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趣味金融   
[8] 评论[0] 编辑

印刻效应

形成
印刻效应印刻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概念,它就是“印刻效应”。

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边。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小鹅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对其他物体形成追随反应。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追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它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

这种后来被另一位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称为“印刻效应”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里,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知道,人类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他们用“首因效应”等概念来表示人类在接受信息时的这种特征。
学者解释
澳大利亚的比较行为学家劳仑兹指出:初生婴儿从外界获得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说:“动物的学习(不仅限于人类的所有动物的学习),特别是刚刚诞生时的学习,表现出印刻似的现象。”

例如,野鸭、鹅及鸭子等动物的幼崽(孵化后绒毛一风干就马上具有行走能力),具有这样的本能行为———把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目标作为追逐的对象。雏鸭最初看到的在动的东西常常是母鸭,雏鸭跟着母鸭走是保卫自己生存安全的最佳方式,这是一种合理的行为。这里必须加以修正的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些雏鸟一生下来就追逐自己的母亲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可是现在我们发现它们还存在着这样一个法则———印刻效应,即这些雏鸟最初只要看到任何移动的东西,不管那是什么,都会跟着跑的。比如,那个运动物体是人,它就跟着人跑;是个玩具动物,它会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看一眼,拼命地朝着玩具动物追去……

劳仑兹所说的“印刻效应”,事实上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因为这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的婴儿。婴儿出生后所处的环境里大都有电视机。婴儿降生后一个半月左右,耳朵基本上能听到声音,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如果这时就给他看电视,婴儿的头脑里就会刻上电视的印迹。这样的话,婴儿对母亲的声音反而会变得没有反应,即使母亲把看到的东西讲给他听或给他唱歌,他也会无动于衷。这种婴儿到了两三岁时,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的倾向来:

(1)不会说话;(2)不能注视母亲的视线;(3)活动剧烈,无法安静;(4)喜欢电视中的广告,爱哼唱广告音乐;(5)独立能力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6)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事情;(7)喜欢机械类的东西,并能较早地学会操作;(8)显示出很广的知识面。

婴儿大脑因电视而产生的这种“印刻效应”,大约发生在他刚一出生到两岁左右这段时间里。给两岁的婴儿每天看五六个小时的电视,毫无疑问地会使他具有上述倾向。我们应该知道,婴儿不能看电视的原因,不仅仅是指他只是单方面地接受电视语言,没有说话的机会,而使得语言会话功能发展迟缓;除此之外还有更严重的危险,即印刻式危险。

被这样抚养的孩子,会对母亲的呼叫不予理睬。要扭转这种状况,则需要利用录音机,事先录好母亲呼叫孩子的磁带,然后反复地放给孩子听,渐渐地,母子对话的通道才会被打开,孩子也才会回答母亲的呼唤。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印刻效应”是多么的不容忽视。[4]
现象
印刻效应印刻效应
“印刻效应”现象是指初生动物对第一次见到的物体的依赖性效应。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初等动物,在人类社会同样屡见不鲜并且伴随着人们各个成长时期。就好像婴儿对电视就能产生一种负面的印刻效应。如果在孩子婴儿时期就为给她看五六个钟头的电视节目,那么他们两三岁时就会表现出喜欢电视中的音乐、对母亲声音的反应迟钝,不能专心注视母亲的视线、无法安静、对事物不敏感等等。即使父母再耐心,他们也是无动于衷。不难看出,这也是一种“印刻效应”的最直接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知道,人类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他们用 “首因效应”等概念来表示人类在接受信息时的这种特征。

学者蒋光宇先生认为“印刻效应”的研究更能提醒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婴儿的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如果父母掉以轻心,不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就很可能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和健康,甚至贻误终生。
实际应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深谙“印刻效应”之道,并应用于企业经营之中。韦尔奇在上任的第一次年会上,就提出了“要做第一,只要不是第一,第二的部门就关门!”他还告诉员工:你愿意在第一流的公司工作,还是在不入流的公司鬼混?他宁可把这些失去竞争力的部门卖给对手,也不愿意留在通用公司苟延残喘。对于韦尔奇来说,通用电气要是不能做第一或者第二,还不如让员工选择到其它第一、第二的公司工作。由于韦尔奇坚定的领导信念,通用电气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在经济不景气而使其它企业纷纷倒台的严峻形势下,将通用电气公司做成了美国最成功的企业。

