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
供应链物流概述
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流,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进行综合性管理的战略机能。供应链物流是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等活动。
供应链物流的模式
根据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的机能的差异性,可以把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归纳成三种模式:批量物流、订单物流和准时物流。
批量物流的协调基础是客户需求的预测,生产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基于对客户需求预测而产生的。在预测前提下,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批量运营的,批量采购、批量生产和批量销售,这也必然伴随着批量物流。
订单物流的协调基础是客户的订单,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基于客户订单而产生的。在订单前提下,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订单展开的,根据订单进行销售、生产和采购,而物流也是根据客户订单产生的经济活动而形成。订单物流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一是以最终消费者的订单为前提的最终消费者的订单驱动模式,如戴尔模式;二是以渠道顾客的订单为前提的渠道顾客订单驱动模式,如海尔模式。海尔式物流最大的特点是“一流三网”的物流体系。“一流”是订单流,海尔通过客户的订单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海尔的客户主要是海尔专卖店和营销点,所以海尔是渠道顾客订单驱动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准时物流是订单物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建立在准时制管理理念基础上的现代物流方式。准时物流能够达到在精确测定生产线各工艺环节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准确的计划,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如基于均衡生产和看板管理的丰田模式。
供应链物流的竞争优势
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认为供应链的特点是在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间进行权衡。每一种提高反应能力的战略,都会付出额外的成本,从而降低盈利水平。因此供应链有两种类型的竞争优势:一是反应优势,二是成本优势。影响供应链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因素包括库存、运输、设施和信息,从这些影响因素来看,森尼尔·乔普瑞等所指的供应链,更倾向于指供应链物流。所以,笔者认为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也应具有两种类型的竞争优势:反应优势和成本优势。
森尼尔·乔普瑞等认为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完成以下几个任务的能力:对大幅度变动的需求量的反应,满足较短供货期的需求,提供多品种的产品,生产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产品,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要求。笔者认为可以把这些任务细分成两类反应能力:一类是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另一类是供货需求反应能力。需求变化反应能力指当市场需求发生波动时,依据需求变化速度来改变供货速度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大幅度变动的需求量的反应,提供多品种的产品,生产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产品等能力上;供货需求反应能力是指在客户发出货物订单后所需要的供货周期,主要表现在满足较短供货期的需求,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要求等能力上。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的反应优势指的是具备需求变化反应能力,或是具备供货需求反应能力,或是同时具备这两种反应能力所产生的竞争优势。
日本诊断师物流研究会认为现代物流成本是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合计。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成本所包含的成本也应该是这两者之和。根据供应链物流的竞争优势理论,对于分析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成本优势,我们主要关注对供应链物流总成本起决定影响的那部分。基于此,认为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成本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过剩成本、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过剩成本是由于生产过剩所引起的供应链物流成本,为过剩产品所支付的销售、生产、采购和物流成本。过剩成本包括两类:一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了数量过剩的产品,即实际产出量大于实际的需求量;二是在规定的时间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即在需求产生之前完成了生产任务;分别把它们称为过剩成本1和过剩成本2.投资成本指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物流的高效率而支付的成本,如为提高客户的需求反应所投资的成本。批量成本是指在供应链物流过程中由于流量的大小所引起的成本。供应链物流的成本优势是指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达到行业的最低水平。
供应链物流模式的竞争优势分析
