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敬琏简介
吴敬琏,经济学家,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苏南京市。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国联通独立董事等职。
吴敬琏的主要研究方向 理论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现代公司治理 吴敬琏的理论思想
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他参加了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和于光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在这一期间,他的理论文章,如与林子力合写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论》等,特别是为于光远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写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被国外某些学者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
从1979年开始,他把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面来。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想法。他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 为在中国开辟比较经济体制研究这个新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
1984年7月从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归来,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某些简政放权的措施,使得地方封锁割据现象加重,而企业并未获得应有的自主权,于是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
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指出,为了保证经济改革能够平稳进行,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市场不太紧张,国家财政,物资后备比较宽裕的良好经济环境。此后,他针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以上观点,并提出对改革目标和实施步骤作出总体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
1985年11月,他领导一个课题组对“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为题的报告中提出,中国正处在二元经济迅速向现代经济转化的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始终十分注意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十分注意社会资金的积累,恰当地把握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速度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1986年初,他参加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的工作。他有机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这一时期,他写的《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吴敬琏的主要论文和专著 《经济改革问题探索》——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版。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经济版《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与周小川、楼继伟合作)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中国经济的动态分析和对策研究》(与胡季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南韩一朝阁1989年韩文版《吴敬琏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通向市场经济之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日本The SIMUL PRESS,INE . 1995年日本版《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市场经济的培育和运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中国:高成长经济之挑战》——日本经济新闻社1993年与林实共同编著,中国计划出版社中文版1995年《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建设市场经济的总体构想与方案设计》(合著)——中央编译出版1996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国企改革攻坚15题》(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吴敬琏,经济学家,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苏南京市。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国联通独立董事等职。
吴敬琏的主要研究方向 理论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现代公司治理 吴敬琏的理论思想
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他参加了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和于光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在这一期间,他的理论文章,如与林子力合写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论》等,特别是为于光远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写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被国外某些学者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
从1979年开始,他把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面来。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想法。他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 为在中国开辟比较经济体制研究这个新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
1984年7月从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归来,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某些简政放权的措施,使得地方封锁割据现象加重,而企业并未获得应有的自主权,于是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
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指出,为了保证经济改革能够平稳进行,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市场不太紧张,国家财政,物资后备比较宽裕的良好经济环境。此后,他针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以上观点,并提出对改革目标和实施步骤作出总体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
1985年11月,他领导一个课题组对“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为题的报告中提出,中国正处在二元经济迅速向现代经济转化的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始终十分注意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十分注意社会资金的积累,恰当地把握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速度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1986年初,他参加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的工作。他有机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这一时期,他写的《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吴敬琏的主要论文和专著 《经济改革问题探索》——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版。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经济版《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与周小川、楼继伟合作)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中国经济的动态分析和对策研究》(与胡季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南韩一朝阁1989年韩文版《吴敬琏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通向市场经济之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日本The SIMUL PRESS,INE . 1995年日本版《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市场经济的培育和运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中国:高成长经济之挑战》——日本经济新闻社1993年与林实共同编著,中国计划出版社中文版1995年《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建设市场经济的总体构想与方案设计》(合著)——中央编译出版1996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国企改革攻坚15题》(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