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现代化
什么是工业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业自身建立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基础上,使整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通过实现工业现代化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必然趋势。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货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并开始实施的,走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工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①劳动资料的现代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②工业部门结构现代化,加速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建立新兴工业部门。
③职工知识结构现代化。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普遍提高,在职工中科技人员比重不断提高,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的比重增加。
④管理现代化。在工业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与其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境完成重构,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编辑]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
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就成为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工业现代化,都是以工业革命为起点开始其历史进程的。但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不同。工业化的目标是使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建立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国;而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则是要使工业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达到并保持当代世界的先进水平。
第二,适用的空间范围不同。工业化主要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机器大工业在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而工业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概念,更主要的它还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它不仅是世界工业总体的发展趋势,其标准也是世界统一的。
第三,历史跨度不同。工业化是工业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它们具有共同的起点一机器大工业的诞生。但是工业化具有明确的终点和下限,而工业现代化则是一个随着时代和历史的进步不断地进行的发展过程,没有明确的下限和终点。第四,实现的标准不同。工业化实现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如工业超过农业、重工业超过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等等;而工业现代化却没有其实现的固定不变的量化标志。它实现的标志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世界先进水平又是在不断提高不断变化着的。因此,工业现代化实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
">编辑]工业现代化的历史性和世界性
工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自工业产生以来就有的。工业现代化实际上是“机器大工业”的现代化,而并不包括手工业的现代化。因此,它是以机器大工业的诞生为起点而开始其漫长历程的。工业现代化的内容和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这是因为,工业现代化是指把工业建立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使工业生产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与之相对应的世界工业先进水平的标准也是不断地提高的。这样,工业现代化就成为一个随着时间推移、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虽然不能说工业现代化的内容和水平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不同内容和水平的工业现代化。由以手工业劳动和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可以说是世界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工业现代化。当时人们就曾把那时刚刚产生的机器大工业称为“现代工业”。从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技术出现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和革新,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地出现、应用和推广,工业现代化的内容也就随之不断地改变和更新,水平也越来越高。19世纪末期的科技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新技术浪潮,都曾赋予工业现代化以全新的内容,使其具有更高的水平和更快的发展速度。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现代化在内容和水平上,都较以前更为丰富更为高深。马克思指出:“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世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工业现代化是一个没有最后终点的连续变革过程。
首先,随着世界工业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强化,工业现代化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发展问题。工业现代化是机器大工业的现代化,而机器大工业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产的社会化。这里的社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国之内的生产社会化,还应该包括工业生产的国际社会化。当然,工业生产的国际社会化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是由各国国内社会化逐步扩展而来的。在机器工业建立之初,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建立了近代工业体系,而这几个国家内部的机器工业体系也很不完善,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因此,工业生产的社会化还局限于几个国家之内。而随着工业发达国家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后发国家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工业生产的社会化便开始越出国界而发展成为国际化。国际分工的扩大、世界市场的扩展、国际贸易的大规模增长、资本输出、国际贷款额的急剧增加,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战后的迅速发展,使工业生产无论是在生产资料的使用上,还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实现过程中,都进一步国际化了。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工业也越来越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世界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一体化趋势必然日益强化。因此,工业现代化也就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问题。
其次,工业现代化的标准是世界共同的统一标准,即世界性的标准。工业现代化是以当代世界最新科学技术为先导,使工业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因此,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标准,就是世界最新科技水平和世界先进工业水平。这是从世界工业的整体出发,考虑世界的科技水平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世界共同的统一的概念。它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不是哪一个民族或国家所独有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工业落后国家,都必须以这个世界统一的标准作为自己进行工业现代化的目标,都必须以此作为衡量自己国家是否实现工业现代化或其实现程度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统一的,也是唯一的,不可能有第二个标准。
当然,我们强调工业现代化的世界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它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国家性。世界工业生产是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世界工业现代化是由民族的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构成的。而由于各方面历史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世界各国工业现代化的条件、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的巨大差异。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特殊环境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业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工业现代化,使自己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工业跟上当代科技进步的步伐,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工业现代化也具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性。
">编辑]工业现代化的两种类型与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
