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结构
从总体来说,
资金需要按民用和国防两方面分配。在国民经济方面,要合理处理好农业、工业、交通与通讯业、商业、金融业以及其他服务业间的资金分配关系。投资结构分为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又分为新建和改扩建,即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投资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投资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区用于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逐渐增加,用于新建项目的比重逐渐下降。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实力、水平和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结构,是使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投资结构从不同的侧面看,可分为以下几种:
1、投资主体结构,是指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在投资总量中的比例关系。
2、投资项目性质结构,是指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3、投资来源结构,不同来源的投资在投资总额所占的比重称之为投资来源结构。
4、投资产业结构,是指投资资金在三大产业之间分配的数量比例关系。
5、投资用途结构,是指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比例关系。
6、投资项目规模结构,是指投资用于大型、中型、小型投资项目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1、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投资结构主要出现出以下特点
1)投资主体结构比较单一,片面强调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忽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2)单纯依靠财政手段集中和无偿拨付资金,忽视金融市场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投资结构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经济失衡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改变,长期以来加工业、制造业的超前发展导致绝大部分产品供大于求,农业和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一直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改革开放后投资结构的特点
1)1979年中国提出优先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投资的部门结构由向生产资料倾斜转向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倾斜,把农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2)投资主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国家投资的比重逐渐下降而集体所有和个体所有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的态势。
3)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展,呈现出中国财政投资、银行贷款、企业自筹投资和利用外资多种融资渠道并存的格局,在投资来源结构中国家财政投资的比重趋于下降,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投资、企业自筹投资和利用外资的比重趋于上升。
4)在投资领域指令性计划调节速度逐渐弱化,投资结构的调节转变为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由国家指令计划性调节的主要是中央政府投资及信贷投资的总规模,而国有企业自筹投资、集体企业、个人及外资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它们根据市场需求的状况确定投资的目标和投资的规模。
优化原则:
1、关键产业重点投资的原则。2、基础部门超前发展的原则。
3、推进技术进步的原则。
优化标准:
1、合理的投资结构必须与需求结构相适应,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合理的投资结构必须与资源结构相适应,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合理的投资结构有利于投资要素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调控目标:
1)以协调产业结构为目的,即在现存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维持现有产业的平衡发展。
2)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目的,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再向第三产业为主转换。
3)以产业升级为目的,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调控投资结构,促使各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调控对策: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控制土地征用规模、提高部分行业投资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清理整顿开发区、按产业政策优化贷款结构等措施,目的在于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等行业投资的过快增长。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方向,为社会资金找到新的出路。
(一)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以高于GDP2-3倍的速度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额1410亿美元。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彩电、彩色显示器、激光视盘和收录机等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与发达国家比,中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落后,软硬件比例失衡,涉及关键技术的软硬件完全依赖进口,2007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达400多亿美元;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增加值率仅为18.3%,远低于美国58%的水平。加快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必须增加投入。要以扩大应用为主导,以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重大装备制造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机械科学、制造技术、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材料技术等工业和技术门类的综合、交叉与提升。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满足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工程的需要、增强国际整体竞争力和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要依托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快设备自主制造的进程,力求到2010年在大型高效发电、高效输变电、高速轨道交通、数控机床以及石化、冶金、采掘、轻工、纺织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技术设备上取得突破,实现和基本实现国产化。
(三)加快发展运输装备制造业
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包括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高速铁路设备制造业都应当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并有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技术队伍,要通过运输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机械制造业的水平,改变主要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四)发展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和影响最深远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赶超的领域。加快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应不断加大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研究开发生物芯片,功能基因组、遗传改良动植物、基因工程药物及疫苗、环保生物、生物新材料、生物育种、生物化肥、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等产业。
(五)发展新材料工业
新材料工业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涉及技术范围广,是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新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性能高、成本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快发展新材料工业将为中国重化工业产业升级和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重要的原材料支撑。要把发展稀土材料、高温材料、超导材料、陶瓷材料、激光材料、生物材料等高性能的新型材料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发展。
(六)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包括除石化能源和大型水利发电之外的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液体燃料等可持续使用的能源资源。中国新能源资源极其丰富,几乎用之不竭,对环境损害少,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约束、保证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扶持,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
财务管理 | 财务检查 | 财务公司 | 财务欺诈 | 财务咨询 | 财务结构 |
财务风险 | 财务总监 | 产权比率 | 财务信息 | 存货舞弊 | 成本分配 |
财政赤字 | 财务资源 | 财务政策 | 筹资渠道 | 财务诊断 | 财政监督 |
财务预测 | 财务外包 | 财务治理 | 成本企划 | 财务资源 | 筹资风险 |
财务困境 | 存货投资 | 财务预警 | 财务异化 | 财务契约 | 财务预算 |
[1] 生命经纬 http://environ.biox.cn/Geography/200701/20070113232020_2435.s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