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理论研究新进展
西方物流理论的新拓展
近10多年来,西方物流理论发展很快,并不断地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创性地提出和研究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如精益物流、绿色物流和逆向物流,把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经济理念带到了物流理论的研究领域。
1、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s)
这个新型概念来自于“精益理念”在物流理论的分析与应用,而“精益理念”则出自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和丹尼尔1990年所著的《改变世界的机器》和后来著的《精益思考》的研究成果。它的核心思想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消除物流中非增值消耗,开发出新的产品,进而提高客户的满足度。国内学者田宇和朱道立在介绍这个理论思想时认为,“精益物流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治理”。
2、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
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环境共生型的物流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的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1994年,闻名的物流专家詹姆斯考帕(JamesCoper)教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库存策略和运输工具选择以及JIT(适时制)战略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3、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
相对于“正向物流”的“逆向物流”最早是由詹姆士.斯托克(JamesR.Stock)提出的。他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治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此后,逆向物流研究在欧美国家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人士的相当重视,有影响的学者包括罗杰斯(Rogers)、蒂贝兰勃格(TibbenLembke)、瑞劳格(Revlog)、斯托克(Stock)、考皮克(Kopicki)等,但是,研究成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斯托克(Stock)撰写的《逆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这两部著作针对产品缺损、过期、发货差错、以旧换新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反向流动过程,比较系统地探讨了逆向物流的理论问题。
中国物流理论研究的进展与突破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系统和供给链集成研究
应用系统思想和分析研究物流问题并非始于今日,但把物流作为一个理论学科,置于系统论框架中的系统来研究,使读者通过物流要素、结构分析,了解物流的作用和功能,理解物流是一个产业的提法和把“要素集成化”作为物流系统论的重点原理的论述,则是《物流系统论》的贡献。后来,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通过建立“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把这种系统放在了一个区域范围内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如有的学者将研究视角放在了供给链与物流治理的结合点上,从企业的产业链静态层面和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等动态层面,分析集成供给链的形成;有的学者把企业内外部物流集成化作为我国当今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了物流治理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和职能的集成化。还有的学者根据供给链所涉及的研发、资源、制造、物流、信息和决策6个柔性子系统关系
近10多年来,西方物流理论发展很快,并不断地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创性地提出和研究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如精益物流、绿色物流和逆向物流,把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经济理念带到了物流理论的研究领域。
1、精益物流(Lean Logistics)
这个新型概念来自于“精益理念”在物流理论的分析与应用,而“精益理念”则出自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和丹尼尔1990年所著的《改变世界的机器》和后来著的《精益思考》的研究成果。它的核心思想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消除物流中非增值消耗,开发出新的产品,进而提高客户的满足度。国内学者田宇和朱道立在介绍这个理论思想时认为,“精益物流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治理”。
2、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
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环境共生型的物流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的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1994年,闻名的物流专家詹姆斯考帕(JamesCoper)教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库存策略和运输工具选择以及JIT(适时制)战略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3、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
相对于“正向物流”的“逆向物流”最早是由詹姆士.斯托克(JamesR.Stock)提出的。他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治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此后,逆向物流研究在欧美国家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人士的相当重视,有影响的学者包括罗杰斯(Rogers)、蒂贝兰勃格(TibbenLembke)、瑞劳格(Revlog)、斯托克(Stock)、考皮克(Kopicki)等,但是,研究成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斯托克(Stock)撰写的《逆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这两部著作针对产品缺损、过期、发货差错、以旧换新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反向流动过程,比较系统地探讨了逆向物流的理论问题。
中国物流理论研究的进展与突破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系统和供给链集成研究
应用系统思想和分析研究物流问题并非始于今日,但把物流作为一个理论学科,置于系统论框架中的系统来研究,使读者通过物流要素、结构分析,了解物流的作用和功能,理解物流是一个产业的提法和把“要素集成化”作为物流系统论的重点原理的论述,则是《物流系统论》的贡献。后来,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通过建立“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把这种系统放在了一个区域范围内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如有的学者将研究视角放在了供给链与物流治理的结合点上,从企业的产业链静态层面和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等动态层面,分析集成供给链的形成;有的学者把企业内外部物流集成化作为我国当今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了物流治理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和职能的集成化。还有的学者根据供给链所涉及的研发、资源、制造、物流、信息和决策6个柔性子系统关系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