生产企业供应链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四种形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各自特征,体现出不同的竞争优势。
批量物流是基于客户预测驱动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因此其采取的是批量采购,最大能力的大规模生产,实行库存销售。这种模式在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大规模生产,这种模式会造成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任务,造成第二类过剩成本处于高的水平;对需求的预测的不准会导致渠道中产生过多的库存积压,产生高的第一类过剩成本,所以这种模式的过剩成本很高。在反应能力方面,由于采取了最大能力的批量生产,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非常弱,因为最大能力的批量生产很难调整生产的品种数和品种量;而采取存货销售,最终消费者总能即刻获得购买的产品,这对最终消费者的市场供货反应能力非常强。所以批量物流的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弱,市场供货反应能力强,过剩成本高,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都低。
戴尔式物流是基于最终消费者订单驱动的供应链物流模式,是通过生产而不是库存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戴尔式物流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但是戴尔的客户必须等待1~2星期才能得到订购的产品,所以市场供货反应能力非常弱。在物流成本方面,戴尔式物流通过生产消费者订购的产品,使戴尔消灭了过剩生产所导致的积压库存,使第一类过剩成本很低;戴尔采用了大规模生产方式,这造成高的第二类过剩成本。戴尔式物流模式决定客户的订单规模小,订单数量大,这要求戴尔有非常强大客户订单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信息设备的投资成本大。戴尔式物流采取的是大规模定制,生产批量大,而另一方面其客户规模小,客户量大,为了能够缩短产品交货时间,戴尔采用了包裹式运输,这导致配送批量成本较高,所以戴尔式物流的批量成本居于一个适中的水平。因此,戴尔式物流的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强,市场供货反应能力弱,投资成本高,批量成本适中,过剩成本1低,过剩成本2高。
海尔式物流的实质是把客户的预测前移到渠道顾客,根据渠道顾客的订单驱动企业的运作,所以海尔的产品应该能够满足渠道顾客的需求变化,但是不能随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由于渠道顾客对最终消费者的预测比海尔自己对需求的预测更为准确,所以海尔物流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反应比批量物流要强,但是比戴尔式物流要弱得多。海尔式物流是由渠道顾客的订单驱动的,所以渠道顾客都保有海尔产品的库存,这使对顾客的及时供货反应保持高的水平。因为是渠道顾客订单驱动的,海尔式物流在流动批量上虽然没有批量物流那么大,但是渠道顾客的订单规模比最终消费者的订单要大得多,所以在批量成本上居于两者之间。由于采用了批量生产,海尔式物流还是会产生高的第二类过剩成本,而其产出的产品都是渠道顾客订购的,所以第一类过剩成本很低。因为是来自渠道顾客的订单,采用批量生产,因此生产设备投资成本较低,在对顾客的订单处理能力方面虽然要比批量物流高,但比戴尔式物流却要低,所以海尔式物流的投资成本处于中间水平。因此海尔式物流在市场需求变化反应能力比较差,市场供货反应能力强,过剩成本1低,过剩成本2高,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居中。
丰田式物流也是由渠道顾客订单驱动的供应链物流模式。但由于丰田的生产计划来自渠道顾客最近一个星期的订单,这为丰田式物流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提供了有效的条件;而且丰田采取了均衡式生产,看板式管理方式,能够及时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反应,调整生产计划,这为丰田式物流方式创造了很强的需求变化反应能力。而另外一点,丰田的渠道顾客总是能够维持一定量的丰田产品的库存,虽然在量上比不上批量物流和海尔式物流模式,但其快速的供应链物流反应,能够保证对最终消费者的及时供应。丰田式物流通过渠道顾客订单驱动,采取均衡式生产方式,使两类过剩成本都降到了最低。但是为了实现这种模式,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生产能力;而追求准时化生产,使物流都在小批量的状态下运行,批量成本非常高。为了实现生产的柔性,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生产和信息设备的投资成本也相当的高。所以,丰田式物流的需求反应能力强,市场供货能力强,过剩成本低,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高。
通过对以上三种四类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分析,其各自的竞争优势特征分布如表所示:
图:企业供应链物流模式的竞争优势特征表
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匹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企业供应链模式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特征。而每一种模式的成功,都是跟企业和产品的特征相匹配,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特征,避免其劣势特征。认为供应链模式应该匹配于以下的企业和产品的特征。
批量物流应该发挥其批量成本和投资成本低,供货需求反应能力强的优势,避免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弱,过剩成本高的劣势。所以批量物流对于市场需求波动小,预测正确度高,市场需求量大,顾客希望能够即刻获得的产品比较合适。生产企业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可以同零售商合作,从零售商那里获得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而不是以直接渠道客户的需求信息作为预测的依据。
