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趣味金融   
[0] 评论[0] 编辑

同群效应

      同群效应就是中国古语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市场选择时,其并非单独面对一个市场来做出自己的最优化决策,而是会受到周围同样地位人群的影响,从而使自身的行为和行为结果发生变化。

  同群效应,一般被称为“peereffects”,在一些经济学著作里,也被叫做“socialcapital”、“contagion”、“neighborhoodeffeets”或者“peergroupeffects”(DingandLehrer,2006)。它所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价格、收入等个体自身经济利益的激励影响,同时也会受到他周围的与他相同地位的其他人影响。Winstonandzimmerman(2003)曾给出同群效应的定义,他们认为:若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一个或多个其他人与自身相互作用的影响,就可以认定同群效应是存在的;而这里的“其他人”必须是“同群者”(peers),即是说,与这个人处于相同或相似的地位上,所有人处在一种平等关系里。

  它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是扩充了经典经济理论,在考虑个体与市场之间的对应互动关系之外加人了“同群者”的影响;而在现实层面,这项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也因此引起了西方经济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争论。

事例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CamhneHoxby于2000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论文,通过以一个地区的河流数量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河流越多——即学区越多,公立学校竞争越激烈的地区,教育质量越高。这一论点的提出在美国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议,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共和党的强烈兴趣,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需要对美国基础教育进行重大改革”的政策,作为其竞选口号之一。Hoxby本人也受到美国政府的聘请,参与到与美国教育改革相关的经济政策研究中来。

  以上Hoxby的理论正是以同群效应为主要依据的,从中我们可看出:人在面对选择时,会受到周围同群人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选择结果发生改变,这样我们应该跳出同群人的范围,多方面考虑进行最优的选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过度学习效应    下一篇 功能固着心理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