对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其工业现代化的条件、内容和水平是大不相同的,但仍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另一类是落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对工业生产和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来说,其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并没有因为工业现代化的暂时实现而完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世界先进工业水平标准的不断提高,这些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又面临着向新的科技水平看齐,向新的世界先进工业水平跃进的任务。因此,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是使自己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生产不断地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的步伐,把工业不断地建立在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从而保持自己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领先地位。而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工业现代化则意味着采取适合自己的高效率和高速度的发展战略,通过有计划的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不仅要逐步地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的距离,早日赶上发达国家,而且要追逐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自己的工业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两类国家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也各自带有鲜明的特征。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而落后国家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则是赶上并超过先进工业国家。为此,我们可以把发达国家所从事的工业现代化称为“领先”型工业现代化,而把落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称为“赶超”型工业现代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现代化存在着上述两种类型。任何国家所进行的工业现代化必属于其中一种类型,不是属于“领先”型,就属于“赶超”型。但就一个国家来说,其工业现代化的类型却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世界各国工业现代化的速度是极不一致的。有的国家快些,有的国家慢些。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工业现代化的速度也会有快有慢。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各国在世界工业现代化中原来所处的地位不断地发生变化。直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会失去原来的优势,逐渐落后于世界科技和工业的发展,被别的国家赶上并超过而沦为工业落后国家或相对落后的国家。而另一些原来工业落后国家会迎头赶上,一跃成为新的工业发达国家。这时,原来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就会由“领先”型转变为“赶超”型,而原来落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就由“赶超”型转变为“领先”型了。在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
由于世界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性和各国工业现代化类型互换的可能性,促使各个国家在世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落后国家力图通过“赶超”型现代化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以使自己摆脱落后而居世界的领先地位;而发达国家则要通过“领先”型现代化来求得新的提高与发展,以跟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自己的工业领先地位。世界各国工业现代化的竞相发展,两种工业现代化类型的相互转换,促使世界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内容的不断更新,形成了世界工业现代化总体运动的历史轨迹。
">编辑]工业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
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至20世纪90年代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级向高级,从一国一地区向全球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拉开了机器大工业建立与发展的帷幕,开始了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工业革命的结果,使英国在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建立起了完整的机器工业体系,并在工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居于世界首位,从而成为当时世界的工业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在英国取得胜利之后,在空间上又向北美、欧洲扩展。美国在18世纪末,法国在19世纪初,德国和俄国在19世纪30年代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加入了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行列。这就形成了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第一次跃进高潮。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英国挟工业革命之余威,使自己的工业生产又一次获得突破性发展,从而把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步。英国工业无论在产品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生产效率、资金占用、赢利水平和先进设备的自给率上,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从而牢牢地占据着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地位,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先型”工业现代化的国家。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世界工业现代化刚刚起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不高,内容也比较单一;第二,到19世纪60年代,只有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其他欧美国家刚刚发展,而广大亚非拉地区国家还是空白区。因此,整个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格局是英国独霸的一元结构。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和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完成的基础上,不间断地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很快接近并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无论在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上,还是在主要工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从而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成为第一批通过“赶超”型工业现代化获得成功的范例。
与此同时,英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到来之际,没有重视科技发展与应用并举,未用最新的技术装备自己的工业,相反却因循守旧、不图进取。结果被美德两国捷足先登,失去了借助新的科技革命进一步发展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终于失去了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地位。从“领先”型工业现代化转化为“赶超”型工业现代化的国家。
新的科技革命给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其出现了新的特点。第一,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与内容有了极大地提高和丰富。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推广,世界工业现代化又有了新的内容和标准。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机器体系已经落后于时代,不再是世界先进工业水平的标志了。第二,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美、德两国的迅速崛起和英国的衰落,原来由英国独霸工业发达国家地位的一元局面被打破。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呈现出美、英、德、法等国平分秋色、各领风骚的多元格局。第三,世界工业现代化在空问上继续向外扩展。除了北美西欧外,俄国在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的基础上大大地缩小了与世界工业先进水平的距离。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加入了世界工业现代化的行列,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从欧美扩展到了亚洲。至20世纪初,日本用短短的40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用70年至100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以飞快的速度向世界工业先进水平靠拢。
世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内容的丰富、发展格局的变化以及它向东欧和亚洲纵深发展与空间扩张,标志着世界工业现代化第二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加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倒退。战争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了几年的恢复,从2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了政治经济相对稳定时期。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出现高涨,使世界工业现代化又有了新的跃进。但是,20年代的经济高涨也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其最后结果,爆发了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和整个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现代化再次陷入低潮。经济竞争与国际关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导致了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给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打击。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中的重大事件,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的开始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陷入发展危机的30年代~40年代,苏联工业和经济以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工业化时期的速度增长,为处于低潮中的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注入了新的生机。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特点是:第一,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总的趋势是曲折发展、徘徊不前。第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增,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明显地超过其他发达国家而遥遥领先。原来世界工业现代化中多国称雄的局面又被打破,形成了美国独占领先地位的一元结构。第三,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为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和生机。在资本主义工业现代化之外,又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运动。由资本主义国家独占工业现代化的局面被打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50年代~60年代,世界范围内又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科技革命的强劲东风,使工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形成了50年代~70年代初整整20年的工业高涨。