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概述
所谓标准,是用于比较的一种大家均可接受的基础或尺度。工作标准(work standards)是指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完成一定工组所需的时间,他完成这样的工作应该用预先设定好的方法,用其正常的努力程度和正常的技能(非超常发挥),所以也称为时间标准。
制定工作标准的关键是定义“正常”的工作速度,正常的技能发挥,例如,要建一条生产线,或者新开办一项事务性的业务,需要根据需求设计生产运作能力雇用适当数量的人员。假定一天的生产量需达到1500个,则必须根据一个人一天能做多少个来决定人员数量。但是,一个人一天能做的数量是因人而异的,有人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工作速度就快,还有一些人则相反。因此,必须寻找一个能够反映大多数人正常工作能力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建立,只凭观察一个人做一个产品的时间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观察一定的时间、做一定数量的产品,并观察若干个人,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得出标准时间。此外,即使经过这样的一些步骤建立起了工作标准,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后,也仍需不断地观察、统计,适时地进行修正。
工作标准的作用 在工作设计中的作用
1、制定生产运作能力计划
根据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制定其人员计划和设备计划,包括设备投资和人员招聘的长远计划。也就是说,企业首选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量,然后根据生产量和标准时间可决定每人每天的产出以及所需人数,再根据每人操作的设备和人员总数决定所需设备数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制定设备和人员计划。此外,生产进度计划的制定也需要有较精确的标准作业时间为基础。例如,标准作业时间是决定生产周期的重要前提。
2、进行作业排序和任务分配
根据不同工序完成不同工作的标准时间,合理安排每台设备每个人的每天工作任务,以防止忙闲不均、设备闲置、人员闲暇的现象,有效地利用资源。
3、进行生产运作系统及生产运作程序设计
工作标准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生产运作系统设计方案,以帮助决策,也可以用来选择和评价新的工作方法,评估新设备、新方法的优越性。
在管理中的作用
1、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用工作标准可以确定一天的标准工作量,如果想鼓励员工多完成工作,可根据工作标准确定“超额”完成的工作量,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2、用于成本和价格计算
以工作标准为基础,可以建立产品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又可以用来制定预算,决定产品价格,以及决定自制还是分包这样的生产运作战略。
3、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
比较一个员工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标准,从而判断他工作绩效的好坏。
使用工作标准的弊端
工作标准在工作设计以及许多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使用工作标准也有一些不利之处。
一是当工作标准的使用与工资挂钩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说标准过高而反对工作标准,经营管理人员认为工作标准过低时也反对工作标准。事实上工作标准过高或过低均不好,它会给制定生产计划、人员安排计划带来很多困难,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但是,工作标准的“高”与“低”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尺度,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场上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工作标准的使用有一定难度。
二是认为工作标准缺乏对人的尊重,把人当作机器来制定机械的标准,因此主张采用“全员参与”等方法,不赞成使用工作标准。也有人认为,制定工作标准本身就要耗费相当的时间、人力和费用,其成本恰好与工作标准所能带来的益处相抵消,甚至不够抵消,因此得不偿失。
三是,如果制定了工作标准,员工为避免企业将工作标准提高,即使创造了更好的新工作方法,也会保密,这样难以使生产率提高。
工作标准与报酬制度
此处要涉及的报酬制度是指与工作标准有关的报酬制度,并不泛指一般的工资制度。与工作标准有关的报酬制度,往往是带有激励性质的,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计件报酬和个别奖励制度。
1、计件报酬制度
计件报酬制度是根据一个人或一周的生产数量来决定其报酬,干得多的多拿报酬,反之亦然。这样,为了确定单件产品的报酬,首先必须确定一天的标准、公正的工作量,然后推出单件标准时间。一般是采取一些作业测定的方法进行作业测定以确定能代表大多数人正常水平的工作速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标准和报酬水平。
2、个别激励制度
计件报酬制度实际上也是带有激励性质的,对于每一个人、所作的每一产品都付给同样的报酬(即按同样的标准)。而个别激励制度是指,只对那些有高度工作热情、工作出色、超出一般正常的工作标准以外的那部分工作成绩予以奖励,支付额外的报酬。在这种制度中,通常有一个基本的工作标准,表示正常应达到的工作水准(主要指数量),这个数准也要靠作业测定的方法来决定。例如,工作标准为一天做50个产品,某工人一天做了60个,则多做的10个可按个别激励制度另付报酬。这个报酬的比率可有多种,或高于正常收入(平均单件工资),或低于正常收入。
3、质量与报酬制度