有人计算过,在市场上最先进入消费者心里的商品品牌,比第二位的品牌同期市场占有率要多一倍以上,而第二位的占有率又比第三位多一倍以上,显然“第一”所建立的地位具有巨大的优势。
  
“脑白金”总裁史玉柱曾多次在营销会议上强调的“史玉柱营销法则”的第一法则就是“做一个产品必须要做第一品牌,否则很难长久,很难做得好,不做第一就不能真正获得成功”。为了当第一,“脑白金”在送礼广告上投入播出巨额广告费。所以每到过年过节,脑白金的“收礼只收脑白金”就会看得电视观众反胃。因为播出太多,又总是简单重复,令人很反感,曾被公认为最缺乏创意的恶俗广告之首,但它却是推动销售最好的广告表现,留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很多人因此记住了脑白金。虽然每闻广告必皱眉头,但当自己购买保健礼品时,消费者不自觉地就会想起“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以礼品定位稳居保健品头把交椅,在春节、中秋等送礼旺季尤为火爆,成为“第一个让小鹅看到的保健品”。 [1]
启示
印刻效应印刻效应

在社会生活中,你如果经常与满脑子都是“钱”字的人交往,你就可能沦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之辈。如果你交的朋友都是积极进取之人,你也就会成为积极向上之人。根据这种“效应”,我们在了解一个人时,只要看看他身边交往哪些人,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是什么样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人的一生。犹太经典《塔木德》里有一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嚎叫”。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成功秘诀是:“因为有很多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2]

在现实生活中,“和谁在一起”,可以影响你的性情、品性、操守,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走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缺乏积极进取、远见卓识的空气,如果你不能与比你优秀的人为伍,那么你的人生只会变得很庸常。你原本不错的潜质,会被你周围的消极产生的印刻作用所影响,从而弱化了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

那么如果雄鹰一旦与燕雀为伍,只会弱化飞翔的本领。长此以往,如何还能博击长空、笑傲蓝天?野狼混迹羊群,一旦爱上羊丧失狼性,又如何能够叱咤纵横、震摄人心? 这也许就是印刻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人生亦如是。与正直为伍会更便于接受正直,与邪恶比邻会被邪恶印刻。孟母也惟此才会三迁其所。 [3]

因此,在人生的征途中正确把握“印刻效应”,多与有识之士、有为之士,有德之人、有才之人交往,是你迈向成功的关键。

爱情中的“印刻效应”

“印刻效应”后来被另一位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称为“印刻效应”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在生活中,人同样对第一情有独钟,你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天上班;初恋等等,但对第二则就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在公司中第二把手总不被人注意,除非他有可能成为第一把手;在市场上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往往是第二的倍数……

很多人都相信一见钟情,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很多一见钟情。但是,我这里并不是要讲这个。而是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第一次爱的人,恋恋不忘,念念不忘。 或者想忘却忘不掉。

首先作为生物进化适应环境的适应器之一的“印刻效应”是有其生物进化学上的根据的,而对与人类来说,在进化心理学的视角里,“印刻”到底扮演着何种角色。我个人认为,“印刻”首先的生物性益处就是,为人类繁衍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由于人类在情感上,思想上较之一般动物更为复杂,不像一般动物,人的交配也不受季节时间限制,所以人类有更充足的时间来选择更优的配偶,但是花太多时间在选择上,又常常得不偿失,错过太多机会,会明显降低繁殖效率,所以,“印刻”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弊端。试想一下,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纷繁复杂的选择中挑来挑去浪费时间,还不如,一见钟情来得实在,但是,“印刻”随之而来的负面效果就是,由于远古社会没有婚姻制度,对于抚养后代也是全群体或者全体母亲来照看,那时的孩子只知道母亲是谁,并不知道谁是生父,根据亲代投资理论,只有当能确认父子关系的时候,男人才会对自己的子女投入更多,使得自己的基因能够很好的延续下去。而“印刻效应”的形成往往比较短暂,所以并不能保证对方(包括男女双方)是良好的伴侣,是合适的伴侣。尤其是在一夫一妻制形成后(这里说明一下,其实一夫一妻制很早就有,比如中国,一夫一妻制并不是从现代开始的,而是从古代就开始了,在进入父权社会之后,据考在奴隶社会就是一夫一妻制,当然中国长期以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也算是一夫一妻制),男女形成固定的配偶关系,对人类生存繁衍是很有利的,这时候人类生存的危机尤其是来自于外部的危机在减小,人类开始更关注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匆忙间”的“印刻”,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抚养子女的问题,以及两人一起生活等诸多问题。由于“印刻”现象通常发生在爱情的初期,人一般比较的小,比较年轻,社会经验,阅历不足,眼光不足以看到多年之后两个人是否合适,所以,在最初的“印刻”中,感情其实是相当脆弱的,也是极其不稳定的。但是,“印刻”一旦形成就会像毒药一样,侵蚀一个人的理智,占据一个人的心灵。而且越来越上瘾。

