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出" />
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经济   
[0] 评论[0] 编辑

新产业组织理论

什么是新产业组织理论
  所谓新产业组织理论,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以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理论。
">编辑]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出现不仅仅从上述争论中汲取营养,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新分析工具,1970s以后,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及合约理论等新理论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基础、方法工具及研究方向都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在研究基础上,新产业组织理论更加注重市场环境与厂商行为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体现了在逻辑上的循环和反馈链。在方法和工具上,则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数学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多变量的分析工具。在研究方向上,新产业组织理论更加强调了在不完全市场结构条件下厂商的组织、行为和绩效的研究,特别是寡占、垄断和垄断竞争的市场,在理论假定上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信息的维度。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代表人物有考林(Cowling)、沃特森(Waterson)、威廉·杰克·鲍莫尔(William Jack Baumol)等。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理论
  1、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进入壁垒问题进行了更加严格地分析,通过对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重新定义 ,证明了在存在进入竞争,或者潜在进入的条件下,即使是自然垄断条件下的现有厂商也只能制定可维持价格,保持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价格水平,因为潜在进入者会通过打了就跑的策略消除高价带来的超额利润。这就推翻了垄断市场结构会决定垄断性市场行为,因此导致垄断利润的单向关联的理论假定。
  2、博弈论
  博弈论对产业组织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为解释和分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提供了很好的行为分析工具。传统的边际分析工具由于受到了假定条件的限制不能给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行为进行很好的解释。如现有企业会阻止进入者进入的动机,在寡占模型 中,寡占双方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条件及均衡存在,价格歧视的福利含义,合谋的行为分析,非价格策略(质量、广告和技术进步)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等。由于博弈论在有限局中人行为分析的优势(包括Nash价格模型、Betrand数量模型和Stackelberg领导者模型),通过各种反应函数的分析,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对市场绩效和结构的影响的解释更加逻辑和合理,传统的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单向关联也演绎成复杂的双向或多重关联机制。
  3、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
  关于企业是什么,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只讨论了企业的“厂商”理论,该理论就无法解释企业的规模问题和市场的边界。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这个“黑箱”,它撇开了企业的技术决定因素,通过“交易费用”的概念广泛地讨论了企业的规模边界问题。在Williamson 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由于市场不完全和有限理性,交易双方需要通过一体化来最小化交易成本,来防止机会主义导致的欺诈问题,决定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交易次数、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的交易维度。产权理论则深入讨论了企业内部的权威机制和治理结构的所有权配置问题,同时对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之,新制度经济学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视角。
  4、合约理论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合约主要包括了合约的设计和执行不可缺失的两个方面(Masten,1998)。在短期和瞬时合约中,合约的设计和执行相对简单,因为交易双方在进行交易时能够很快地得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衡定。与合约相关的信息,特别是交易中的成本和收益的信息,对于交易双方及外部人(如法院)而言都是可以观察和可以证实的。因此,合约中的激励承诺是可信的,也能通过设计达到帕累托最优。在短期和瞬时交易中,合约的信息并不影响合约是否达成和实现。但对于长期合约 来说,合约达成的关键性因素是如何使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可信的承诺 ,这种承诺可以为交易双方以足够的激励约束来达成合意性交易。承诺是一种长期的信号,体现了对信息的确定性描述。如果长期交易中,存在着足够的承诺,就存在适意的激励相容条件,合约的边界就存在最优充分条件(注意:不是必要条件),如果激励失效,并由此导致了合约的低效率(包括生产效率,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合约边界失效。合约引入激励问题体现了对合约达成完整的描述。
