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金融   
[0] 评论[0] 编辑

金融业全能化经营

发生背景
金融业全能化经营证券金融
金融制度的变革,往往伴随着金融服务手段创新和金融服务理念革命。而这一切都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人类社会科技水平进步的背景下发生的。

1.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背景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技术引进市场进而产生了提供极为廉价服务的“网上经纪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使大小券商、其他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如资讯公司、网络公司等)都有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参与证券市场的网上交易。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软件化和无形化使得原来的银证分离地带变得模糊,网上交易无疑为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证券业务提供了保护屏障,金融业务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日益融合。

银行的虚拟化和智能化将使银行的收入来源结构及业务内容面临调整,以组织项目资金筹集、资本重组以及基金管理和财务顾问为主要业务的商业银行将有极大的发展。这样,银行全能化服务趋势得到增强。

2.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金融国际化,全球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必将要求大一统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产生。流动货币政策的协调统一以及货币的一体化趋势,也将逐步减少贸易和投资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全球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金融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跨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涌现。国际金融领域风险的传染性和传导性,使得国际银行业的经营风险问题十分突出。面对加大的金融风险,高度一体化市场的金融风险将不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所能解决的,需要全球性的金融机构来承担;促进全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对外开放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原则,这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于金融国际化制度创新的客观要求;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一体化金融市场范围扩大,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金融市场电脑化、网络化把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连成一片,使全球各地市场融为一体,打破了不同地区市场时差的限制;全球不同类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银行信贷、债券股票外汇市场等也相互贯通。金融证券化贯通了间接金融直接金融,联结了各类金融市场,使储蓄存款机构、信贷银行、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各类基金甚至各种保险公司等业务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资金不但在某一类市场实现跨国界的流动,而且能在不同类市场之间迅速转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能化经营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金融全球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银行业加强调整、兼并合并和金融创新已使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经营模式被打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逐渐模糊,金融机构业务交叉并走向多元化、综合化。银行已经开始从传统的放款业务向证券投资领域进军,有些银行还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信托、抵押、保险等一些非传统银行业务领域,而证券、租赁、保险等金融公司也已开始向特定顾客发放贷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金融业由分业向全能化经营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强。

3.金融创新的推动

当代以新型化、多样化、电子化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愈来愈模糊不清,金融机构业务交叉呈现自由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新趋势。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分业经营的管制失去了效力,各国金融当局不得不放松管制,使得跨国银行的经营业务扩展到非银行业务领域,跨国银行开始经营过去主要由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的债务发行、信托、咨询、保险等收费业务,并且还开始经营一些与普通银行无关的经营业务,如国际租赁、国际现金管理、国际投资管理,有的跨国银行甚至从事出口信贷。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为跨国银行向 “全能银行”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跨国银行业务综合化的发展。而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业购并浪潮呈现出新的特点,金融购并不再是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购并,更加快了国际银行向全能化经营迈进的步伐。

金融创新被看做是21世纪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交易网络化、交易集约化、业务综合化、监管国际化,将成为金融创新未来发展特征。

4.金融监管变革的作用

金融市场一体化尤其是通讯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金融风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下难以集中控制和监管,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协调的监管体系应随着全能化经营而发展。因此,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统一由一个机构来监管的单一监管体制也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金融当局从提高本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发,也开始着手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把多个各自为政监管机构改革为合并组成一个监管机构;关于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经营范围等规定也得到一致放松。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银行业加强调整、兼并、合并和金融创新已使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发生根本改变。这样,金融监管体系的集中统一化趋势与金融业由分业向全能化经营的趋势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金融国际化、金融信息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伴随着这些客观结果连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机制的改革,金融全能化经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全能化经营的发展背景本身就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尤其是信息化和自由化是其中关键——信息技术对于金融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为全能化经营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自由化则为全能化经营在制度领域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同时,全能化经营作为金融企业的组织经营方式,不仅涉及到宏观背景环境与制度,而且也关系到微观金融主体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微观经营环境。因此,宏观与微观的共同影响是全能化经营的第二个特征,从这个角度讲,任何金融组织的全能化经营决策都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

具体表现

1.银行、证券的业务融合

证券化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与运用,促进了银行、证券等多方面金融服务的融合。

证券化(Securitization)是“资产的证券化”,即将贷款债权、赊款债权等流动性差的资产转让给特别设立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SPV发行证券,使资产以证券形式发生流动,指的是将无流动性资产转化为有流动性证券的金融技术。

不良债权问题深化促使资本证券化成为不良债权的处理手段;同时,企业的融资渠道开始多样化,多数企业选择比发行债券成本更低的证券化商品; 技术的发达,在数据处理、统计处理等方面以较高技术支持证券化发展。资产证券化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商机进而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一方面,投资银行积极为企业设计与需求相适应的证券化商品,参与商品的发行承销;另一方面,银行利用对企业贷款债权的证券化,既保证了自有资产比率,又可通过债权转化获取手续费收益。

