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信用   
[0] 评论[0] 编辑

金属货币

什么是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金属货币的特点
  金属货币所以能在流通使用中逐渐取代了自然物货币和其他商品货币,这是世界各国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金属货币坚固耐磨,不易腐蚀,既便于流通,也适合于保存。
  因为货币既然作为交换媒介,就需要长久地在商品生产者中间流通,要经过无数人的手接触抚摸。有些人还把货币作为储藏手段,长期保存,以备不时之需,而布帛、粮食、茶砖,可可等商品货币就缺乏这种性能。
  其二、金属质地均匀,便于任意分割,分割后也可以再熔化后恢复原形,这一点特别适合于作货币。
  货币是用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尺码,商品价值有大小,这种量的差别应当在货币身上反映出来,金属作为单纯的物质来说,这一块和那一块往往是相同的,这种质的同一性,就使它们能够成为一个标准的尺码,而其他商品作货币就相形见绌了。牛与牛之间有大小肥瘦之分,粮食与粮食,皮毛与皮毛之间也有质的差别,就是海贝、龟板也有大小不等的区别。而金属可以任意分割,只要重量相等,它们的价值就相等,用其来表示商品量的多少,既准确又方便,如果需要,还可以把小块金属熔化,重新铸成大块,恢复原先形状。这样就比布帛、禽畜、海贝、珠玉都优越得多。如果用绵羊作货币换盐,至少要买值一头羊的盐,因为羊是不能任意分割的,如果一分割,活羊就成了死羊,而且羊的每一部份肉的品质也是不相同的,布匹、皮革同样如此。自然货币海贝也不能一分为二,分开后就会失去了其原来的价值,所以文字学家才创造了“分贝”为“贫”这个字来。正因为金属货币具有上述种种优特点,因而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逐渐取代了实物货币和自然物货币。
金属货币产生的原因
  (1)金属矿藏的发现和开采。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各种金属出现了,许多熔炼技术的发明使金属在交换中逐步成为主要对象,经常进入流通过程,从而使金属成为币材。
  (3)金属具有实物货币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等。)
金属货币的演化
  (1)由贱金属到贵金属的演变。货币金属最初是贱金属,多数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是铜。贱金属与初步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是相适应的,但后来存在货币材料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争夺原材料的问题,而且由于价值量的降低,不适应大宗交易。随着贵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于是币材由铜向银和金过渡。到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处于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2)金属货币经历了从称量货币到铸币的演变。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状流通的,每次交易时要称其重量估其成色,这时的货币称作称量货币。英镑的“镑”,五铢钱的“铢”都是重量单位,从中可以看出称量货币的踪迹。称量货币在交易中很不方便,难以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第三次大分工——商人阶层的出现,一些信誉好的商人就在货币金属块上打上印记,标明其重量和成色,进行流通,于是出现了最初的铸币,即私人铸币。当商品交换突破区域市场的范围后,金属块的重量和成色就要求有更具权威的证明,于是国家便开始管理货币,并凭借其政治权力开始铸造货币,于是经国家证明的、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铸成一定形状的国家铸币出现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重点调查    下一篇 金山大学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