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什么是国民经济管理

" />
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0] 评论[0] 编辑

国民经济管理


国民经济管理


目录

1、 什么是国民经济管理

2、 国民经济管理的作用

3、 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

4、 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

5、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6、 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

7、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8、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运行



国民经济管理(National Economic Management)



什么是国民经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从整个社会生活总体的角度所进行的全局性统一管理。


国民经济管理的作用

  国民经济管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民经济管理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其次,国民经济管理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再次,加强国民经济管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

  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等五项职能。


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

  国民经济管理和任何一种管理一样,都具有管理的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必然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经济管理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组织社会生产力,把劳动者和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使社会生产由可能变为现实,这是属于经济管理的一般职能,是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要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经济管理的另一个基本职能就是维护和处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使经济活动的结果最有利于这种社会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管理这一处理社会生产关系的职能,同社会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常有很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区别。这是属于经济管理的特殊职能,它使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中的经济管理有其特殊的社会性质,这就是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

  明确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性质的特点,特别是对于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和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有着重要的意义。

  (l)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就组织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职能来说,资本主义经济管理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具有较多的共性,继承性也比较大。就世界范围来说,资本主义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社会主义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比较短,经验比较少。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科学经验,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2)就维护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职能来说,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所考虑的是“怎样为掠夺而管理,怎样借管理来掠夺”。这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使广大人民共同富裕,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总之,对待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经验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拒绝学习和借鉴其中合乎科学的和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也不能全盘肯定,不加区别地一切照抄照搬。“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启成一家”,是我们学习、借鉴外国经济管理经验时必须坚持的方针。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需要,确立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并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作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②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生产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力求实现这些结构的合理化,使整个国民经济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协调发展;改革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③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单位的管理,把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发挥其最有效的作用。

  ④综合运用国民经济管理的各种手段,不断提高生产水平、科技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

  ⑤对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研究,协调其关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

  国民经济管理原则,是指国民经济各项管理工作都应遵循的准则。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完成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1.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

  2.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

  3.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政治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一、建立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

  1.建立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依据

  ①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物质基础

  ②人民民主专政是建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政治前提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确定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经济基础

  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建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出发点。

  2,建立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获取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

  ③民主管理的原则

  ④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⑤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与微观经济搞活相统一的原则


  二、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在所有制结构上,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结构。

  2,在决策体系上,实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多层次的科学决策体系。

  3, 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要按照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去努力。

  4,在分配形式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在管理组织体系上,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


  三、保证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的措施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全面科学地分析和总结过去的经济管理体制的经验

  3.进行必要的试验与探索

  4、制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步骤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运行
  (一)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构成

  现实经济生活中,在管理各种功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大系统各个部分具有纵横交错的信息联系,准确、可靠的经济信息已成为国民经济管理与决策的先决条件。管理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按照信息收集的范围,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业、能源工业、商业等各种业务部门子系统和财政、金融、物价、劳动等综合部门子系统;按照信息处理的过程,可分为信息收集、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通常按照信息处理的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分为社会统计系统、社会簿记——银行信息系统、科学技术情报系统。

  1、社会统计信息系统。它是由各级统计部门的综合系统、各级业务部门的统计系统和基层单位的统计机构三个部分组成的。它运用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真实而全面地反映、记录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情况,全面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社会统计着眼于反映经济活动成果,同时也反映经济活动的各种约束条件。因此,是人们认识社会、管理国民经济监督和检查经济活动的有力工具,也是为国民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2、社会簿记———银行信息系统。会计是核算与监督的重要工具,而银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核算中心和簿记中心,是整个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记录着资金的来源与去向、成本与效益、活动与成果,通过会计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了解资金使用效果和经营管理水平,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国民经济管理与决策必不可少的依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作用,进一步健全社会簿记系统,使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足够有价值的信息。

  3、科技情报系统。它是由各级科研机构和科学技术机构组成。其主要任务:一是提供已经研究成功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中具体应用效果的信息;二是提供有关各国科学技术部门正在研制的项目和有关科技发展方向的信息,即预测信息。这些信息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和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利用和引进先进技术改变我国的生产工艺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必须服从于经济管理的需要,有效的国民经济管理对经济信息要求很高。

  第一,及时。一方面及时记录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实现情况,迅速反馈经济运行过程中已发生或出现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及时地把决策部门和管理中心的调控信息传递给各级管理机构,并及时沟通各管理层工作。

  第二,准确。准确就是如实地反映经济活动客观情况,具有真实性。准确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失真的信息比没有信息更坏,它不仅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且会导致管理部门作出错误的决策,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适用。适用就是提供的经济信息能满足各级管理层的需要。如对于基层执行者来说,需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信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最高决策中心需要言简意赅反映问题本质的信息。

  第四,经济。经济就是用较少的费用获取必需的有较高价值的信息。在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大量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节省经济信息获取、加工、传递、贮存的费用,另一方面也要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利用程度。

  国民经济管理对经济信息的这些要求,是通过信息系统运行来实现的。信息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信息的获取。经济信息的获取是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或起点。

  2、经济信息的加工。经济信息加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信息分类、排序、比较、计算,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判断、聚同分异、去伪存真,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便于使用、传递和存贮,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提高管理效能。这也是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

  3、经济信息的传输。合理组织信息流,保证信息及时地源源不断地转送到使用信息部门是信息运行的目的。经济信息传输的具体要求是多、快、好、省,能否做到这些,取决于传输通道和传输功能。

  4、经济信息的贮存。这是经济信息在时间上的传输。加工过的经济信息,有的不需立即使用,有的虽然已经用过,但以后还有参考价值,这就需要将经济信息贮存起来,贮存的形式有图书、档案、文件、数据库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    下一篇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体系)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