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物流
国际军事物流的产生及发展
所谓国际军事物流,是指两或多国(国家集团)之间为了达成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通过对军事物资跨国进行采集,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供给等一系列环节,最终到达部队而被消耗使用,实现其空间(中与支配权同时)转移的全过程。国际军事物流与一般的军事物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国际性,即国与国之间通过采取军事同盟、随即支援、民间援助、多国维和和军品贸易形式来实现军事物资的跨国流动,达到有效保障本国部队的目的。
国际军事物流是在第一次世界战多国结盟的基础上,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的需要而形成的。它的出现是现代战争发慌和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二战爆发前夕达到了炽热化的程度,这就迫使它们双边或多边结盟,最终形成了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军事对抗。随着战争的推进,资源消耗越来越多,战场范围越来越大,单凭一个国家难以随整个战争的消耗。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两大集团内部之间彼此支援,在集团内部对各国的资源进行统一运作,国家间结盟由政治、军事领域向经济、后勤领域演变,国际军事物流开始形成。战后,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华约与北约成了两大对抗性的政治军事联盟。此后的历次局部战争无不受两大联盟所左右,或两大联盟中的一些国家直接参与战争,或两大联盟从后方给予作战一方所需的物资支援,国际军事物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伴随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公布瓦解,意识形态的作用逐渐减少,发展经济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经济合作也就成为各国对外交往中考虑的首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越来越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显著。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合作,形成一定制政治经济集团,并可能由于相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走上军事联合的道路,致使国际军事物流合作变得十分频繁,同时,随着远洋运输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军事力量的全球到达能力大大提高,这就为国际军事物流合作打下了物质和技术的基础。国际军事物流进入成熟阶段。
当代国际军事物流的发展特征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军事交流将日趋频繁,在这一时期,国际军事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国际军事物流协调组织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事物的发展程度。国际军事物流在二战中成立了一些协调组织,如1942年上半年,同盟国家以美英两国为基础5个联合委员会,即联合运输协调委员会,联合原材料委员会、联合军需品分配委员会、联合生产及资源委员会和联合粮食委员会。在东方也成立了中缅印战区航空后期怀念部。但这些机构都是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问题迫于形势而临时组建的,战争结合后到便自动解散。战后随着国际军事物流的频繁运用,其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也逐步完善。如北约组织在1999年开发出“盟军部署与调动系统”,在国际军事物流方面主要有补给配套模块、运力模块、部署计划模块等。科索沃战争之后,北约后勤已着手建立多国联勤中心,制定有关条令,开展业务相关练习等。可见,随着一些军事同盟或非集团性安全组织在平时执行安全任务和协同性演练的增多,国际军事物流组织机构将进一步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二)国际军事物流保障向精确化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非传统作战样式的出现,“实时、实地、适量”保障成为各国军队物资保障追求的目标,其核心内容就是实现物流的精确化。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实现精确物流保障的条件已初显端倪。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克服了物流地域和时域上的限制。计算机发展网络化和智能化,便利缩短物资请领、发放时间,及时把握物资储运状态成为可能。这些就为军事物资实现跨国流动,达到精确物流保障预备了技术条件。其次,军事物流设备的不断更新、改造,也为国际军事物流精确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如军事仓库内的拆码垛、短途运输、站台及码头装卸车、船等高效机械作业,加之各种条形码扫描仪、综合检测仪、电子秤等新仪器和新技术的运用,都提高了物资清点、检查的速度和质量为物流精确化提供了硬件支持。如美军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借助其先进的技术条件笔硬件设备,在战争前就对所需作战物资进行精确估算,一改海湾战争中物资保障多而杂造成巨大浪费的状况,成功地实现了国际军事物流的精确保障。
(三)国际军事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军事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统一的标准。军事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必须用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以利于系统内不同子系统之间、军事物流系统与整个后期大系统之间以及军事物流系统在国际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EDI技术的应用目标之一,正是为系统内各种物流信息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试想假如各国没有统一的物流标准,肯定会在转运换车等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物流保障效益。目前美国与其北约传统盟国已基本实现了物流设施和工具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集装箱采用统一规格以及条形码技术的大量使用,大大降低了军事物流运转的费用和难度。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美国及其北约传统盟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所用这些都为实现国际军事物流扫除了标准壁垒,为其在国际间有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见,随着军事物流跨国运行机会的增多,各国都会加大与国际军事物流标准接轨的建设力度,国际军事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四)国际军事物流以远洋运输为主,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
