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希法亭
鲁道夫·希法亭生平简介
希法亭1877年8月10日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中学毕业后,希法亭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0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但他并没有跻身医学界,反而转入了社会科学领域。在理论上他对研究政治经济学很感兴趣,尤其对金融资本有深入研究,在这方面花了大量时间。在实践上他投身于当时的工人运动。他转向社会主义的时间比较早,15岁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学生协会。22岁那年,希法亭就开始用法文在《社会主义运动》杂志上发表文章。1902年以后他加入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后又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他就经常给《新时代》杂志写有关经济问题的文章。1904年,他针对庞巴维克从奥地利的边际效用说的观点出发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所作的批判,写了一本书进行答辩,这本书被保罗·斯威齐评为“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对主观价值理论所作的最好的批判”。在同一年,他跟麦克斯·阿德勒一道创办了《马克思研究》。
1906年,他应邀到柏林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党校讲课,随后任《前进报》的外籍编辑。1914年,他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翼一道反对军事预算,随后他任独立社会民主党(USPD)《自由》杂志的编辑。1920年,在获得普鲁士的公民身份以后,他就在国家经济委员会任职,并在1924至1933年任国会议员,担任过两届政府的财政部长(1923年和1928—1929年)。纳粹掌权后,他不得不流亡国外,并于1938 年迁至巴黎。
他在法国巴黎期间,在1940年,当法国在德国进攻下败退时,他也跟着撤到了法国南部。由于他的捷克护照未经签证,他又不愿非法越过边界,就留在了法国,并被指定居留在阿尔列斯。他在一家旅馆里比较安静地住了一些时候,还经常到市里的图书馆去看书,并写下了《历史问题》一书,探讨了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此书在他死后出版。由于德国当局的再三紧急要求,维希政府援用停战协定第19条,把希法亭引渡给了德国秘密警察。不久,他在巴黎,受到拷打。1941年2月10日被关进拉桑德监狱。
鲁道夫·希法亭经济思想
希法亭的主要著作《金融资本论》,利用德国帝国主义的素材作为分析背景,目的是研究“资本主义最新阶段”。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该书“虽然作者在货币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并且有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调和起来的倾向,但是这本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作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该书共有五篇,以独自的理论体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
第一篇《货币与信用》分析了流通信用和资本信用的区别。第二篇《资本的动员、虚拟资本》分析了在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形式下,银行利用动员来的资本,可以获得一种属于特殊经济范畴的“创业者利 润”。第三篇《金融资本与自由竞争的限制》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他的金融资本的概念是“实际上变成了工业资本的银行资本,即货币形式的资 本”。第四篇《金融资本与危机》分析了在金融资本支配下,作为资本的现实运动形式的危机,周期运动的结构变化,指出垄断组织的卡特尔不能阻止危机的发生,也不能回避其影响。第五篇《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分析了金融资本对整个社会关系的影响。
希法亭由于受到当时新康德主义思潮的影响,不能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而过于偏重从流通过程出发,陷入了流通主义的方法论。他在研究金融资本时,不是首先从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经济特征即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产生开始,而是从货币和信用开始,把流通领域提到首位,认为交换具有决定的意义。他的危机理论放弃了马克思对危机的根本原因的分析,只认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均衡条件的暂时“混乱”,是由于价格形成中的混乱所引起的“不均衡”。
他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首先是流通手段,不需要和黄金联系,纸币的“通用价值”是由“社会必要的流通价值”来规定,不需要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中的迂回道路。他主张纯粹的纸币本位制,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就可以防止价值规律起作用。他认为这种中央银行可以对整个社会生产进行调节,决定它们的生产数量,因此,价格决定也就成了纯粹名义上的事情,其作用只不过是对卡特尔组织的资本 贵族和广大劳动者之间进行总产品的分配而已。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按希法亭的理论,要对社会总生产过程以及其组成部分的流通过程、分配过程进行全面有意识的所谓“社会调节和管理”,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希法亭的理论,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控制,实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思想。
鲁道夫·希法亭的著作
希法亭一生的作品颇丰,在22岁时就在《社会主义运动》杂志上发表文章,接下来的发表作品也很多,还有《历史问题》等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融资本论》。