戴尔式物流应该发挥其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强的优势,避免市场供货需求反应能力弱的劣势。所以戴尔式物流对于市场的需求波动比较大,顾客购买频率低,并且顾客愿意延迟获得的产品比较适合。戴尔式物流需要企业能够对众多零散的最终顾客的购买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处理的信息系统,所以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很高。
海尔式物流应该发挥供货需求反应能力强的优势,并且依托渠道顾客的订单来实现成本优势。所以海尔式物流对于需求量大,顾客希望能够即刻获得的产品比较适合。海尔式物流模式的匹配范围比较广,如果生产企业能够跟渠道顾客进行合作,就能够使供应链模式运作达到有效。
丰田式物流应该发挥需求变化反应能力、供货需求反应能力强及过剩成本低的优势。所以丰田式物流对于需求波动大,顾客希望能够即刻获得的产品比较适合。这种模式适合于短渠道分销,特别是采用一级渠道分销的产品。丰田式物流对企业的运作系统和管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供应链物流的能力
马士华等认为供应链物流能力由物流要素能力以及物流运作能力构成。供应链物流能力是物流主体以顾客价值最大化和物流成本最小化为目的,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供应链物流活动中顺利完成相应物流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客观(设备和设施)能力和主观能力。
一个供应链系统一般由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组成,其组织结构模型一般有三种: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网状模型。不同的供应链结构模型,就有不同的物流系统结构与之相适应。供应链物流系统一般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分销物流组成。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可以是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也可以由供应链合作伙伴中某个或某几个成员企业的物流部门提供。
供应链物流的管理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指以供应链核心产品或者核心业务为中心的物流管理体系。前者主要是指以核心产品的制造、分销和原材料供应为体系而组织起来的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例如汽车制造、分销和原材料的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就是以汽车产品为中心的物流管理体系。后者主要是指以核心物流业务为体系而组织起来的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例如第三方物流、或者配送、或者仓储、或者运输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这两类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掌握库存(VMI)、供应链运输管理、连续补充货物(CRP)、分销资源计划(DRP)、准时化技术(JIT)、快速响应系统(QR,Quick Response)、有效率的客户响应系统(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流,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进行综合性管理的战略机能。供应链物流是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等活动。
供应链物流的模式
根据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的机能的差异性,可以把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归纳成三种模式:批量物流、订单物流和准时物流。
批量物流的协调基础是客户需求的预测,生产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基于对客户需求预测而产生的。在预测前提下,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批量运营的,批量采购、批量生产和批量销售,这也必然伴随着批量物流。
订单物流的协调基础是客户的订单,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基于客户订单而产生的。在订单前提下,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订单展开的,根据订单进行销售、生产和采购,而物流也是根据客户订单产生的经济活动而形成。订单物流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一是以最终消费者的订单为前提的最终消费者的订单驱动模式,如戴尔模式;二是以渠道顾客的订单为前提的渠道顾客订单驱动模式,如海尔模式。海尔式物流最大的特点是“一流三网”的物流体系。“一流”是订单流,海尔通过客户的订单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海尔的客户主要是海尔专卖店和营销点,所以海尔是渠道顾客订单驱动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准时物流是订单物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建立在准时制管理理念基础上的现代物流方式。准时物流能够达到在精确测定生产线各工艺环节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准确的计划,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如基于均衡生产和看板管理的丰田模式。
供应链物流的竞争优势
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认为供应链的特点是在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间进行权衡。每一种提高反应能力的战略,都会付出额外的成本,从而降低盈利水平。因此供应链有两种类型的竞争优势:一是反应优势,二是成本优势。影响供应链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因素包括库存、运输、设施和信息,从这些影响因素来看,森尼尔·乔普瑞等所指的供应链,更倾向于指供应链物流。所以,笔者认为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也应具有两种类型的竞争优势:反应优势和成本优势。