  合约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厂商的决策过程及目标讨论上,长期以来产业组织理论的厂商假定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假定条件的,但事实上,大量的经验性分析表明,厂商的目标是多元的,厂商可能在价格制定中追求成本加成,或者强调常规、经验性作法,试验以及实际经营行为中的学习过程。合约理论则通过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解释,认为由于各厂商的组织结构、所有权配置的不同,在目标决策机制上也出现了广泛地差异化。由于作为所有者和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拥有实际决策权经理人员的目标差异,在委托人不能有效地监督或者缺乏足够的激励条件下,代理人在企业决策中就会出现很大的偏离企业最大化目标。该假定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产业组织理论的目标决策过程的分析。
新产业组织理论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区别
  一是在研究方向上强调市场行为而非市场结构,并将市场结构视为内生变量,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并寻求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更紧密的结合。
  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引入博弈论,用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来研究企业行为。
  三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如社会福利问题、产品差别等有深入独到的研究。
">编辑]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在没有构筑稳固的理论基础上,就急于从经济分析转移到了经验分析上,并且力图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而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则力图使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在不完全竞争模型和博奔论工具的基础上,构筑对现实经济解释的理论逻辑基础。新产业组织理论同时也超越了效率学派利用单纯的价格理论分析市场竞争性均衡问题的理论框架,该理论的学者们认为,寡占竞争是目前市场结构的主要均衡模式,而并不像效率学派认为的在不存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的最终均衡是竞争性均衡。他们利用非合作博奔模型分析了在寡占厂商相互依赖的条件下,市场竞争均衡的必要条件。同时,他们利用动态的方法,替代了传统的静态、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他们认为,假定经济主体的行为是进行的序贯决策,那么这种决策行为就已经考虑到了现在的行为对以后市场竞争的持续性影响。
  新产业组织理论最主要的特点是认为市场结构不再是单纯决定厂商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外生变量,而是与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市场分析框架内进行解释的内生变量。在寡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主导厂商可以通过其行为影响整个市场环境,如市场中现在的和潜在的对手数量,行业的生产技术和竞争对手进入该行业的成本、速度,以及市场的需求偏好,等等。也就是说,市场环境不再是外生给定的,厂商可以通过战略性行为改变市场环境,而市场环境是竞争对手决策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而主导厂商通过操纵市场环境可以影响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时对市场的预期,为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获取超额利润创造前提条件。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利用博奔论中的非合作博穷理论和不完全信息理论对市场竞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在这些模型中,厂商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但是对于某些特定的私人信息的分布函数,它们则是共同知识。在这种假定下,具有信息优势的厂商可以利用战略性行为影响竞争对手事前对未来事件估计的信念,从而可以影响竞争者未来的收入预期。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不灵通的厂商作出决策时只能先从信息灵通厂商的行为中对决策信息作出推断,然后在所推断的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决策。这样,对于信息灵通的厂商来说,就有采取战略性的行动向信息不灵通的竞争对手传递不真实信息的激励作用,或者会使这类厂商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操纵其他竞争对手对该信息的推断,从而使竞争对手的决策结果对自己有利。在此基础上,新产业组织理论家又引进了与完全信息条件下不同的均衡概念,如不完全信息下的贝叶斯一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一纳什均衡以及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等。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评述
  新产业组织理论已经不再局限于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尽管它们分析的对象没有改变,但解释问题范围大大扩展了,企业内部组织问题和政治市场的讨论,使得现在的产业组织理论更加具体化,复杂化、微微观化和更加贴近于现实。这就表明了新产业组织理论区分政府干预和市场竞争的政策含义是微妙的,在不同的假定和条件,同样的分析对象可能导致不同两种政策含义,有时在互为交叉的领域和范围中需要两种政策工具混合使用。因此,新产业组织理论已经不再强调整体的一致性,但其理论的出发点还是遵循新古典的一般假定前提,并大大扩展理性的解释维度。在福利评价上,新产业组织理论仍然采用了新古典理论的效率标准及成本收益的分析基本思路。新产业组织理论紧密地依赖于新古典理论,也大大扩展了新古典理论的解释空间。
相关条目产业组织理论参考文献
  1. ↑ 黄桂田.产业组织理论,第一讲 导论
  2. ↑ 《产业经济学》合肥工业大学,第三章 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3. ↑ 李太勇.第一章 市场进入壁垒理论沿革及概念界定.《市场进入壁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    下一篇 新兴工业化国家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