新的科技革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高涨,促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和东欧等一些国家获得独立和解放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中,出现了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工业现代化分庭抗礼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使亚、非、拉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从50年代起,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进一步向全球推进,几乎波及了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范围”的工业现代化运动。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后新的科技革命以及西方国家长达20年的工业高涨,使世界先进工业的水平又有了极大的提高,内容也更为丰富。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其程度超过前两次发展高潮。第二,一大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步人工业现代化的行列,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在广度上和空间上进一步向全球扩张,成为真正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工业现代化运动。第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蓬勃发展,给世界工业现代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四,随着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崛起,美国在世界工业现代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其绝对优势的地位开始动摇。
从70年代初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了经济停滞与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70年代~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固定资本的投资速度越来越缓慢,物价指数飞快地上涨,工人大批失业,外贸出口也呈减缓趋势。世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在西方发达国家遇到了挫折,出现了发展的低潮。
与此同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工业现代化进程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如,通货膨胀严重,国际贸易状况恶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工业化冒进,外债增多,资金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在70年代已经出现,至80年代进一步表面化了,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进程。
70年代~80年代,中国、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探索和加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改革成为这些国家中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主观经验不足,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与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只能在不断的尝试与艰难的探索中前进。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滞胀,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艰难,表明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又进人了低潮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与前一次发展低潮相比,这一次世界工业现代化不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遇到了挫折和阻力。如果说前一次低潮主要出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么这一次低潮则波及了全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使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内容更为丰富,道路更加多样化。第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现代化道路的多样化选择,以及所遇到的挫折,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变得更为复杂。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各自经济实力的变化,使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格局H趋复杂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地位进一步下降,它在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中的领先地位受到严重威胁。日本与欧共体加速崛起,大有与美国成三足鼎立之势。
参考文献
工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业自身建立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基础上,使整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通过实现工业现代化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必然趋势。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货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并开始实施的,走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工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①劳动资料的现代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②工业部门结构现代化,加速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建立新兴工业部门。
③职工知识结构现代化。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普遍提高,在职工中科技人员比重不断提高,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的比重增加。
④管理现代化。在工业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与其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境完成重构,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编辑]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
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就成为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工业现代化,都是以工业革命为起点开始其历史进程的。但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不同。工业化的目标是使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建立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国;而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则是要使工业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达到并保持当代世界的先进水平。
第二,适用的空间范围不同。工业化主要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机器大工业在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而工业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概念,更主要的它还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它不仅是世界工业总体的发展趋势,其标准也是世界统一的。
第三,历史跨度不同。工业化是工业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它们具有共同的起点一机器大工业的诞生。但是工业化具有明确的终点和下限,而工业现代化则是一个随着时代和历史的进步不断地进行的发展过程,没有明确的下限和终点。第四,实现的标准不同。工业化实现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如工业超过农业、重工业超过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等等;而工业现代化却没有其实现的固定不变的量化标志。它实现的标志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世界先进水平又是在不断提高不断变化着的。因此,工业现代化实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
">编辑]工业现代化的历史性和世界性
工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自工业产生以来就有的。工业现代化实际上是“机器大工业”的现代化,而并不包括手工业的现代化。因此,它是以机器大工业的诞生为起点而开始其漫长历程的。工业现代化的内容和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这是因为,工业现代化是指把工业建立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使工业生产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与之相对应的世界工业先进水平的标准也是不断地提高的。这样,工业现代化就成为一个随着时间推移、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虽然不能说工业现代化的内容和水平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不同内容和水平的工业现代化。由以手工业劳动和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可以说是世界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工业现代化。当时人们就曾把那时刚刚产生的机器大工业称为“现代工业”。从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技术出现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和革新,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地出现、应用和推广,工业现代化的内容也就随之不断地改变和更新,水平也越来越高。19世纪末期的科技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新技术浪潮,都曾赋予工业现代化以全新的内容,使其具有更高的水平和更快的发展速度。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现代化在内容和水平上,都较以前更为丰富更为高深。马克思指出:“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世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工业现代化是一个没有最后终点的连续变革过程。