希法亭1877年8月10日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中学毕业后,希法亭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0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但他并没有跻身医学界,反而转入了社会科学领域。在理论上他对研究政治经济学很感兴趣,尤其对金融资本有深入研究,在这方面花了大量时间。在实践上他投身于当时的工人运动。他转向社会主义的时间比较早,15岁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学生协会。22岁那年,希法亭就开始用法文在《社会主义运动》杂志上发表文章。1902年以后他加入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后又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他就经常给《新时代》杂志写有关经济问题的文章。1904年,他针对庞巴维克从奥地利的边际效用说的观点出发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所作的批判,写了一本书进行答辩,这本书被保罗·斯威齐评为“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对主观价值理论所作的最好的批判”。在同一年,他跟麦克斯·阿德勒一道创办了《马克思研究》。
1906年,他应邀到柏林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党校讲课,随后任《前进报》的外籍编辑。1914年,他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翼一道反对军事预算,随后他任独立社会民主党(USPD)《自由》杂志的编辑。1920年,在获得普鲁士的公民身份以后,他就在国家经济委员会任职,并在1924至1933年任国会议员,担任过两届政府的财政部长(1923年和1928—1929年)。纳粹掌权后,他不得不流亡国外,并于1938 年迁至巴黎。
他在法国巴黎期间,在1940年,当法国在德国进攻下败退时,他也跟着撤到了法国南部。由于他的捷克护照未经签证,他又不愿非法越过边界,就留在了法国,并被指定居留在阿尔列斯。他在一家旅馆里比较安静地住了一些时候,还经常到市里的图书馆去看书,并写下了《历史问题》一书,探讨了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此书在他死后出版。由于德国当局的再三紧急要求,维希政府援用停战协定第19条,把希法亭引渡给了德国秘密警察。不久,他在巴黎,受到拷打。1941年2月10日被关进拉桑德监狱。
鲁道夫·希法亭经济思想
希法亭的主要著作《金融资本论》,利用德国帝国主义的素材作为分析背景,目的是研究“资本主义最新阶段”。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该书“虽然作者在货币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并且有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调和起来的倾向,但是这本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作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该书共有五篇,以独自的理论体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
第一篇《货币与信用》分析了流通信用和资本信用的区别。第二篇《资本的动员、虚拟资本》分析了在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形式下,银行利用动员来的资本,可以获得一种属于特殊经济范畴的“创业者利 润”。第三篇《金融资本与自由竞争的限制》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他的金融资本的概念是“实际上变成了工业资本的银行资本,即货币形式的资 本”。第四篇《金融资本与危机》分析了在金融资本支配下,作为资本的现实运动形式的危机,周期运动的结构变化,指出垄断组织的卡特尔不能阻止危机的发生,也不能回避其影响。第五篇《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分析了金融资本对整个社会关系的影响。
希法亭由于受到当时新康德主义思潮的影响,不能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而过于偏重从流通过程出发,陷入了流通主义的方法论。他在研究金融资本时,不是首先从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经济特征即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产生开始,而是从货币和信用开始,把流通领域提到首位,认为交换具有决定的意义。他的危机理论放弃了马克思对危机的根本原因的分析,只认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均衡条件的暂时“混乱”,是由于价格形成中的混乱所引起的“不均衡”。
他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首先是流通手段,不需要和黄金联系,纸币的“通用价值”是由“社会必要的流通价值”来规定,不需要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中的迂回道路。他主张纯粹的纸币本位制,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就可以防止价值规律起作用。他认为这种中央银行可以对整个社会生产进行调节,决定它们的生产数量,因此,价格决定也就成了纯粹名义上的事情,其作用只不过是对卡特尔组织的资本 贵族和广大劳动者之间进行总产品的分配而已。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按希法亭的理论,要对社会总生产过程以及其组成部分的流通过程、分配过程进行全面有意识的所谓“社会调节和管理”,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希法亭的理论,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控制,实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思想。
鲁道夫·希法亭的著作
希法亭一生的作品颇丰,在22岁时就在《社会主义运动》杂志上发表文章,接下来的发表作品也很多,还有《历史问题》等著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融资本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