印刻效应,跟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印刻有可能是一次“触电”形成的,但这种印刻在爱情中产生的效应有限,还需要不断的重复记忆来强化,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形成印刻之后,本身的印刻效应已经启动,此后,人们会不自觉的经常性的回忆起他(她)。于是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印刻效应一旦形成,其实在心理感觉上来说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让人难以拒绝。因为这时主要是由于大脑的奖赏中心被激活。这时候,信息物质多巴胺活跃的大脑区域会加倍充血,这些区域包括黑质、纹状体以及部分的脑垂体,而这都是毒瘾发作时也会被激活的区域,人们能在这个区域被激活时体验到更多的愉悦感,导致上瘾。于是,印刻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对人类繁衍后代的效率性上是起着积极的作用的,起码为人类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更注重的是后代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于是,匆忙的印刻总是带来诸多的后遗症,当然仍然不能忽视印刻效应在两性结合,缔结婚姻方面的积极作用。

印刻效应的这种自我重复想起现象,大大提高了印刻的效力。然而,在印刻效应的消失过程中,通常的途径是这样的。当他(她)不再是那个理想中的他(她)的时候,当他(她)不能满足你对异性要求的时候,当你开始对这个人失望,绝望甚至厌恶的时候,心理防御机制自动开启,你会不自觉的对这个人产生贬低,抵触,反抗,失望等多种负面情绪,会不自觉的避开关于这个人的一切信息,虽然如此但是此时的印刻效应并没有消失,你还是会不自觉的想起这个人,于是,这两种心理现象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谁都不想失败。纠结由此而来,这也是为什么人在失去最爱的人之后,是非常痛苦的,这时候,印刻有着感性以及情感这一有力武器,而心理防御机制有着理性和理智的支持。这里无论是理性多过感性,还是感性多过理性的人,都一样,不是简单的理性大于感性就容易在这场战争中取胜。

防御方式

首先,要从心理上放弃,放开前面的一段感情,用理智来说服自己,通常是用自我催眠或者心理暗示,或者潜意识来完成这项工作。然后,寻找新的潜在可能性的“印刻”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当一个人受伤之后,在下一次会非常小心,心理上会多出很多不安以及畏惧,导致感情的保守,和过度的自我保护。不过,由于爱情中的印刻效应在丢失所爱的人的时候,通常会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这个时候人是非常脆弱的,理论上来讲,这个时候就是“乘虚而入”的好时机,通常,人在失恋后,会非常需要另一个人的安慰,或者说,人在失恋的初期还会依恋以前有人陪,有人疼的相爱的感觉里,当然,人通常也愿意活在这种感觉里。所以,很多人在第一次碰到的是自己最爱的人,第二次碰到的是爱自己的人。因为在爱情里会反映出人的很多欲求,我们普遍的知道一些,比如“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这种欲求不满在爱情里体现得尤为强烈。而在男人身上和一部分女人体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一个男人越是追不到一个女生越是要追,而人们通常对对自己冷淡的人比身边对自己特别好的人,更容易产生兴趣。所以爱情里一直都需要一种成分那就是新鲜感,体验感,而欲求不足就是最好的药剂,在爱情里只有双方保持着微妙的欲求不足,双方的才会去更用心的体验爱情,爱情因此才活着!而印刻效应在这一点上是硬伤,因为,印刻意味着全部,印刻意味着迷失自我。如何看破这点,如何在感情上走出这个陷阱就成了摆在每一个想恋爱和正在恋爱的人的面前的一大难题。[5]

附件列表


8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吉尔伯特定律    下一篇 吉格定理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