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是对凯勒的全面营销的品牌创建理论的极大补充。国际著名的品牌研究专家大卫·艾克教授的品牌识别理论最早发表在《Building Strong Brands》(1998)书中,2000年在《Brand leadership: Building Aesset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中对这个模型进行了改进,但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基本思想完全一致。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的具体内容
该品牌识别模型认为,品牌识别系统的建设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进行品牌的战略分析,包括
(1)顾客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包括市场趋势、动机、未满足的需要和市场区隔;
(2)竞争者分析,包括品牌形象、品牌识别、实力和战略、弱点等;
(3)自我分析,包括品牌现在的形象,品牌历史,实力和能力,组织价值等。
第二步是在这个内外环境分析基础上,设计品牌识别系统。品牌识别本身有品牌精髓,品牌的核心和延伸识别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品牌产品,包括品牌涵盖的产品范围、产品的特性、质量/价格、使用体验、使用者和原产国,这些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受,或产生一些好的或不良的联想等;
品牌组织背景,包括组织特性,如组织的创新性、质量要求、对环境的友好性等,公司的全球性或地区性,这些方面,会影响到顾客对品牌的好感、尊敬等感情;
品牌的人格,包括品牌人格化的个性(personality)形象,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的符号和意义,包括品牌的视觉标识、名称、隐喻式图案、品牌传统。
通过上述对品牌识别的界定,确定品牌给顾客创造的价值目标导向:功能性利益、情感性利益还是自我表达利益,明确本品牌是否可以为其他品牌提供支持。在品牌识别、品牌的顾客价值和品牌与其他品牌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品牌—顾客关系”。这样一个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就完成了。
在大卫·艾克看来,这个品牌识别,本质上是不应该改变的,特别是品牌的精髓和核心不应该改变。而这个品牌识别的核心部分,通常会体现在品牌的定位和广告传播过程中,因此,实际上就要求定位不变、广告的风格和传统内容的基本不变。在这一点上与USP理论和定位理论是比较一致的。
不过在大卫·艾克的理论中,品牌定位只是作为品牌识别的实施手段之一。构成大卫·艾克品牌识别系统理论的第三个部分是品牌识别的实施系统。
首先是更形象化地诠释品牌识别,
然后是进行品牌定位,积极向目标受众传播品牌识别和它的价值取向,
再是品牌创建的一系列具体的活动,
最后是效果追踪和评价。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评析
品牌识别系统理论总体上讲,超越了单个品牌的创建,而是结合公司整体的品牌构架和公司内部不同品牌相互之间,论述了怎样创建强势品牌和领导品牌的问题。这是这个理论的一大特色。该理论就如何在识别基础上进行品牌定位、品牌延伸进行了研究,也对一些具体品牌创建方法,如网络、赞助活动等方法创建品牌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可以超越广告实现品牌创建。
在大卫·艾克的理论比较全面地吸收了广告创建品牌理论的核心观点。对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识别的系统中,充分吸取了定位论的思想。识别理论认为“需要深入理解消费者”,同时指出,需要把品牌与产品的功能性利益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建立虚无的品牌个性形象,在这一点上继承了USP的思想。但是,他认为在品牌创建过程中,需要问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品牌是什么?通常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功能性的利益”。但还有第二个问题:“这个品牌意味着什么?”通常回答的是情感性利益和自我表达性利益点。
可以说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比较系统地整合了USP理论、品牌形象论和定位论的合理的思想内核,形成了更加完整的品牌创建理论。同时它与凯勒的基于顾客价值的品牌创建理论比较起来,明确地指明了品牌的创建改进方向——围绕品牌识别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除非有充分的证据,才对品牌识别的一些要素进行改进。
当然,大卫·艾克的基于品牌识别的品牌创建理论,也有自己的问题。在他的两本关于品牌识别的著作中,始终没有系统论述如何进行品牌的战略性分析,也基本没有就识别系统如何有效实施的进行系统论述。他的著作中应用了大量的案例,结论基本上是基于案例的分析,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已经有了一个品牌的基础上,就如何清晰地界定这个品牌的识别和提升这个品牌的价值的论述。因而也就没有系统研究一个品牌如何从“零”开始。在这一点上,定位理论(如何命名品牌)和基于顾客价值的品牌创建理论,以及基于愿景的品牌创建理论,研究的更加详细,在实际实施上,凯勒和德·彻纳东尼(De Chenatony)也做了有更加深入探讨。