在企业中实行带有激励性质的报酬制度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种制度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鼓励员工有更高的产量。但是,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忽略质量的倾向。试想如果一个工人一天的产量是标准产量的115%,但其中有20%的不良品,那么这样的高产量又有何意义?因此,应该采取一些办法,使质量和产量同时得到保证。这里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惩罚式方法,即出现不良品时减少工人应得的报酬,或者要求工人对不良品进行返修,返修时的工作时间按低于正常水平的工资支付。但后者的前提是不良品还有可能返修,在有些情况下是不可能返修的;另一种是激励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对于额外的努力付给额外报酬,报酬按两个标准支付: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
例如:一天的标准产量为1000个,日工资为30元(0.03元/个),超额部分每个的激励工资为每个0.1元。质量标准是 95%为合格品。如果质量高于标准,则高于标准的产品每个另给奖金0.05元。这样,假设某工人一天做了1040个,其中1009个是合格品,那么除月工资外,可得到的额外工资是0.1×9=0.9(元),质量上的奖励工资是(1009-1040×95%)×0.05=21×0.05=1.05(元),所以这一天的工资为30元+0.9元+1.05元=31.95元。根据这样的基本思想,还可设定出很多方法来。这里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跟这种报酬制度有关的产品的质量是可以明确度量的。
管理工作标准 含义
管理工作标准是在管理业务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每一个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提出工作质量的要求,使各项管理业务有更具体的遵循和依据。
作用
建立管理工作标准的重要作用在于:
(1)管理工作标准是管理业务标准的补充和完善,它有利于管理业务标准的有效推行和巩固。
(2)它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3)它有利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工作标准是为管理人员的业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素质要求,是考核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
注意事项
建立先进的管理工作标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管理工作标准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职责,而且还要包括同其它科室的协作关系,为基层服务的工作要求。
2、管理工作标准不仅要包括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要求。
3、管理工作标准的建立要同推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所谓标准,是用于比较的一种大家均可接受的基础或尺度。工作标准(work standards)是指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完成一定工组所需的时间,他完成这样的工作应该用预先设定好的方法,用其正常的努力程度和正常的技能(非超常发挥),所以也称为时间标准。
制定工作标准的关键是定义“正常”的工作速度,正常的技能发挥,例如,要建一条生产线,或者新开办一项事务性的业务,需要根据需求设计生产运作能力雇用适当数量的人员。假定一天的生产量需达到1500个,则必须根据一个人一天能做多少个来决定人员数量。但是,一个人一天能做的数量是因人而异的,有人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工作速度就快,还有一些人则相反。因此,必须寻找一个能够反映大多数人正常工作能力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建立,只凭观察一个人做一个产品的时间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观察一定的时间、做一定数量的产品,并观察若干个人,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得出标准时间。此外,即使经过这样的一些步骤建立起了工作标准,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后,也仍需不断地观察、统计,适时地进行修正。
工作标准的作用 在工作设计中的作用
1、制定生产运作能力计划
根据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制定其人员计划和设备计划,包括设备投资和人员招聘的长远计划。也就是说,企业首选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量,然后根据生产量和标准时间可决定每人每天的产出以及所需人数,再根据每人操作的设备和人员总数决定所需设备数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制定设备和人员计划。此外,生产进度计划的制定也需要有较精确的标准作业时间为基础。例如,标准作业时间是决定生产周期的重要前提。
2、进行作业排序和任务分配
根据不同工序完成不同工作的标准时间,合理安排每台设备每个人的每天工作任务,以防止忙闲不均、设备闲置、人员闲暇的现象,有效地利用资源。
3、进行生产运作系统及生产运作程序设计
工作标准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生产运作系统设计方案,以帮助决策,也可以用来选择和评价新的工作方法,评估新设备、新方法的优越性。
在管理中的作用
1、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用工作标准可以确定一天的标准工作量,如果想鼓励员工多完成工作,可根据工作标准确定“超额”完成的工作量,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2、用于成本和价格计算
以工作标准为基础,可以建立产品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又可以用来制定预算,决定产品价格,以及决定自制还是分包这样的生产运作战略。
