家在过去几年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减贫成果出现转折。
  更严峻的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粮农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本月9日在印度访问时说,一些非洲国家和海地因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出现骚乱,“我们已真的面临一个紧急状态”。

积极应对克服难题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粮价上扬已经影响到一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引发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都提出了应对粮价上涨的计划,这些计划可以分为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两大类。从短期看,世行等国际机构都提出,应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以减轻粮食短缺对贫困人口的威胁。
  世行呼吁国际社会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增加5亿美元援助,以满足低收入国家人群的紧急需要。此外,世行还计划在2009财政年度将其对非洲的农业援助贷款从4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粮农组织指出,在一些低收入国家,50%到60%的居民收入被用于支付食品开支,粮价飙升对这些国家的危害尤其严重。粮农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加大援助力度,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目前的局面。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出暂缓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和减少粮食浪费等措施,以确保食品粮供应。

不同领域的解读

 哲学

  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和同一事物各要素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导致国际粮食储备降低,导致贫困国家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日益严重,这正式普遍联系的体现。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弄清楚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参考,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抓住关键部分,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把握好事物的因果关系。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采取应急措施,正使用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客观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又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管符合客观。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采取应急措施,正体现了这一点。
  3. 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各种矛盾的侧面都存在不一样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在矛盾的特殊性的指导下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发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要用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经济

  在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紧急状态,我国应该怎么做?
  1.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一切建设事业的物质基础。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将人民的权利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文明发展道路。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三大产业的合力发展,实现文明生产。坚持走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新兴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农业是人类衣食生存之源,农业中的粮食生产不仅关系着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走高产、高质的现代化农业道路。提高农村劳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4. 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农业生产方面提高科技的贡献率,扩大粮食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5. 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利用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我国粮食市场,配合使用国家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发挥税收经济调节的杠杆作用,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
  7.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坚持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生产力,弥补国内市场资源不足。
  8. 改善生活方式,树立全体公民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政治

  一.在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过程中,国际组织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组织是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交往合作的纽带;是协调国际经济、政治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是争取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们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在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紧急状态,我国应该怎么做?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履行国家职能。实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我国国家政权要有效地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完善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所有国家发展有好合作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支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多级化发展。
  3.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4.继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解决民生问题,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

国际粮价与中国粮价的走势关联不大

  2010年8月,海通证券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远超过国际公认17~18%的安全水平。国土资源部网站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
  
  依靠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和95%以上的自给率,中国的粮价走势与国际粮价的走势关联性并不大。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这三个月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而根据大陆统计局公布数据,2011年1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5.1%,同样的涨幅,中国花了12个月。
  
  过去几年数据显示,国际粮价与中国国内的粮价走势也大有区别。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原因全年上涨近45%,但中国国内麦价仅上涨5.1%;2007年,全球麦价同样因减产而上涨88%,而中国仅上涨6%。
  
  显然地,中国的粮食价格与国际粮价的走势不太相关,二者之间互相略有影响,但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高粮食库存消费比和95%以上的自给率为中国粮食市场和世界粮食市场构建了“隔离墙”。
  
  干旱是粮价炒作藉口
  
  年初,“中国主要产粮区面临60年以来最严重大旱”,“中国缺水麦田已达640万公顷,超过三分之一”,这类新闻在中国的媒体上广泛宣传,将干旱导致的粮食减产预期看成是粮价上涨的主因,这是误导。
  
  尽管今年中国的旱情持续时间较长、受旱区域主要集中在主产区,但是,据东方艾格粮食分析师马文峰的估计,如果按照当前的旱情,预计今年小麦产量比正常年份将会减产170万吨。如果遇到旱情持续到4月份的极端情况,冬小麦的减产幅度甚至会超过1,000万吨。即便这样,相对去年,减产幅度也仅1.83%。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专家李国祥认为,对于此次旱情造成的粮食减产,最多动用国库库存,甚至无需增加进口。
  
  而中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如果按照这个数据计算,此次旱情根本对供求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也不会使国内粮食价格产生太剧烈的波动,最多只是有个炒作的空间。
  
  事实上,官方媒体严重炒作旱情的结果给了国际炒家提升粮价的口实。2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下称FAO)发出警告称,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中国正面临严重干旱,而这可能给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影响。受此影响,美国小麦期货8日创下30个月来的新高。
  
  国际炒家预期的是,没有人会忽视13亿人口大国的吃饭能力,但这番炒作毕竟与事实相差甚远。
  
  货币泛滥是祸源
  
  如果说国际上粮价的上涨来自于异常天气和天灾,那中国的粮价上涨则更多来自于货币滥发导致的流动性过剩。
  
  2008 年至2010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引爆了中国的通货膨胀,使中共央行超发43万亿人民币的恶果浮出台面。货币的滥发导致流动性泛滥,所有物品及资源统统涨价,粮食并不例外。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2月,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5.6%,CPI同比上涨4.6%,通货膨胀显而易见。
  
