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
商品分类的依据
商品分类依据是分类的基础。商品的用途、原材料、生产方法、化学成分、使用状态等是这些商品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是商品分类中最常用的分类依据。
按商品用途分类
一切商品都是为了满足社会上的一定用途而生产的,因此商品的用途是体现商品使用价值的标志,也是探讨商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商品的研究、开发和流通。它不仅适合对商品大类的划分,也适用于商品种类、品种的进一步详细划分。优点:按商品用途分类,便于比较相同用途的各种商品的质量水平和产销情况、性能特点、效用,能促使生产者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并且能方便消费者对比选购,有利于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有机衔接。但对贮运部门和有多用途的商品不适用。
按商品原材料分类
商品的原材料是决定商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原材料的种类和质量不同,因而成分、性质、结构不同,使商品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选择以原材料为标志的分类方法是商品的重要分类方法之一。此种分类方法适用那些原材料来源较多、且对商品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商品。以原料为标志分类的优点很多,它分类清楚,还能从本质上反映出各类商品的性能、特点,为确定销售、运输、储存条件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保证商品流通中的质量。但对那些用多种原材料组成的商品如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不宜用原材料作为分类标志。
按商品生产方法分类
很多商品即便采用相同的原材料,由于生产方法不同,也会使商品具有不同的质量特征,从而形成不同的品种。按生产方法分类,特别适用于原料相同,但可选用多种工艺生产的商品,优点是因为生产方法、工艺不同,突出了商品的个性,有利于销售和工艺的革新。但对于那些虽生产方法有差别但商品性能、特征没实质性区别的商品不宜采用。如平板玻璃可用浮法或垂直引上法。
商品的化学成分分类
由于商品中所含化学成分和种类和数量对商品质量、性能、用途等有着决定性的或密切的影响,故按化学成分的分类方法便于研究和了解商品的质量、特性、用途、效用和储存条件,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分类方法。有些商品,它们的主要成分虽然相同,但由于含有某种特殊成分,而使商品的质量、性能和用途完全不同。因此商品的特殊成分也可用作分类的标志。如合金钢,主要的成分为Fe,但由于合金元素种类不同,使之用途、性质不同。
优点:能反映商品的本质特性,对于深入研究商品的特性、保管和使用方法以及开发新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化学成分复杂的商品(如水果、蔬菜、粮食等)或化学成份区分不明显的商品(收音机)则不适用。商品分类的意义
1、商品科学分类有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项管理的实施。
2、商品分类有助于商业经营管理。
3、商品分类是实行现代化管理的前提。
4、商品分类有利于了解商品特性。
5、商品分类有助于提高商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基本原则
1、必须明确要分类的商品所包括的范围。
2、商品分类要从有利于商品生产、销售、经营习惯出发,最大限度地方便消费者的需要,并保持商品的分类上的科学性。
3、选择的分类依据要适当。
4、应具有科学的系统性。
商品分类的层次
1、大类:体现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行业分工,如五金类、化工类、食品类、水产类等。
2、中类(商品品类):体现具有若干共同性质或特征商品的总称,如食品类商品又可分为蔬菜和水果、肉和肉制品、乳和乳制品、蛋和蛋制品等。
3、小类(商品品种):对中类商品的进一步划分,体现具体的商品名称。如酒类商品分为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等。
4、商品细目:对商品品种的详尽区分,包括商品的规格、花色、等级等,更具体地体现商品的特征,如60°高杯牌五粮液。分类体系
在任一次商品分类中,可将任一商品集合总体逐次划分为包括大类、中类、小类、品类在内的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类目系统。这个类目系统即为商品分类体系。建立分类体系方法
建立商品分类体系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线分类法,一种是面分类法。
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
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编制成一个有层级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线分类体系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大类、中类、小类等级别不同的类目逐级展开,体系中,各层级所选用的标志不同,各个类目之间构成并列或隶属关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不重复,不交叉。
2.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
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每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中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
服装的分类就是按面分类法组配的。把服装用的面料、款式、穿着用途分为三个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又分成若干个类目。使用时,将有关类目组配起来。如:纯毛男式西装,纯棉女式连衣裙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