国际军事物流运输方式有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由这些运输方式组合布成的复合运输方式。能否有效地选择国际军事物流运输方式,关系到军事物资运输的速度和成本,直接影响物流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海运非凡是远洋运输,由于其运量大、运费低等优点,成为国际军事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据统计,美军在海外作战所需物资中的95%都是通过战略海运来输送的。铁路运输则由于其方向不可转移、运输速度慢、易遭到破坏等缺点,在国际军事物流运输中较少采用,但不能完全忽略。如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就采用铁路运输方式跨国向科索沃运输装备。航空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等优点,非凡适合好紧急、优先补充物资的快速运输,但由于其运费较高,在国际军事物流输送中只能承担有限的紧急任务。因此,在国际军事物流活动中。优势互补,总的原则是:在不贻误战机的前提下,及时、准确、有效、持续地满足作战部队的物资需求。
我军发展国际军事物流的策略
国际军事物流的出现,是二战乃至战近几十年军事后期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为此,它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热点。其中美军的研究不仅广泛深入,而且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相比之下,我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思想熟悉上还存在一些偏见,如,有人认为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依靠自力更生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国际军事物流的支援;还有人把意识形态看得过重,认为我国与绝大多数国家存在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可能形成国际军事物流,从而导致了熟悉和研究上的误区。因此,要正确熟悉国际军事物流问题,就必须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即要认清国际军事物流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树立国际军事物流不可缺少的观念。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物资消耗量巨大,华侨委员会本国无论实力如何,仅靠本国的战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国外进口短缺的急需物资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在历次战争中,都不得不信赖国际社会的支持。因此,在未来战争中,我们应克服自我封闭的观念,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尽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大力发展国际军事物流。此外,我们还应树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战时建立国际军事物流的思想。在国家和民族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平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在战时也可能成为并肩御敌的盟国。我们应从现实出发,同一切愿意支援和帮助我们的国家建立国际军事物流合作,以增强物流保障的及时性和持久力。
(二)有限开放军事物流领域
开放型军事物流则当今世界各国后期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出现一体化趋势各国之间的联系空前密切,来往日趋增多,开放度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防都不可能独立在存在于国际社会之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开放大潮的影响。比如,军事领域的开放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各国军队之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已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由于物流在军事领域中更具有军民兼容和国际通用性,因而它的开放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当然,这种开放不是无条件的、不加限制的,要受国家的整体利益的制约。从目前情况看,我军军事物流的开放还处于初始阶段,潜力还很大,应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与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后期物流机构之间的来往,增加向世界主要国家派遣物流方面留学生的资料,熟悉有关战时勤务和治理知识,为战时国际军事物流的形成奠定基础。此外,要逐步扩大我军物流装备的标准化和国际通用化,使物流技术装备与国际通用化接轨,以便为战时国际支援物资的使用和把握打下坚实基础。
(三)完善与国际军事物流接轨的基础设施
国际军事物流是运用各种设施设备来实现的。我们必须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配置相应的仓储和运输工具,并保证各种运输线的安全与顺畅。否则就失去了争取外援的基本条件,国际军事物流也无法形成。因此,重点要抓紧完善国际运输基础设施。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抓好机场、港口等空、海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运输高速化和装卸机械化、自动化。,在新建的交通设施中,既要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战时加油、补给、修理、医疗等保障的辅助设施的布局问题。做到一次投资,多方受益,确保战时国际军事物流的顺利运行。同时要完善动员征用的法规制度。战时运输力量非凡是水远和空运力量很大程度上依靠民间的运输力量,因此,要尽快建立起有关商船、飞机和汽车的征用法规,以便战时这些设施设备能及时迅速地转化为军事力量,为提高军事物流保障效能服务。
(四)加强国际军事系统防护
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场高度透明、高精确制导武器广泛应用,严重威胁着物流保障系统的安全,因此,各国把完善自己的国际运输保障和破坏对方的运输补给作为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后期补给战成为重要的战斗行动。而且地未来战争中,一些敌对国家可能会采取“国际制裁”的“窒息战略”,即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某一个或几个国家实行全方位的封锁和禁运,切断其所有国际补给的通道,破坏其战略运输保障,从而达实行既定的战略目标。如海湾战争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制裁就是典型例证。如何在封锁和实施国际物流运输保障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敌对我物流系统袭击,搞好物流基础设施的防护工作,如可设置一些有关桥梁、港口和飞机等的虚假目标,充分发挥“隐蔽求生存”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敌可能采取的“窒息战略”,我们应发起政治攻势,借助威慑手段,打击少数和敌对国家的嚣张气焰,营造一个有利于我军开展国际军事物流的良好环境此外,为保证战时国际军事物流的畅通无阻,平时我们应建立一套完事的战时国际运输保障预案。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作战地域和作战样式,制定陆、海、空的国际物流运输保障方案并根据预案组织一定规模的实兵演练。在条件具备时还可以与周边国家协商,共同组织联合物流军事演习,为战时的国际军事物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谓国际军事物流,是指两或多国(国家集团)之间为了达成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通过对军事物资跨国进行采集,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供给等一系列环节,最终到达部队而被消耗使用,实现其空间(中与支配权同时)转移的全过程。国际军事物流与一般的军事物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国际性,即国与国之间通过采取军事同盟、随即支援、民间援助、多国维和和军品贸易形式来实现军事物资的跨国流动,达到有效保障本国部队的目的。