首先,随着世界工业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强化,工业现代化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发展问题。工业现代化是机器大工业的现代化,而机器大工业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产的社会化。这里的社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国之内的生产社会化,还应该包括工业生产的国际社会化。当然,工业生产的国际社会化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是由各国国内社会化逐步扩展而来的。在机器工业建立之初,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建立了近代工业体系,而这几个国家内部的机器工业体系也很不完善,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因此,工业生产的社会化还局限于几个国家之内。而随着工业发达国家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后发国家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工业生产的社会化便开始越出国界而发展成为国际化。国际分工的扩大、世界市场的扩展、国际贸易的大规模增长、资本输出、国际贷款额的急剧增加,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战后的迅速发展,使工业生产无论是在生产资料的使用上,还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实现过程中,都进一步国际化了。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工业也越来越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世界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一体化趋势必然日益强化。因此,工业现代化也就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问题。
其次,工业现代化的标准是世界共同的统一标准,即世界性的标准。工业现代化是以当代世界最新科学技术为先导,使工业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因此,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标准,就是世界最新科技水平和世界先进工业水平。这是从世界工业的整体出发,考虑世界的科技水平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世界共同的统一的概念。它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不是哪一个民族或国家所独有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工业落后国家,都必须以这个世界统一的标准作为自己进行工业现代化的目标,都必须以此作为衡量自己国家是否实现工业现代化或其实现程度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统一的,也是唯一的,不可能有第二个标准。
当然,我们强调工业现代化的世界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它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国家性。世界工业生产是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世界工业现代化是由民族的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构成的。而由于各方面历史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世界各国工业现代化的条件、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的巨大差异。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特殊环境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业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工业现代化,使自己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工业跟上当代科技进步的步伐,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工业现代化也具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性。
">编辑]工业现代化的两种类型与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
对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其工业现代化的条件、内容和水平是大不相同的,但仍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另一类是落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对工业生产和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来说,其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并没有因为工业现代化的暂时实现而完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世界先进工业水平标准的不断提高,这些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又面临着向新的科技水平看齐,向新的世界先进工业水平跃进的任务。因此,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是使自己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生产不断地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的步伐,把工业不断地建立在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从而保持自己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领先地位。而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工业现代化则意味着采取适合自己的高效率和高速度的发展战略,通过有计划的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不仅要逐步地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的距离,早日赶上发达国家,而且要追逐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自己的工业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两类国家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也各自带有鲜明的特征。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而落后国家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则是赶上并超过先进工业国家。为此,我们可以把发达国家所从事的工业现代化称为“领先”型工业现代化,而把落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称为“赶超”型工业现代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现代化存在着上述两种类型。任何国家所进行的工业现代化必属于其中一种类型,不是属于“领先”型,就属于“赶超”型。但就一个国家来说,其工业现代化的类型却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世界各国工业现代化的速度是极不一致的。有的国家快些,有的国家慢些。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工业现代化的速度也会有快有慢。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各国在世界工业现代化中原来所处的地位不断地发生变化。直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会失去原来的优势,逐渐落后于世界科技和工业的发展,被别的国家赶上并超过而沦为工业落后国家或相对落后的国家。而另一些原来工业落后国家会迎头赶上,一跃成为新的工业发达国家。这时,原来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就会由“领先”型转变为“赶超”型,而原来落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就由“赶超”型转变为“领先”型了。在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
由于世界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性和各国工业现代化类型互换的可能性,促使各个国家在世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落后国家力图通过“赶超”型现代化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以使自己摆脱落后而居世界的领先地位;而发达国家则要通过“领先”型现代化来求得新的提高与发展,以跟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自己的工业领先地位。世界各国工业现代化的竞相发展,两种工业现代化类型的相互转换,促使世界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内容的不断更新,形成了世界工业现代化总体运动的历史轨迹。
">编辑]工业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
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至20世纪90年代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级向高级,从一国一地区向全球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 (一)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大约100年时间,这是世界工业现代化初步发展和第一次高潮时期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拉开了机器大工业建立与发展的帷幕,开始了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工业革命的结果,使英国在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建立起了完整的机器工业体系,并在工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居于世界首位,从而成为当时世界的工业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在英国取得胜利之后,在空间上又向北美、欧洲扩展。美国在18世纪末,法国在19世纪初,德国和俄国在19世纪30年代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加入了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行列。这就形成了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第一次跃进高潮。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英国挟工业革命之余威,使自己的工业生产又一次获得突破性发展,从而把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步。英国工业无论在产品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生产效率、资金占用、赢利水平和先进设备的自给率上,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从而牢牢地占据着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地位,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先型”工业现代化的国家。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世界工业现代化刚刚起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不高,内容也比较单一;第二,到19世纪60年代,只有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其他欧美国家刚刚发展,而广大亚非拉地区国家还是空白区。因此,整个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格局是英国独霸的一元结构。
- (二)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约40年时间,是世界工业现代化的第二次发展高潮时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和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完成的基础上,不间断地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很快接近并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无论在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上,还是在主要工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从而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成为第一批通过“赶超”型工业现代化获得成功的范例。