森尼尔·乔普瑞等认为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完成以下几个任务的能力:对大幅度变动的需求量的反应,满足较短供货期的需求,提供多品种的产品,生产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产品,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要求。笔者认为可以把这些任务细分成两类反应能力:一类是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另一类是供货需求反应能力。需求变化反应能力指当市场需求发生波动时,依据需求变化速度来改变供货速度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大幅度变动的需求量的反应,提供多品种的产品,生产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产品等能力上;供货需求反应能力是指在客户发出货物订单后所需要的供货周期,主要表现在满足较短供货期的需求,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要求等能力上。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的反应优势指的是具备需求变化反应能力,或是具备供货需求反应能力,或是同时具备这两种反应能力所产生的竞争优势。
日本诊断师物流研究会认为现代物流成本是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合计。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成本所包含的成本也应该是这两者之和。根据供应链物流的竞争优势理论,对于分析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成本优势,我们主要关注对供应链物流总成本起决定影响的那部分。基于此,认为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成本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过剩成本、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过剩成本是由于生产过剩所引起的供应链物流成本,为过剩产品所支付的销售、生产、采购和物流成本。过剩成本包括两类:一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了数量过剩的产品,即实际产出量大于实际的需求量;二是在规定的时间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即在需求产生之前完成了生产任务;分别把它们称为过剩成本1和过剩成本2.投资成本指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物流的高效率而支付的成本,如为提高客户的需求反应所投资的成本。批量成本是指在供应链物流过程中由于流量的大小所引起的成本。供应链物流的成本优势是指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达到行业的最低水平。
供应链物流模式的竞争优势分析
生产企业供应链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四种形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各自特征,体现出不同的竞争优势。
批量物流是基于客户预测驱动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因此其采取的是批量采购,最大能力的大规模生产,实行库存销售。这种模式在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大规模生产,这种模式会造成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任务,造成第二类过剩成本处于高的水平;对需求的预测的不准会导致渠道中产生过多的库存积压,产生高的第一类过剩成本,所以这种模式的过剩成本很高。在反应能力方面,由于采取了最大能力的批量生产,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非常弱,因为最大能力的批量生产很难调整生产的品种数和品种量;而采取存货销售,最终消费者总能即刻获得购买的产品,这对最终消费者的市场供货反应能力非常强。所以批量物流的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弱,市场供货反应能力强,过剩成本高,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都低。
戴尔式物流是基于最终消费者订单驱动的供应链物流模式,是通过生产而不是库存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戴尔式物流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但是戴尔的客户必须等待1~2星期才能得到订购的产品,所以市场供货反应能力非常弱。在物流成本方面,戴尔式物流通过生产消费者订购的产品,使戴尔消灭了过剩生产所导致的积压库存,使第一类过剩成本很低;戴尔采用了大规模生产方式,这造成高的第二类过剩成本。戴尔式物流模式决定客户的订单规模小,订单数量大,这要求戴尔有非常强大客户订单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信息设备的投资成本大。戴尔式物流采取的是大规模定制,生产批量大,而另一方面其客户规模小,客户量大,为了能够缩短产品交货时间,戴尔采用了包裹式运输,这导致配送批量成本较高,所以戴尔式物流的批量成本居于一个适中的水平。因此,戴尔式物流的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强,市场供货反应能力弱,投资成本高,批量成本适中,过剩成本1低,过剩成本2高。
海尔式物流的实质是把客户的预测前移到渠道顾客,根据渠道顾客的订单驱动企业的运作,所以海尔的产品应该能够满足渠道顾客的需求变化,但是不能随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由于渠道顾客对最终消费者的预测比海尔自己对需求的预测更为准确,所以海尔物流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反应比批量物流要强,但是比戴尔式物流要弱得多。海尔式物流是由渠道顾客的订单驱动的,所以渠道顾客都保有海尔产品的库存,这使对顾客的及时供货反应保持高的水平。因为是渠道顾客订单驱动的,海尔式物流在流动批量上虽然没有批量物流那么大,但是渠道顾客的订单规模比最终消费者的订单要大得多,所以在批量成本上居于两者之间。由于采用了批量生产,海尔式物流还是会产生高的第二类过剩成本,而其产出的产品都是渠道顾客订购的,所以第一类过剩成本很低。因为是来自渠道顾客的订单,采用批量生产,因此生产设备投资成本较低,在对顾客的订单处理能力方面虽然要比批量物流高,但比戴尔式物流却要低,所以海尔式物流的投资成本处于中间水平。因此海尔式物流在市场需求变化反应能力比较差,市场供货反应能力强,过剩成本1低,过剩成本2高,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居中。