3、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
比较一个员工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标准,从而判断他工作绩效的好坏。
使用工作标准的弊端
工作标准在工作设计以及许多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使用工作标准也有一些不利之处。
一是当工作标准的使用与工资挂钩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说标准过高而反对工作标准,经营管理人员认为工作标准过低时也反对工作标准。事实上工作标准过高或过低均不好,它会给制定生产计划、人员安排计划带来很多困难,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但是,工作标准的“高”与“低”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尺度,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场上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工作标准的使用有一定难度。
二是认为工作标准缺乏对人的尊重,把人当作机器来制定机械的标准,因此主张采用“全员参与”等方法,不赞成使用工作标准。也有人认为,制定工作标准本身就要耗费相当的时间、人力和费用,其成本恰好与工作标准所能带来的益处相抵消,甚至不够抵消,因此得不偿失。
三是,如果制定了工作标准,员工为避免企业将工作标准提高,即使创造了更好的新工作方法,也会保密,这样难以使生产率提高。
工作标准与报酬制度
此处要涉及的报酬制度是指与工作标准有关的报酬制度,并不泛指一般的工资制度。与工作标准有关的报酬制度,往往是带有激励性质的,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计件报酬和个别奖励制度。
1、计件报酬制度
计件报酬制度是根据一个人或一周的生产数量来决定其报酬,干得多的多拿报酬,反之亦然。这样,为了确定单件产品的报酬,首先必须确定一天的标准、公正的工作量,然后推出单件标准时间。一般是采取一些作业测定的方法进行作业测定以确定能代表大多数人正常水平的工作速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标准和报酬水平。
2、个别激励制度
计件报酬制度实际上也是带有激励性质的,对于每一个人、所作的每一产品都付给同样的报酬(即按同样的标准)。而个别激励制度是指,只对那些有高度工作热情、工作出色、超出一般正常的工作标准以外的那部分工作成绩予以奖励,支付额外的报酬。在这种制度中,通常有一个基本的工作标准,表示正常应达到的工作水准(主要指数量),这个数准也要靠作业测定的方法来决定。例如,工作标准为一天做50个产品,某工人一天做了60个,则多做的10个可按个别激励制度另付报酬。这个报酬的比率可有多种,或高于正常收入(平均单件工资),或低于正常收入。
3、质量与报酬制度
在企业中实行带有激励性质的报酬制度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种制度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鼓励员工有更高的产量。但是,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忽略质量的倾向。试想如果一个工人一天的产量是标准产量的115%,但其中有20%的不良品,那么这样的高产量又有何意义?因此,应该采取一些办法,使质量和产量同时得到保证。这里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惩罚式方法,即出现不良品时减少工人应得的报酬,或者要求工人对不良品进行返修,返修时的工作时间按低于正常水平的工资支付。但后者的前提是不良品还有可能返修,在有些情况下是不可能返修的;另一种是激励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对于额外的努力付给额外报酬,报酬按两个标准支付: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
例如:一天的标准产量为1000个,日工资为30元(0.03元/个),超额部分每个的激励工资为每个0.1元。质量标准是 95%为合格品。如果质量高于标准,则高于标准的产品每个另给奖金0.05元。这样,假设某工人一天做了1040个,其中1009个是合格品,那么除月工资外,可得到的额外工资是0.1×9=0.9(元),质量上的奖励工资是(1009-1040×95%)×0.05=21×0.05=1.05(元),所以这一天的工资为30元+0.9元+1.05元=31.95元。根据这样的基本思想,还可设定出很多方法来。这里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跟这种报酬制度有关的产品的质量是可以明确度量的。
管理工作标准 含义
管理工作标准是在管理业务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每一个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提出工作质量的要求,使各项管理业务有更具体的遵循和依据。
作用
建立管理工作标准的重要作用在于:
(1)管理工作标准是管理业务标准的补充和完善,它有利于管理业务标准的有效推行和巩固。
(2)它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3)它有利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工作标准是为管理人员的业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素质要求,是考核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
注意事项
建立先进的管理工作标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管理工作标准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职责,而且还要包括同其它科室的协作关系,为基层服务的工作要求。
2、管理工作标准不仅要包括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要求。
3、管理工作标准的建立要同推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