此外,在大卫·艾克的经典品牌例子是:GE公司、GM公司牡星汽车、POLO拉尔夫·劳伦、耐克与阿迪达斯等,主要是有行产品的品牌。因而,对于服务行业的品牌创建研究,也是不足的。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是对凯勒的全面营销的品牌创建理论的极大补充。国际著名的品牌研究专家大卫·艾克教授的品牌识别理论最早发表在《Building Strong Brands》(1998)书中,2000年在《Brand leadership: Building Aesset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中对这个模型进行了改进,但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基本思想完全一致。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的具体内容
该品牌识别模型认为,品牌识别系统的建设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进行品牌的战略分析,包括
(1)顾客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包括市场趋势、动机、未满足的需要和市场区隔;
(2)竞争者分析,包括品牌形象、品牌识别、实力和战略、弱点等;
(3)自我分析,包括品牌现在的形象,品牌历史,实力和能力,组织价值等。
第二步是在这个内外环境分析基础上,设计品牌识别系统。品牌识别本身有品牌精髓,品牌的核心和延伸识别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品牌产品,包括品牌涵盖的产品范围、产品的特性、质量/价格、使用体验、使用者和原产国,这些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受,或产生一些好的或不良的联想等;
品牌组织背景,包括组织特性,如组织的创新性、质量要求、对环境的友好性等,公司的全球性或地区性,这些方面,会影响到顾客对品牌的好感、尊敬等感情;
品牌的人格,包括品牌人格化的个性(personality)形象,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的符号和意义,包括品牌的视觉标识、名称、隐喻式图案、品牌传统。
通过上述对品牌识别的界定,确定品牌给顾客创造的价值目标导向:功能性利益、情感性利益还是自我表达利益,明确本品牌是否可以为其他品牌提供支持。在品牌识别、品牌的顾客价值和品牌与其他品牌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品牌—顾客关系”。这样一个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就完成了。
在大卫·艾克看来,这个品牌识别,本质上是不应该改变的,特别是品牌的精髓和核心不应该改变。而这个品牌识别的核心部分,通常会体现在品牌的定位和广告传播过程中,因此,实际上就要求定位不变、广告的风格和传统内容的基本不变。在这一点上与USP理论和定位理论是比较一致的。
不过在大卫·艾克的理论中,品牌定位只是作为品牌识别的实施手段之一。构成大卫·艾克品牌识别系统理论的第三个部分是品牌识别的实施系统。
首先是更形象化地诠释品牌识别,
然后是进行品牌定位,积极向目标受众传播品牌识别和它的价值取向,
再是品牌创建的一系列具体的活动,
最后是效果追踪和评价。
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评析
品牌识别系统理论总体上讲,超越了单个品牌的创建,而是结合公司整体的品牌构架和公司内部不同品牌相互之间,论述了怎样创建强势品牌和领导品牌的问题。这是这个理论的一大特色。该理论就如何在识别基础上进行品牌定位、品牌延伸进行了研究,也对一些具体品牌创建方法,如网络、赞助活动等方法创建品牌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可以超越广告实现品牌创建。
在大卫·艾克的理论比较全面地吸收了广告创建品牌理论的核心观点。对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识别的系统中,充分吸取了定位论的思想。识别理论认为“需要深入理解消费者”,同时指出,需要把品牌与产品的功能性利益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建立虚无的品牌个性形象,在这一点上继承了USP的思想。但是,他认为在品牌创建过程中,需要问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品牌是什么?通常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功能性的利益”。但还有第二个问题:“这个品牌意味着什么?”通常回答的是情感性利益和自我表达性利益点。
可以说大卫·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比较系统地整合了USP理论、品牌形象论和定位论的合理的思想内核,形成了更加完整的品牌创建理论。同时它与凯勒的基于顾客价值的品牌创建理论比较起来,明确地指明了品牌的创建改进方向——围绕品牌识别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除非有充分的证据,才对品牌识别的一些要素进行改进。
当然,大卫·艾克的基于品牌识别的品牌创建理论,也有自己的问题。在他的两本关于品牌识别的著作中,始终没有系统论述如何进行品牌的战略性分析,也基本没有就识别系统如何有效实施的进行系统论述。他的著作中应用了大量的案例,结论基本上是基于案例的分析,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已经有了一个品牌的基础上,就如何清晰地界定这个品牌的识别和提升这个品牌的价值的论述。因而也就没有系统研究一个品牌如何从“零”开始。在这一点上,定位理论(如何命名品牌)和基于顾客价值的品牌创建理论,以及基于愿景的品牌创建理论,研究的更加详细,在实际实施上,凯勒和德·彻纳东尼(De Chenatony)也做了有更加深入探讨。
此外,在大卫·艾克的经典品牌例子是:GE公司、GM公司牡星汽车、POLO拉尔夫·劳伦、耐克与阿迪达斯等,主要是有行产品的品牌。因而,对于服务行业的品牌创建研究,也是不足的。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卫·艾克的三个忠告 下一篇 定性审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