国际军事物流是在第一次世界战多国结盟的基础上,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的需要而形成的。它的出现是现代战争发慌和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二战爆发前夕达到了炽热化的程度,这就迫使它们双边或多边结盟,最终形成了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军事对抗。随着战争的推进,资源消耗越来越多,战场范围越来越大,单凭一个国家难以随整个战争的消耗。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两大集团内部之间彼此支援,在集团内部对各国的资源进行统一运作,国家间结盟由政治、军事领域向经济、后勤领域演变,国际军事物流开始形成。战后,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华约与北约成了两大对抗性的政治军事联盟。此后的历次局部战争无不受两大联盟所左右,或两大联盟中的一些国家直接参与战争,或两大联盟从后方给予作战一方所需的物资支援,国际军事物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伴随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公布瓦解,意识形态的作用逐渐减少,发展经济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经济合作也就成为各国对外交往中考虑的首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越来越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显著。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合作,形成一定制政治经济集团,并可能由于相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走上军事联合的道路,致使国际军事物流合作变得十分频繁,同时,随着远洋运输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军事力量的全球到达能力大大提高,这就为国际军事物流合作打下了物质和技术的基础。国际军事物流进入成熟阶段。
当代国际军事物流的发展特征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军事交流将日趋频繁,在这一时期,国际军事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国际军事物流协调组织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事物的发展程度。国际军事物流在二战中成立了一些协调组织,如1942年上半年,同盟国家以美英两国为基础5个联合委员会,即联合运输协调委员会,联合原材料委员会、联合军需品分配委员会、联合生产及资源委员会和联合粮食委员会。在东方也成立了中缅印战区航空后期怀念部。但这些机构都是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问题迫于形势而临时组建的,战争结合后到便自动解散。战后随着国际军事物流的频繁运用,其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也逐步完善。如北约组织在1999年开发出“盟军部署与调动系统”,在国际军事物流方面主要有补给配套模块、运力模块、部署计划模块等。科索沃战争之后,北约后勤已着手建立多国联勤中心,制定有关条令,开展业务相关练习等。可见,随着一些军事同盟或非集团性安全组织在平时执行安全任务和协同性演练的增多,国际军事物流组织机构将进一步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二)国际军事物流保障向精确化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非传统作战样式的出现,“实时、实地、适量”保障成为各国军队物资保障追求的目标,其核心内容就是实现物流的精确化。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实现精确物流保障的条件已初显端倪。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克服了物流地域和时域上的限制。计算机发展网络化和智能化,便利缩短物资请领、发放时间,及时把握物资储运状态成为可能。这些就为军事物资实现跨国流动,达到精确物流保障预备了技术条件。其次,军事物流设备的不断更新、改造,也为国际军事物流精确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如军事仓库内的拆码垛、短途运输、站台及码头装卸车、船等高效机械作业,加之各种条形码扫描仪、综合检测仪、电子秤等新仪器和新技术的运用,都提高了物资清点、检查的速度和质量为物流精确化提供了硬件支持。如美军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借助其先进的技术条件笔硬件设备,在战争前就对所需作战物资进行精确估算,一改海湾战争中物资保障多而杂造成巨大浪费的状况,成功地实现了国际军事物流的精确保障。
(三)国际军事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军事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统一的标准。军事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必须用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以利于系统内不同子系统之间、军事物流系统与整个后期大系统之间以及军事物流系统在国际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EDI技术的应用目标之一,正是为系统内各种物流信息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试想假如各国没有统一的物流标准,肯定会在转运换车等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物流保障效益。目前美国与其北约传统盟国已基本实现了物流设施和工具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集装箱采用统一规格以及条形码技术的大量使用,大大降低了军事物流运转的费用和难度。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美国及其北约传统盟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所用这些都为实现国际军事物流扫除了标准壁垒,为其在国际间有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见,随着军事物流跨国运行机会的增多,各国都会加大与国际军事物流标准接轨的建设力度,国际军事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四)国际军事物流以远洋运输为主,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