与此同时,英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到来之际,没有重视科技发展与应用并举,未用最新的技术装备自己的工业,相反却因循守旧、不图进取。结果被美德两国捷足先登,失去了借助新的科技革命进一步发展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终于失去了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地位。从“领先”型工业现代化转化为“赶超”型工业现代化的国家。
新的科技革命给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其出现了新的特点。第一,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与内容有了极大地提高和丰富。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推广,世界工业现代化又有了新的内容和标准。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机器体系已经落后于时代,不再是世界先进工业水平的标志了。第二,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美、德两国的迅速崛起和英国的衰落,原来由英国独霸工业发达国家地位的一元局面被打破。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呈现出美、英、德、法等国平分秋色、各领风骚的多元格局。第三,世界工业现代化在空问上继续向外扩展。除了北美西欧外,俄国在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的基础上大大地缩小了与世界工业先进水平的距离。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加入了世界工业现代化的行列,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从欧美扩展到了亚洲。至20世纪初,日本用短短的40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用70年至100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以飞快的速度向世界工业先进水平靠拢。
世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内容的丰富、发展格局的变化以及它向东欧和亚洲纵深发展与空间扩张,标志着世界工业现代化第二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 (三)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约30年时间。这是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曲折徘徊时期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加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倒退。战争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了几年的恢复,从2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了政治经济相对稳定时期。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出现高涨,使世界工业现代化又有了新的跃进。但是,20年代的经济高涨也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其最后结果,爆发了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和整个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现代化再次陷入低潮。经济竞争与国际关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导致了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给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打击。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中的重大事件,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的开始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陷入发展危机的30年代~40年代,苏联工业和经济以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工业化时期的速度增长,为处于低潮中的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注入了新的生机。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特点是:第一,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总的趋势是曲折发展、徘徊不前。第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增,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明显地超过其他发达国家而遥遥领先。原来世界工业现代化中多国称雄的局面又被打破,形成了美国独占领先地位的一元结构。第三,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为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和生机。在资本主义工业现代化之外,又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运动。由资本主义国家独占工业现代化的局面被打破。
- (四)从20世纪40年代中叶至70年代初。近30年时间。是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第三次发展高潮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50年代~60年代,世界范围内又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科技革命的强劲东风,使工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形成了50年代~70年代初整整20年的工业高涨。新的科技革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高涨,促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和东欧等一些国家获得独立和解放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中,出现了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工业现代化分庭抗礼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使亚、非、拉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从50年代起,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进一步向全球推进,几乎波及了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范围”的工业现代化运动。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后新的科技革命以及西方国家长达20年的工业高涨,使世界先进工业的水平又有了极大的提高,内容也更为丰富。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其程度超过前两次发展高潮。第二,一大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步人工业现代化的行列,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在广度上和空间上进一步向全球扩张,成为真正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工业现代化运动。第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蓬勃发展,给世界工业现代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四,随着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崛起,美国在世界工业现代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其绝对优势的地位开始动摇。
- (五)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多元发展时期
从70年代初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了经济停滞与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70年代~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固定资本的投资速度越来越缓慢,物价指数飞快地上涨,工人大批失业,外贸出口也呈减缓趋势。世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在西方发达国家遇到了挫折,出现了发展的低潮。
与此同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工业现代化进程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如,通货膨胀严重,国际贸易状况恶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工业化冒进,外债增多,资金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在70年代已经出现,至80年代进一步表面化了,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进程。
70年代~80年代,中国、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探索和加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改革成为这些国家中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主观经验不足,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与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只能在不断的尝试与艰难的探索中前进。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滞胀,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艰难,表明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又进人了低潮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与前一次发展低潮相比,这一次世界工业现代化不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遇到了挫折和阻力。如果说前一次低潮主要出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么这一次低潮则波及了全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使世界工业现代化的内容更为丰富,道路更加多样化。第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现代化道路的多样化选择,以及所遇到的挫折,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变得更为复杂。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各自经济实力的变化,使世界工业现代化的格局H趋复杂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地位进一步下降,它在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中的领先地位受到严重威胁。日本与欧共体加速崛起,大有与美国成三足鼎立之势。
参考文献
- ↑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 ↑ 2.0 2.1 2.2 2.3 韩毅.论工业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1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