丰田式物流也是由渠道顾客订单驱动的供应链物流模式。但由于丰田的生产计划来自渠道顾客最近一个星期的订单,这为丰田式物流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提供了有效的条件;而且丰田采取了均衡式生产,看板式管理方式,能够及时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反应,调整生产计划,这为丰田式物流方式创造了很强的需求变化反应能力。而另外一点,丰田的渠道顾客总是能够维持一定量的丰田产品的库存,虽然在量上比不上批量物流和海尔式物流模式,但其快速的供应链物流反应,能够保证对最终消费者的及时供应。丰田式物流通过渠道顾客订单驱动,采取均衡式生产方式,使两类过剩成本都降到了最低。但是为了实现这种模式,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生产能力;而追求准时化生产,使物流都在小批量的状态下运行,批量成本非常高。为了实现生产的柔性,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生产和信息设备的投资成本也相当的高。所以,丰田式物流的需求反应能力强,市场供货能力强,过剩成本低,投资成本和批量成本高。
通过对以上三种四类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分析,其各自的竞争优势特征分布如表所示:
图:企业供应链物流模式的竞争优势特征表
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匹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企业供应链模式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特征。而每一种模式的成功,都是跟企业和产品的特征相匹配,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特征,避免其劣势特征。认为供应链模式应该匹配于以下的企业和产品的特征。
批量物流应该发挥其批量成本和投资成本低,供货需求反应能力强的优势,避免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弱,过剩成本高的劣势。所以批量物流对于市场需求波动小,预测正确度高,市场需求量大,顾客希望能够即刻获得的产品比较合适。生产企业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可以同零售商合作,从零售商那里获得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而不是以直接渠道客户的需求信息作为预测的依据。
戴尔式物流应该发挥其需求变化反应能力强的优势,避免市场供货需求反应能力弱的劣势。所以戴尔式物流对于市场的需求波动比较大,顾客购买频率低,并且顾客愿意延迟获得的产品比较适合。戴尔式物流需要企业能够对众多零散的最终顾客的购买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处理的信息系统,所以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很高。
海尔式物流应该发挥供货需求反应能力强的优势,并且依托渠道顾客的订单来实现成本优势。所以海尔式物流对于需求量大,顾客希望能够即刻获得的产品比较适合。海尔式物流模式的匹配范围比较广,如果生产企业能够跟渠道顾客进行合作,就能够使供应链模式运作达到有效。
丰田式物流应该发挥需求变化反应能力、供货需求反应能力强及过剩成本低的优势。所以丰田式物流对于需求波动大,顾客希望能够即刻获得的产品比较适合。这种模式适合于短渠道分销,特别是采用一级渠道分销的产品。丰田式物流对企业的运作系统和管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供应链物流的能力
马士华等认为供应链物流能力由物流要素能力以及物流运作能力构成。供应链物流能力是物流主体以顾客价值最大化和物流成本最小化为目的,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供应链物流活动中顺利完成相应物流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客观(设备和设施)能力和主观能力。
一个供应链系统一般由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组成,其组织结构模型一般有三种: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网状模型。不同的供应链结构模型,就有不同的物流系统结构与之相适应。供应链物流系统一般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分销物流组成。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可以是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也可以由供应链合作伙伴中某个或某几个成员企业的物流部门提供。
供应链物流的管理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指以供应链核心产品或者核心业务为中心的物流管理体系。前者主要是指以核心产品的制造、分销和原材料供应为体系而组织起来的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例如汽车制造、分销和原材料的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就是以汽车产品为中心的物流管理体系。后者主要是指以核心物流业务为体系而组织起来的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例如第三方物流、或者配送、或者仓储、或者运输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这两类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掌握库存(VMI)、供应链运输管理、连续补充货物(CRP)、分销资源计划(DRP)、准时化技术(JIT)、快速响应系统(QR,Quick Response)、有效率的客户响应系统(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