  其实,通货膨胀导致的粮食的涨价早在2008年前就已现端倪。2006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49,000万吨,2007年粮食总产量冲高到50,150万吨,粮食产量的提高本应导致粮价的下跌,但与此相反,2006年和2007年的粮食价格却分别上涨了9%和40%。
  
  尽管中国目前并不缺粮,粮食为民生最重要的资源,必然走在此轮通胀的最前列。粮食的涨价对高收入阶层影响不大,但对广大低收入城市居民而言,更像是一场人祸。将人祸转化为天灾,这并非没有“前科”。
  
  非农人口增加 助升粮价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扩张与发展,导致非农人口迅速增加,加剧了粮食的需求,这是粮价上升的又一原因。
  
  近几年,中国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地搬迁征地建楼如火似荼,农民“被上楼”事件屡见媒体。原本的农业人员失地之后,成为一个城镇居民,由种粮吃改成买粮吃,进一步推高了粮价。
  
  可查资料显示,2010至2011年,重庆计划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十年后准备使城镇居民增加1,000万人。重庆如此,其他地方也可想而知。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必将增加更多的非农人口,大大增加的粮食购买需求,令粮价步步高。
  
  食物消费结构改变 粮食需求大增
  
  不可忽视地,近些年城乡居民经济收入有所提高,从而导致食物消费结构明显变化。从食用油到各种肉类、禽类,以及蛋奶和糕点等加工食品消费量不断增长,从而导致生产用的饲料原粮需求大幅增加。
  
  2010 年12月资料显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饲料消费的增加及玉米深加工业的扩大,国内玉米消费量达到3,158.4亿斤,同比增加269.4亿斤,增幅 9.3%。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在第五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透露,2010年大豆的消费量为6,419万吨,约是1999年的3.5倍。
  
  根据统计局的数字,1989至2009年,中国肉禽蛋奶产量由约3,200万吨增长到14,164万吨,增长了343%,年均增长速度是7.7%。
  
  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粮食需求的变化,也是推升粮价的重要原因。
  
  农民成本过高 推升粮价
  
  从另一方面看,种地成本过高,农民收入过低也是粮价上涨的又一个原因。
  
  在中国,目前农民收入相较于其他阶层收入来讲,相对较低。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表明,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比约为1.5:1,超过2的非常罕见,但中国城乡居民2010年收入比高达3.23:1。
  
  粮食的涨价对高收入阶层影响不大,但对广大低收入城市居民而言,则是影响重大。(Getty Images)
  
  在城乡收入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对许多农民来讲,在家种田一年的收入还赶不上外出打工三个月的收入。今年农民工打工的工资大幅度上涨,更加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加上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更令农民苦不堪言。以玉米生产为例,每亩玉米生产成本呈逐年增加趋势,从1995年~2007年,总成本上升了50.4%,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分别上升了34.1%和260.7%。生产成本构成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分别上升了26.9%和43.6%。
  
  为了保证成本及增收,农民们适当提高农产品及粮食价格也就成了必然。
  
  耕地减少是炸弹
  
  2011年2月24日,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了1.23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18亿亩是中国耕地面积不可触碰的红线。
  
  然而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的加快,媒体也不断曝出农民土地被强占的案子。事实上,各地将耕地开发,将贫瘠地转换成耕地,私下占用耕地建厂房,别墅、开发新城、建大广场、高尔夫球场等并不鲜见,非法占地案件不时见诸报端。
  
  《中国青年报》曾报导,从2003年至2008年,中国耕地面积年均下降0.7%。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报告也显示,最近五年来,中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年均下降0.65%。 中国究竟耕地是否已经突破18亿亩红线,我们不得而知。但耕地的减少必将是导致未来粮价上升的炸弹。
  
  油价高涨推高粮价
  
  由于石油价格影响种粮成本,油价与粮价有着极大的连动性。
  
  中国的能源70%的消耗是要靠进口,而国际石油价格因中东乱局不断上涨创新高。3月11日,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4月交货价格已高达每桶115美元,接近两年半来的最高价。但这并不是高点,中东及北非地区反独裁的风潮越来越烈,局势并非迅速能够平复。世界石油主产区国家的动乱必然会影响到石油的供应链稳定,进而使石油价格走向更高。
  
  石油价格的走高会带动化肥价格,运输成本的提高也会传导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粮食生产运输人力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价格的走高。
  
  由石油价格带动的又一轮通胀已经箭在弦上,粮食价格必将不断上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恶性通胀    下一篇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