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  > 所属分类  >  趣味金融   
[32] 评论[0] 编辑

双木桶理论

简介

“木桶理论”也被广泛引用来发现与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在这里企业木桶的各块挡板代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人员的招募甑选雇佣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内容。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水平只有不断地发现并弥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短板。

但将“木桶理论”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时,容易不知不觉陷入一些误区。很多企业经常性地考察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短板,并学习或引入最优秀的经验进行弥补,但最后的结果却不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木桶理论”容易引导人们孤立地去替换或修补企业的短板,而不是系统地考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现状和企业全方位的管理现状。一谈到公司的绩效管理水平比较低,就容易想到引入最新的最优秀的方法,流行的360度绩效反馈、KPI、平衡记分卡等最好都能用上。花很多的精力,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外脑参与设计这样的新体系。但在实施维护中才发现新方案根本无法全面地推行,或是实施中受到很大的阻力。有时新方案的推行不了了之,企业绩效管理回到原先的状态。其实仔细分析优秀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卓有成效的原因,不仅因为其绩效管理体系本身的设计合理,还离不开组织结构、职位设计、薪酬体系等等人力资源其他方面的良好管理。而学习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比较低,甚至合理的职位设计等工作也没做到位,许多基本的数据信息也无法方便取得。这时盲目学习人家的先进管理方法并达不到弥补短板的目的。

双木桶理论双木桶理论
如果引入“双木桶理论”来考虑同样的问题就容易避开前面的误区,一只木桶是自己的企业,有部分短板影响了企业整体能力水平,以另一只木桶比喻标杆企业,我们要借用或学习标杆企业相同位置的挡板来提升自己企业的短板。在“双木桶理论”下,企业不但要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来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各个独立的挡板;同时还要认识到企业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所在的挡板是长期建设的结果。
分析
双木桶理论双木桶理论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匹配、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不可能割离地对某一部分问题开出一个解决地药方。在标杆企业的选择时,要避免动辄无条件地选择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这些最优秀企业全方面管理水平都相对较高,我们可以称之为大木桶,在分析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块挡板时,会发现这块挡板得到了其他高挡板的支撑,并非孤立超群。如果引用这类企业的挡板来替换自己小木桶的短板,不但费用昂贵,而且许多情况下无法安装。中国目前的很多企业学习西方企业的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时就容易出现这种状况,由于国外优秀企业的发展历史远远长于国内企业,不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本身还是企业整体规模实力人员素质管理基础等都优于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那么单纯套用它们某一部分的管理方式到自己的企业,结果不想而知。

相反,选择一些同类型的企业,而正好它们在自己的短板处做得非常好的企业作为标杆企业,学习的效果容易比较好。等企业在发展一个阶段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提高时再选取更优秀的企业作为标杆企业,发现与弥补新的短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则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些企业希望在某些短板处超前发展,这时企业可以视自身情况选择一些比自己更优秀的标杆企业。这时标杆企业的木桶比自己企业的木桶稍大,而对方的木桶挡板比自己的短板更是高出许多。在学习过程中要看到对方的高挡板是长久积累的结果,不一定能直接搬到自己的企业中来。很多时候有必要多个阶段逐步提高,让新的管理方法引入的过程中有个消化的过程,这样成功的几率才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木桶里的水会也越来越高。

演变
双木桶理论双木桶理论
演变一:一个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直径大小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水桶,因此,水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直径大的水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水桶。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形状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因此圆形水桶是所有形状的水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水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水桶储水量

双木桶理论双木桶理论
演变三:水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
每个水桶总会有最短的一块板,最初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水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不过,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增加一定的储水量,如有意识地把水桶向长板方向倾斜,其储水量就比正立时的水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的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储水量。
水桶的长久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木板的配合紧密性,配合要有衔接,没有空隙,每一块木板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顺序,不能出错。如果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最终只能导致漏水。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最终储水量也不能提高。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这样的木板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水桶、一个团队。
如果把水桶比作企业竞争力的支持元素,那么储多少水就是企业的真正竞争力,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静止的并且是理想的一种假设为前提:即所有水桶都是放在同等的取水状态,比如是下雨的天气,所有水桶都在接收落下来的雨水,并且不管接住的雨水用于何处、如何使用等等。
因此,这样一种学术平台,本身就是缺少实践的土壤。
其实,储水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做企业、做品牌,也并不仅仅是一个储水的过程,不是储水越多越好。其实最重要的还在于如何更有效率地储水和如何使用所储之水。