金融衍生工具也是发源于美国传播于全世界的金融技术之一。金融衍生工具是从股票利率货币等原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商品,其价格的形成取决于原资产价格,代表性商品有可转债期权期货等。在投资银行业务中,与金融衍生工具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二级市场的自营与经纪业务。

融资投资和金融机构出于控制风险的需要,开发出以套利交易为主要内容的衍生工具。同时,电脑技术、定价理论和信用评价技术的发展为衍生工具的运用和普及提供了条件,使衍生工具得以迅速发展。

2.保险业的证券化

保险企业对于收入及利润的追求以及市场经济对于金融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都促进着保险业金融功能的增强。

保险投资是保险产品创新的重要方面,面向保险投资业务开发的现代非保障型新险种如分红保险、变额保险、万能保险不仅具有保障功能,而且具有投资功能,是一种介于保险与证券投资金融工具

保险基金投资入市业务,即保险基金要在适当时机,积极进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以有效地盘活保险基金。保险基金在进行债券交易安全基础上的赢利性,会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领域,为保险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了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全球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的日趋庞大,其在金融市场投资的规模和影响力都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进一步在广度和深度上强化着保险与银行及证券业的融合趋势。

3.银行业与保险业的业务融通

随着市场金融结构的迅速变化,银行业与保险业之间出现了一种新型关系:即由原先的各自平行发展转变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自在金融市场中的角色和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ankassurance(银行保险公司)已经在观念领域为人们所接受,银保融通的趋势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保险市场中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

4.全能银行

全能银行可以提供几乎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服务,如贷款、存款、证券、支付清算、外汇、代理保险、租赁与咨询等业务。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金融机构努力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和提供便捷的服务手段,各金融机构有实现相互融合的强烈动机,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这一融合以及通过融合降低成本提供了技术保障;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市场融资的“脱媒”现象,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已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同时,金融创新的发展为突破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在负债结构资产配置方面越来越多地依靠资本市场工具,而投资银行也日益向商业银行业务渗透,金融创新使两者的业务界限逐渐消失。

能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与客户之间关系较为巩固,就有内在稳定机制的全能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

启示意义

美国的金融全能化经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的变革,这不仅因为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经济的冷热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冷热,而且还因为美元是最重要的世界结算货币,美国金融体系的变革直接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的构架。一个国家在逐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过程中,也必须随世界金融主流趋势变化而变化。美国金融业的变革告诉人们:

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要求金融的全能化和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世界市场也显出一体化的特征。一体化的经济和一体化的市场,需要一体化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在当今金融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下,无论是从走出去还是引进来的角度考虑,经营品种单一、靠利差维持生计的单一的银行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全能制银行是适宜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的,它可以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业务经营,分散经营风险,可以充分应用现有的银行机构网点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金融交易成本,增强赢利能力。

2、金融的全能化经营不是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全能制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实行结果是通过收购和兼并,出现了一些象花旗银行集团这样集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于一身的金融财团,可以为客户提供传统的从贷款到股票公开上市等全面金融服务,普通消费者在一个金融服务机构内,就可以办理所有的金融交易,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达到更高程度的资源优势互补。在这个过程中,世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金融资源和经济财富会重新配置,国与国、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有差距的国家必须加快经济、金融改革,由弱变强。

3、美国实行全能银行之路,证明了业务分割意味着竞争力不足

金融全能经营和混业经营是适应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主流趋势,有利于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20世纪末,不仅美国颁布了新法,日本等国也纷纷解除禁令,鼓励大中型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日本1997年4月实施金融自由化计划以来,开放金融市场和改革金融机构,促使日本金融业从以往的守旧、官商勾结、企业烂贷,向市场机制引导下发展,1999年下半年以来,日本的最大银行竞相宣布合并,实施资产重组。其中,兴业、第一劝业和富士银行合并为全世界银行最大的巨无霸。这三家银行在持股的基础上。实行按客户的类型和功能重新划分和组合,使其以雄厚的金融资本和庞大的集团组织在国际金融界占有一席之地。

4、实行全能银行制度需要具备一些必要基础条件,不能盲目照搬

除了美国、日本、德国,世界上实行全能银行制的国家或类似全能银行制的国家还有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爱尔兰丹麦瑞典等,虽然他们采取的银行管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一般具备这样一些条件次部分是经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比较成熟,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参与程度高,而且商业银行是真正的金融企业。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虽然新问题不断,但金融监管法律框架健全完善;监控能力和水平符合金融业的发展趋向。[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金融生态    下一篇 金融安全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