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量
什么是供给量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和需求与需求量一样,供给和供给量也是不同的概念。
供给量是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希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首先,供给量是厂商希望出售的商品数量而不是实际出售的商品数量。其次,供给量是厂商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即它是有效的供给。还有,供给量是一种流量,是以一定时期来计量的变量。
供给则是生产者在各个可能的价格下出售某种商品的数量。因此,供给量和供给的区别是供给表中某一行和整个供给表的区别,或者是供给曲线上某一点和整条供给曲线的区别。供给量的变化在供给表中表现为行与行的变化,在供给曲线上表现为曲线上的点沿着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化则是从一个供给表到另一个供给表的变化和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编辑] 供给量的影响因素
商品的供给量,受下述因素影响:
第一,商品自身的价格。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特别是生产要素的成本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那么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将使单位商品的利润增大。这不但促使原厂商扩大生产,而且还吸引别的厂商转产这种商品,结果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将增加。反之,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将减少。因此,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与它的价格同方向变化的。
第二,厂商的目标。商品的供给量取决于厂商的目标。如果厂商把获利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那么能够获得丰厚利润的商品的供给量就增加,只有较少利润的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
第三,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但降低了原有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这些商品供给量增加,而且它还带来了新的商品,引起了这些新商品供给量的增加和被它替代的那些旧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第四,其他商品的价格。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随着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随着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假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化了,它们的相对价格从而相对利润也随之改变,结果社会资源重新配置,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将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因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要大于因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假定X 、Y 、Z三种商品的生产要素是同类型的,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的时候,厂商将减少商品X的生产而转向商品Y和Z的生产。这样,商品X供给量的减少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商品Y供给量的增加。商品X供给量的减少是受自身价格影响,商品Y供给量的增加是受其他商品价格影响。这说明了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受自身价格影响大于受其他商品价格影响。
第五,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了,那么生产这种商品的利润就减少,因而这种商品的供给量也会减少。反之则会引起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增加。
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关系
供给量基于对所需求的商品的需求量而愿意支付的自有物品的数量。
由于供给是基于自己的需求而言的,因此,供给总是跟随需求而动的,是在交换者对两种商品的价值判断之下需求量的一个表现形式。交换者作为理性人,决定了没有脱离需求量而定义的供给量概念可以成立。
由于需求量和价格无关,表现为一个稳定的常量,因此成为市场规模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供给量也是一个稳定的常量,这为厂商决定供给量(投资规模或生产能力)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判据。
愿意支付的自有物品的数量和对所需求物品的需求量之比值,就是交换者的“底价”,是价格区间的一个边界。底价是由交换者的供求决定的东西,而非供求量由价格决定。
在理性人假定之下,供给者即生产者作为理性人,只会根据交换对方的需求进行生产,因此,供给量永远是追随需求量的。因此,在经济学当中,供给量不是一个独立变量,可以看作是需求量的函数。也就是说,不存在需求量不变情况下的供给曲线这种东西。所以,《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说:下一代的经济学鹦鹉只要学会一个词,即“需求”。
参考文献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和需求与需求量一样,供给和供给量也是不同的概念。
供给量是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希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首先,供给量是厂商希望出售的商品数量而不是实际出售的商品数量。其次,供给量是厂商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即它是有效的供给。还有,供给量是一种流量,是以一定时期来计量的变量。
供给则是生产者在各个可能的价格下出售某种商品的数量。因此,供给量和供给的区别是供给表中某一行和整个供给表的区别,或者是供给曲线上某一点和整条供给曲线的区别。供给量的变化在供给表中表现为行与行的变化,在供给曲线上表现为曲线上的点沿着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化则是从一个供给表到另一个供给表的变化和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编辑] 供给量的影响因素
商品的供给量,受下述因素影响:
第一,商品自身的价格。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特别是生产要素的成本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那么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将使单位商品的利润增大。这不但促使原厂商扩大生产,而且还吸引别的厂商转产这种商品,结果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将增加。反之,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将减少。因此,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与它的价格同方向变化的。
第二,厂商的目标。商品的供给量取决于厂商的目标。如果厂商把获利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那么能够获得丰厚利润的商品的供给量就增加,只有较少利润的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
第三,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但降低了原有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这些商品供给量增加,而且它还带来了新的商品,引起了这些新商品供给量的增加和被它替代的那些旧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第四,其他商品的价格。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随着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随着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假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化了,它们的相对价格从而相对利润也随之改变,结果社会资源重新配置,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将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因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要大于因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假定X 、Y 、Z三种商品的生产要素是同类型的,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的时候,厂商将减少商品X的生产而转向商品Y和Z的生产。这样,商品X供给量的减少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商品Y供给量的增加。商品X供给量的减少是受自身价格影响,商品Y供给量的增加是受其他商品价格影响。这说明了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受自身价格影响大于受其他商品价格影响。
第五,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品的生产成本。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了,那么生产这种商品的利润就减少,因而这种商品的供给量也会减少。反之则会引起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增加。
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关系
供给量基于对所需求的商品的需求量而愿意支付的自有物品的数量。
由于供给是基于自己的需求而言的,因此,供给总是跟随需求而动的,是在交换者对两种商品的价值判断之下需求量的一个表现形式。交换者作为理性人,决定了没有脱离需求量而定义的供给量概念可以成立。
由于需求量和价格无关,表现为一个稳定的常量,因此成为市场规模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供给量也是一个稳定的常量,这为厂商决定供给量(投资规模或生产能力)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判据。
愿意支付的自有物品的数量和对所需求物品的需求量之比值,就是交换者的“底价”,是价格区间的一个边界。底价是由交换者的供求决定的东西,而非供求量由价格决定。
在理性人假定之下,供给者即生产者作为理性人,只会根据交换对方的需求进行生产,因此,供给量永远是追随需求量的。因此,在经济学当中,供给量不是一个独立变量,可以看作是需求量的函数。也就是说,不存在需求量不变情况下的供给曲线这种东西。所以,《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说:下一代的经济学鹦鹉只要学会一个词,即“需求”。
参考文献
- ↑ 1.0 1.1 李翀.《微观经济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