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0] 评论[0] 编辑

知识流模型

什么是知识流
  在已有的对于知识流的刻画中,Hai Zhuge定义知识流为:知识在人们之间流动的过程或是知识处理的机制。而Max H.Boisot认为知识流是一个解决问题、知识扩散、知识吸收和知识扫描的过程。Micheal K.Fung等人试图用专利数据来衡量知识流的强度。类似的,Albert G.Z.Hu等(2003)也用专利引用的情况来衡量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国际知识流动的情况。Car—oline通过问卷调查对知识流进行分析和研究。李凤云认为知识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强调在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以及运用其产生价值的运动过程中应该是无阻碍的。
  虽然知识流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知识的流动却早已伴随着各种社会过程。与已有的对于知识流的理解不同,笔者认为知识流的意义应该更加重要,不仅仅限于专利或是引用,对于知识流的描述因此也应该能够涵盖各种知识的流动,符合知识管理的要求。
知识流的结构
  知识流的结构包括知识流的知识节点(KN)、知识流的拓扑特征和知识流的内容。其中:KN是知识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知识流的拓扑特征反映了知识流的连接,即知识流网(KFN)的拓扑结构;知识流的内容是一个四元组(KL、KT、KFx、KV),其中的KL是知识的层次,反映了不同组织结构水平上的知识流动,KT是知识的类型,KFx是知识的流量(flux),KV是知识的流速(velocity)。知识节点是知识流的起始点和停止点。节点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代表了知识员工或知识库。知识在组织范围内按照知识节点之间的拓扑结构和连接条件发生流动。
知识流的分类
  知识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这里仅从知识流的流程关系和知识流的来源进行划分。
  1.知识流按照流程关系可以为3种形态连结的知识流:顺序连结、合流连结、分流连结。
  2.按照知识流的来源,还可以把知识流分为两类:一是知识内流,一是知识外流。知识内流是企业内有关产品技术、营销技巧、市场和产业概况、竞争者动向、顾客需求及偏好的信息与知识。知识外流是企业与外部环境间有关产品技术、营销技巧、市场和产业概况、竞争者动向、与顾客需求及偏好的信息与知识。
知识流的性质
  知识流是一种流动,与传统的物流、劳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一样,都是在各个节点间的流动。但是,知识流还有着其特殊的地方。
  (1)不减性。在知识的流动过程中,从某知识节点的知识流出并不会减少该节点所拥有的知识量。这是由知识的特性决定的。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只会使得学生的知识增加而不会减少老师的知识。不仅如此,教学相长,在教授、学习的过程中,甚至有可能通过提问或互相讨论增加传授者的知识。
  (2)多变性。知识流的方向和知识流的拓扑结构比传统的几种流动更加灵活和多变。传统的物流等实物流动或劳务、资金等无形的流动都需要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路线进行流动,其流动必须是有规律的且可以监控和管理的。知识的流动在许多时候不容易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触发不同的知识流动。因此其流动的方向和知识流的内容都可能会非常灵活。
  (3)难以规划性。虽然大多的显性知识的传播可以通过讲座或其他方式由上而下地进行推动,但大多数的知识流动需要依靠知识拥有者的努力。如非正式的知识流动中,参与者可能会自发进行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可以是关于任何问题的。对此组织者和策划人员事先都难以预料或管理。
  (4)潜力巨大。知识流给整个组织或集体带来的可能的好处往往超过其他任何“流”。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与知识节点自有的知识相互作用,从而激发产生新的知识。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管理好企业和组织的知识。但是,如果能够把知识的流动描述清楚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尽量提高知识流动的效率,知识管理就能够得以更好实施。
企业知识流模型
  以下对企业知识生命周期各阶段知识活动进行分析,找出各阶段知识流,理清企业知识运动脉络,并建立起高度抽象的基于企业知识生命周期的知识流模型,见下图。
  Image:知识流1.jpg
企业知识流模型分析
  1.第一阶段的知识流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让企业获取必要的知识。知识获取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员工通过学习从企业外部获得人类已有知识;二是企业自己发现知识,即企业员工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总结、试验、验证等方法,自己发现新知识。注意,这里的知识发现并不必是人类首次发现,只要是自己独立发现知识的行为都可归为这类。这两种方式中都有知识流动,即:从外部知识库A到知识获得者C的“学习”知识流A—C;企业自己发现知识的过程可被认为是知识从一个虚拟的未知知识库B转移到企业的过程,这时的知识流动就是从虚拟知识库B到知识获得者C的“发现”知识流B—C,或称“创新”知识流。为突出重点,此图只绘制了生命周期前三个阶段的知识流,这是知识管理工作的重点。
  知识流A—C中包含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招聘新员工进入企业时,新员工将部分外部知识带入企业,这也是一种使企业“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这在企业从其他企业挖人才的时候表现得更明显。
  2.第二阶段的知识流
  从进入知识库到使用前被从知识库中提取出来,知识在记忆整合阶段共经过三个子过程:第一是存入过程,简称“记”;第二是储存过程,即知识的保存、整合;第三是提取过程,简称“忆”。