演变四:水桶理论的动态演变
首先,在储水前要清楚这样一个疑问,是先有水还是先有桶?先有大水桶还是先有小水桶?按照水桶理论,必然是先有水桶,再有水,然后不断调整,从小水桶到大水桶,从短水桶到长水桶,没有哪只水桶一开始就非常大非常深的。然而在实践上,也许是先有水再有水桶,或者是先有不成形的水桶,甚至只有几块木板,而不是桶,然后通过这几块紧缺的垄断的木板资源,赚到第一桶金,然后才做出第一个水桶。
其次,储水量的多少是动态的,目标设定储多少水,决定于做多少长的木板,而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是浪费投资,少了是不求进取。
储水量的多少,有时并不是企业竞争的全部,市场竞争并不是所有木板都超过对手,有时为了竞争需要还故意卖个破碇给对手,而以自己的集中优势攻别人的相对弱势取得胜利。就如田忌赛马。当敌众我寡时,就需要集中一点予以击破。这就是相对竞争优势。

演变五:水桶理论中水的使用演变
所有的储水过程,还在于都是为了让水得到最大的使用价值,是可资使用的水。
一个水桶,首先它至少要有两块最牢固的木板装成提柄,以能轻松提取。这两块长板必须能负荷起整个水桶的重量。这就是板块的明星效应:光光这水桶的板都一样长,只是说明你有这个储水潜力,如何发挥潜力及把它运用出来,必须要有一定的借力,运用提或拉的动作操作起来。
从水桶本身来说,一个水桶至少要有两块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长更牢固,才可以在上面装上借力的提柄,在装提柄位置的木块要特别经得起提拉,所谓提纲挈领就是此意。作为企业,必须要培养核心竞争优势,以这一二点核心优势能够统领整个公司的发展。否则只是作为一个光溜溜的水桶,实在困难将它提起。
同样,一只太深的水桶,却装着太浅的水,这必将将影响水桶的使用效率。这同样也不是一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应用
双木桶理论双木桶理论
除了用人,水桶效应在企业的销售能力市场开发能力服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等方面同样有效。进一步说,每个企业都有它的薄弱环节。正是这些环节使企业许多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常见的互相扯皮、决策低效、实施不力等薄弱环节,都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要想做好、做强,必须从产品设计、价格政策、渠道建设、品牌培植、技术开发、财务监控、队伍培育、文化理念、战略定位等各方面一一做到位才行。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最终导致失败的恶果。

将这个效应用在我们商务代表的业绩提升是在合适不过的了。商务代表业绩的提升主要是由心态/思维/产品知识/商务礼仪/销售技巧/行动力/以及市场营销学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社会科学/心理科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知识的掌握来决定的。只有平衡发展积累知识与经验其才可能稳步提升业绩进而从一般商务代表迈向高商/销工/商务经理/商务总监;否则其永远也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商务代表。电脑装机中认为性能是个整体概念水桶效应,对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最差的那个部分)要发挥电脑装机整体性能,就要配套地提高各部分性能。

这一效应在很多商业运作以及商业管理方面得到了印证,并受到高度重视,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人体营养平衡等等。事实证明,对水桶效应的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笔者认为,过分强调水桶效应是一种及其教条的思想和做法,将导致商业运作和商业管理的失败,甚至是人格和人生的失败。如果过分强调水桶效应,只顾想尽办法提高短板,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成本,结果却收效甚微。想必这就是水桶效应理论的误区。很多事情是不能直接将水桶效应拿来应用的。商业方面的事情暂且不谈,这里来看看关于咱们自己的性格塑造。正所谓人无完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完美。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就认为这是自己的短板,花费大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改掉或者改善,结果收效甚微,甚至在这种改变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应该成为谁。这里,笔者并不是反对向缺点宣战,反而支持向缺点宣战,只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头脑清醒,哪些是自己做的到的,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虽然“万事皆有可能”,但人的性格有很多特质是根深蒂固的,是一种烙印,是不可能或者不太可能真正改变的。在这些特质上寻求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然而,很多人却在苦苦挣扎,为了改掉自己根深蒂固的一些特质,浪费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最后一事无成。在人的一生中,竭尽全力改变自己的某些所谓的缺点,不如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点。只要缺点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以及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极力发挥优点将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始终相信,你是谁就是谁,这是无法或者很难改变的。石头就是石头,不管你是尖角的还是圆角的;不管你的棱角被水冲的多么的平和圆,你始终是一块石头。这里笔者并不是说消极的面对自己的缺点,而是说要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判断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在发现缺点的同时发扬自己的优点。因为改善缺点是盾牌,而发扬优点确实你的利剑。如何配合使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成为一个善于合作的人,以下几点是必须要做到的:
﹡提高专业技能,使自己具备和别人合作的资本和资格。
﹡提高交际能力,使别人愿意接受你。
﹡让自己的心胸再宽广些,这样可以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检讨自己的缺点。
﹡保持足够的谦虚,骄傲自大不利于合作。
﹡重视、尊重别人,要对别人寄予希望。
﹡要做赞美别人,不要担心功劳被别人抢走。
﹡要敢于承担责任,这样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对于个人来说,还有一块短板是必须要补齐的,那就是不好的习惯,因为它完全可以成为害群之马[1]

附件列表


32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弗洛斯特法则    下一篇 辐射效应

相关标签

热门标签