国际军事物流运输方式有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由这些运输方式组合布成的复合运输方式。能否有效地选择国际军事物流运输方式,关系到军事物资运输的速度和成本,直接影响物流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海运非凡是远洋运输,由于其运量大、运费低等优点,成为国际军事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据统计,美军在海外作战所需物资中的95%都是通过战略海运来输送的。铁路运输则由于其方向不可转移、运输速度慢、易遭到破坏等缺点,在国际军事物流运输中较少采用,但不能完全忽略。如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就采用铁路运输方式跨国向科索沃运输装备。航空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等优点,非凡适合好紧急、优先补充物资的快速运输,但由于其运费较高,在国际军事物流输送中只能承担有限的紧急任务。因此,在国际军事物流活动中。优势互补,总的原则是:在不贻误战机的前提下,及时、准确、有效、持续地满足作战部队的物资需求。
我军发展国际军事物流的策略
国际军事物流的出现,是二战乃至战近几十年军事后期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为此,它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热点。其中美军的研究不仅广泛深入,而且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相比之下,我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思想熟悉上还存在一些偏见,如,有人认为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依靠自力更生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国际军事物流的支援;还有人把意识形态看得过重,认为我国与绝大多数国家存在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可能形成国际军事物流,从而导致了熟悉和研究上的误区。因此,要正确熟悉国际军事物流问题,就必须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即要认清国际军事物流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树立国际军事物流不可缺少的观念。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物资消耗量巨大,华侨委员会本国无论实力如何,仅靠本国的战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国外进口短缺的急需物资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在历次战争中,都不得不信赖国际社会的支持。因此,在未来战争中,我们应克服自我封闭的观念,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尽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大力发展国际军事物流。此外,我们还应树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战时建立国际军事物流的思想。在国家和民族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平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在战时也可能成为并肩御敌的盟国。我们应从现实出发,同一切愿意支援和帮助我们的国家建立国际军事物流合作,以增强物流保障的及时性和持久力。
(二)有限开放军事物流领域
开放型军事物流则当今世界各国后期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出现一体化趋势各国之间的联系空前密切,来往日趋增多,开放度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防都不可能独立在存在于国际社会之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开放大潮的影响。比如,军事领域的开放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各国军队之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已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由于物流在军事领域中更具有军民兼容和国际通用性,因而它的开放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当然,这种开放不是无条件的、不加限制的,要受国家的整体利益的制约。从目前情况看,我军军事物流的开放还处于初始阶段,潜力还很大,应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与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后期物流机构之间的来往,增加向世界主要国家派遣物流方面留学生的资料,熟悉有关战时勤务和治理知识,为战时国际军事物流的形成奠定基础。此外,要逐步扩大我军物流装备的标准化和国际通用化,使物流技术装备与国际通用化接轨,以便为战时国际支援物资的使用和把握打下坚实基础。
(三)完善与国际军事物流接轨的基础设施
国际军事物流是运用各种设施设备来实现的。我们必须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配置相应的仓储和运输工具,并保证各种运输线的安全与顺畅。否则就失去了争取外援的基本条件,国际军事物流也无法形成。因此,重点要抓紧完善国际运输基础设施。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抓好机场、港口等空、海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运输高速化和装卸机械化、自动化。,在新建的交通设施中,既要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战时加油、补给、修理、医疗等保障的辅助设施的布局问题。做到一次投资,多方受益,确保战时国际军事物流的顺利运行。同时要完善动员征用的法规制度。战时运输力量非凡是水远和空运力量很大程度上依靠民间的运输力量,因此,要尽快建立起有关商船、飞机和汽车的征用法规,以便战时这些设施设备能及时迅速地转化为军事力量,为提高军事物流保障效能服务。
(四)加强国际军事系统防护
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场高度透明、高精确制导武器广泛应用,严重威胁着物流保障系统的安全,因此,各国把完善自己的国际运输保障和破坏对方的运输补给作为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后期补给战成为重要的战斗行动。而且地未来战争中,一些敌对国家可能会采取“国际制裁”的“窒息战略”,即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某一个或几个国家实行全方位的封锁和禁运,切断其所有国际补给的通道,破坏其战略运输保障,从而达实行既定的战略目标。如海湾战争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制裁就是典型例证。如何在封锁和实施国际物流运输保障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敌对我物流系统袭击,搞好物流基础设施的防护工作,如可设置一些有关桥梁、港口和飞机等的虚假目标,充分发挥“隐蔽求生存”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敌可能采取的“窒息战略”,我们应发起政治攻势,借助威慑手段,打击少数和敌对国家的嚣张气焰,营造一个有利于我军开展国际军事物流的良好环境此外,为保证战时国际军事物流的畅通无阻,平时我们应建立一套完事的战时国际运输保障预案。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作战地域和作战样式,制定陆、海、空的国际物流运输保障方案并根据预案组织一定规模的实兵演练。在条件具备时还可以与周边国家协商,共同组织联合物流军事演习,为战时的国际军事物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