  3.第三阶段的知识流
  该阶段只有一种知识活动,即员工F在工作中使用知识K,生产出产品G,并提交给顾客(这里,产品概念是广义的,包含服务。同时,顾客也是广义的,可能是企业的客户,也可能仅是下一道工序)。在这一过程中,知识K被员工F应用于产品G的生产中,产品G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知识K的信息,这可以视为知识K从员工F流进了产品G中,形成知识流F—G。同时,产品G也因知识F的使用而价值得到提升,因此,这一知识流也是把知识价值附加进产品价值的过程,是知识的价值实现过程,本文把这一知识流称为“使用”流。
  知识“使用”流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很多时候人们有知识,但因组织的或个人的原因,而不能去使用或不肯去使用。作者认为,相比于被广泛推崇的“知识创新”,“知识使用”才是整个知识运动流程中最应关注的环节,如果没有这一知识流,知识价值得不到实现,前面所有工作都毫无意义。从图3知,企业获得知识有两条路径:A—C、B—C,企业不“创新”,但仍可通过“学习”、“模仿”获得知识快速发展,而在使用阶段则只有一条路径:F—G,如果企业忽视对知识使用过程的管理,将使知识不能顺利转化为生产力,知识价值得不到实现,企业必然失去竞争力。
  4.第四阶段的知识流
  在衰退期,知识不能再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知识的生命逐渐到达终点。在此阶段,共有3种知识流:遗忘流、泄露流、溢出流。把这三种知识流补充到前面的企业主干知识流模型,就得到下面的企业完全知识流模型,见下图。
  Image:知识流2.jpg
经典案例分析
  中国惠普是在国内最早开展知识管理的公司之一,从2001年开始,中国惠普就进行了多项知识管理实践和探索,并在国内最早设立了CKO职务,但仅过2年,中国惠普就取消了CKO一职,考核、验收知识管理效果的机构也被撤消,其大部分的“知识管理的举措和活动”处于停顿[1引。以下用知识流模型对该公司知识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各种措施
  在知识管理活动期间,该公司采取的措施包括:
  (1)成立读书会。员工按兴趣自愿组成读书会,员工分头读,读后再用十分钟给小组成员讲。每个小组每月都要推荐出最值得阅读的1O本书,书的扉页会附上看过以及推荐这本书的员工的评语。书评要说明:你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给大家的启发是什么。写了书评的书,3个月后公司给予报销书费。公司期望,阅览室里每本书都有书评,大家一看就知书上说的是什么,使大家在短时间内吸收更多知识。
  (2)小组讨论。每小组自报题目,准备内容,然后演讲、讨论1~2小时。公司CKO期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员工养成善于表现自己、以提升在组织内影响力的习惯,从而在公司内形成共享知识的氛围。
  (3)内部培训。成立内部商学院,开展各种培训。
  (4)案例库。以IT手段建立案例知识库,供员工在发展客户时借鉴和作为展示范例。
  (5)自学网页。在内部设有自学网页,供员工自学、检查自己在业务上的掌握程度。
  (6)科研记录本。要求员工把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离开公司前上交公司,并不得缺页。
  (7)设立专门机构—— 知识管理委员会。其作用是:建立公司知识管理框架,遴选、评估、实施项目。成员来自生产、行政、财务、人事等各部门。
  2.对各种措施的分析
  (1)读书会
  措施内容:报销书费、写书评、提供阅览室。
  作用阶段:A—C、 D、D—E
  分析:报销书费有助于员工获取外部知识,让员工写书评是令员工将知识编码存人显性知识库D的过程,而阅览室则为员工获取显性知识提供了方便。
  (2)小组讨论
  作用阶段:E1一E2
  分析:是员工之间的隐性知识的交流,属于E1一E2阶段;另外,交流过程中员工可能产生灵感,发现新知识,所以,该措施部分起到B—C的作用。
  (3)内部培训
  作用阶段:E1一E2、D—E
  分析:提供内部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流动平台。
  (4)案例库
  作用阶段:C(E)一D,D一F
  分析:案例制作是C或E将隐性知识编码存入显性知识库D的过程;案例阅读是员工F为发展客户而从内部知识库D中获取知识的过程。IT手段建立的案例库为上述两知识流提供了方便。
  (5)自学网页
  作用阶段:D—E,D—F
  分析:类似案例库,便于员工学习显性知识。
  (6)科研记录本
  作用阶段:C—D,E—I,D—H
  分析:让员工把自己,的知识编码,存人显性知识库D;这也防止了企业知识的被动遗忘;科研记录本不能缺页的要求,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知识泄露流D—H。
  (7)CKO及知识管理委员会
  作用阶段:公司所有知识的全流程
  分析:CKO的设置及知识管理委员的成立理论上为全公司知识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支持,但由其采取的(1)一(6)条措施可以看出,其作用仅限于这些措施涉及的知识流,并未覆盖企业的全部知识流。
  3.案例总结
  从上面分析可知,虽然该公司已有多项知识管理措施,但这些措施大多针对知识生命周期第二阶段的知识流,如读书会、小组讨论、内部培训、案例库、自学网页等;部分措施涉及到第一阶段的知识流,如读书会,但措施主要是针对该阶段的“学习”知识流,而对“创新”知识流没有显见的措施;部分措施涉及到第四阶段的知识流,如科研记录本。但是,上述所有措施均未涉及到第三阶段的知识“使用”流,从作者掌握的中国惠普公开资料中,也未见到其他有利于知识应用的潜在措施。作者认为,对这一知识流的管理上的“疏忽”可能是该公司知识管理出现“停顿”的重要原因。因为知识“使用”是知识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手段,在此阶段不采取管理措施,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就可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知识管理也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行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知识外溢    下一篇 知识社会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